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建立Probit模型,从农户个人特征及家庭状况、农地资源禀赋及耕作条件、农地流转的社会条件三个方面,对农地流转的转入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家庭收入来源、身体健康程素质、劳动力总人口数对农地转入的影响因素最大,而土地的细碎化程度以及对农地政策的了解程度也具有显著影响。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得到启示:扩大农民非农就业机会,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来源;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发展土地流转中介来组织规范流转行为;最后要加强对农民的保障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促进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2.
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背景下,基于土地流转的养老保险产品可以有效保障老年农户养老水平和提高农地的使用效率。基于土地流转的养老保险产品主要涉及农民、农业公司和保险公司三个参与主体,构建这三个主体之间的两两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博弈双方的策略选择动态变化过程。研究发现:加大政府对土地流转和基于土地流转的养老保险产品的补贴,提高参保收益,降低农业公司和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减少土地流转和该保险市场的信息成本等效率损失,有利于三方向共同合作的状态演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推进,农地产权的市场化问题成为农村土地问题的中心,但面临着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不高的困境。笔者认为,农民流转土地意愿不高的主要原因已经不是农民的土地情节,而是政府的农地流转抑制。流转抑制替代了农地产权市场的演化以及演化进程中农地流转方式、定价机制、交易协调机制之间的适应性匹配。笔者认为,推动农地流转的关键是支持地方性的制度和创新,赋予农民自主交易权,尊重农地产权市场的适应性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推进,农地产权的市场化问题成为农村土地问题的中心,但面临着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不高的困境。笔者认为,农民流转土地意愿不高的主要原因已经不是农民的土地情节,而是政府的农地流转抑制。流转抑制替代了农地产权市场的演化以及演化进程中农地流转方式、定价机制、交易协调机制之间的适应性匹配。笔者认为,推动农地流转的关键是支持地方性的制度和创新,赋予农民自主交易权,尊重农地产权市场的适应性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江苏、湖北、广西、和黑龙江四省(区)111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产权安全性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农地产权安全性会形成生产性效应、交易价格效应和交易成本效应,进而影响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农户最终是否流转农地以及流转农地的规模取决于农地产权安全怀所产生的三种效应的叠加影响。经验检验结果表明,土地承包合同提高了转入户转入农地的可能性和农地流转率,但并不显著影响转出户转出农地的可能性和农地流转率;签订农地流转合同提高了转入户和转出户的农地流转率;而农地流转纠纷并不显著影响转入户和转出户的农地流转率。为了促进农地流转,应该加快推进新一轮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强化农民农地流转合同意识,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流转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是当前我国农地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农户获得农地承包权和使用权之后 ,如何才能促使农地资源的有效配置 ,提高土地生产率 ,稳定农业生产 ,并为无地农村人口或有志从事规模经营的农户获得土地经营权提供途径和机会 ,应该成为我国农地制度改革 ,特别是建立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尤其在加入WTO后 ,我国更应该进一步深化农业改革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 ,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土地流转机制。一、明确承包土地的财产权 ,界定土地使用主体的权利范围 ,使土地流转在…  相似文献   

7.
农地流转中二维主体的博弈研究——以重庆市璧山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深入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成为日益普遍的现象。普通农户和农业经营大户是农地流转中的二维主体,研究二者间的利益博弈关系,对于促进农地快速健康流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重庆市璧山县为例,构建了农地流转中二维主体利益模型,并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各主体的利益实现。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农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政府引导、培育农地流转中介体系、完善农地价格机制、增强主体流转意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承包权作价尚需思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2月,浙江省工商局、浙江省农业厅联合制定了<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暂行办法>,规定"以家庭承包或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其他方式承包农村土地,经依法登记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均可以依法向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价出资".无疑,此举有利于盘活农民的土地资产,增加农户来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提高农地流转效率,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主体.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问题日趋紧迫,农民土地权益受损业已成为危及我国农村社会稳定大局的重要诱因。城镇化加速背景下,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既面临着"保发展"与"保权益"的政策权衡、农村土地所有权虚化导致农民土地权能残缺等制度困境,也面临着个体农民维权能力弱化和无序化的现实困境。现有制度存续状态下,建立农地流转的民主决策机制、构建农地流转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农地流转的增值利益分享机制、完善农民土地权益协调与诉求机制是创新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的适宜路径。  相似文献   

