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城镇迁居人口的养老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从农村向城市的巨大流动人口潮。据国家统计局近期1