10.
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体现了解决农村土地流转、完善市场体系的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全还存在着诸如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被侵犯的问题。这就需要在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过程中尊重和维护承包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地位,保障承包农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合法利益;建立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解决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定价问题;健全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1.
农地流转价格的快速上涨并未显著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规模的扩大。为什么生产效率较低的农户不选择将农地流转给生产效率较高的农业经营主体从而获得租金?对此,本文构建"依赖特征—价格幻觉—价格机制失效"分析框架予以解释,并利用全国6193个农户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地流转价格机制失效的根源在于流转双方对农地资源价值评价维度的不一致。其中,农户(作为农地潜在转出方)对农地的多重依赖以及对农地的多维价值评价引发的农地价格幻觉,大大降低了其参与农地流转的可能性。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对离地进城就业的忧虑、对农民外出就业扶持政策的不满意以及对承租户种植作物品种的控制意识,会显著增加农户存在农地价格幻觉的可能性;对于存在农地价格幻觉的农户,改善农民对进城政策的满意程度是降低其农地价格幻觉程度的关键因素。上述结论有助于深化学界对农地流转市场性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农地流转价格的快速上涨并未显著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规模的扩大。为什么生产效率较低的农户不选择将农地流转给生产效率较高的农业经营主体从而获得租金?对此,本文构建"依赖特征—价格幻觉—价格机制失效"分析框架予以解释,并利用全国6193个农户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地流转价格机制失效的根源在于流转双方对农地资源价值评价维度的不一致。其中,农户(作为农地潜在转出方)对农地的多重依赖以及对农地的多维价值评价引发的农地价格幻觉,大大降低了其参与农地流转的可能性。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对离地进城就业的忧虑、对农民外出就业扶持政策的不满意以及对承租户种植作物品种的控制意识,会显著增加农户存在农地价格幻觉的可能性;对于存在农地价格幻觉的农户,改善农民对进城政策的满意程度是降低其农地价格幻觉程度的关键因素。上述结论有助于深化学界对农地流转市场性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地流转市场之所以陷入低水平波动发展的困境,根本原因在于供求方面存在着双重有限约束。本文基于农地流转市场的双重有限约束,采用固定效应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对农地转出/转入及流转面积大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影响农户转出土地的变量与转入土地的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使农户流转土地的意愿降低,而交易费用是影响农地转入面积大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成都市和重庆市农村地区农户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影响农户农地转入意愿和转出意愿的因素不尽相同:农地流转价格、有无农地流转中介、有无政府补助购买社会保险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对农户农地转入意愿影响显著;家庭收入及构成、农地流转价格、有无农地流转中介和有无政府补助购买社会保险等对农户农地转出意愿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农地城市流转有可能影响农户对其仍持有的农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性的预期,从而影响农户的农业生产决策,其实质是农地城市流转所产生的外部社会经济影响的部分表现。本文基于对湖北省仙桃市24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了农地城市流转对农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所持有农地到市区的距离以及农户所持有农地与周边已发生农地城市流转区域的距离均对农户认为自家农地向市地流转的预期有负相关关系,即农户所持有的农地距离已发生农地城市流转的区域越近,其对自家农地将被流转为市地的预期越强烈,即认为自家农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性越差。由于该影响作为农地城市流转的负外部效应无法通过市场或价格形式予以体现,因此构筑合理的价格机制和决策机制、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信息公开机制和征地的预告知机制等是可行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农地经营权流转方式的创新为盘活农村土地资源起到重要作用,而"互联网+土地流转证券化"正成为一项基于"O2O"模式的技术模式,普惠金融正是要求金融机构在广度和深度为公众提供更方便的服务,通过技术可接受模型,将农户对新型农地流转模式可接受程度进行研究,既可以为进一步完善新型土地流转方式创新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研究普惠金融在农地经营权流转中的作用。本文利用TAM模型,从农户参与的"易知性、易用性和易利性"三个维度,分析了农户参与农地流转证券化的动因,并提出了创新农地流转证券化机制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的土地流转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自发形成的土地流转有诸多不同,更多地是在国家实施城乡统筹大背景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根本诉求驱动下农村土地合理利用、农业适度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使然。目前土地流转的进一步发展受到理论争论和实践困境的牵制。理论争论集中在土地确权、流转的模式两个方面,而实践中各主体矛盾集中体现在农户与政府、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与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博弈。推进土地流转的进一步发展亟待土地流转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8.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是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保障。本文运用议价博弈模型研究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对农民收益影响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议价能力、流转增值和市场信息是影响农民收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农村土地确权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规模经营效益,加大土地产权保护力度、保障农民财产性权利,构建信息渠道、降低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究农户不同风险偏好的土地经营权拍卖报价特征,为构建供求均衡的流转价格机制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研究方法:运用拍卖理论,构建土地经营权流转拍卖报价模型,并通过嘉兴市调查数据分析机会成本与拍卖报价、风险溢价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1)随着保留价范围的扩大,农户机会成本与拍卖报价之间的相关性变得显著,并使得高机会成本农户参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2)保留价范围扩大时,农户总体上表现为风险爱好程度逐步降低,而风险规避程度逐步增加的趋势;(3)仅当保留价为固定值时,机会成本与风险溢价差值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而当保留价范围扩大时,两者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先增加后减少,并在保留价范围等于30%时达到最大值。研究结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践中,可运用拍卖报价机制并通过设置适当的保留价范围,以达到供求均衡,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  相似文献   

20.
在对农村土地流转理论模型的创新性推演的基础上,本文运用Tobit模型对农民非农就业、农村社会保障与土地流转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的出现将会延伸和深化产业链条,解放出被土地束缚的大量农村劳动力,使得土地流转成为可能;在不完全劳动力市场下,农民工就业机会和农村社会保障决定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提供了农户最大化使用家庭劳动力的机会;农户的土地流出程度与其劳动力非农就业及地权稳定性成正比;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使得依赖于土地的农户更愿意转入土地从事专业化农业生产。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着很大的制约和困难,最主要的就是农村土地的社保功能难以和土地的生产功能相剥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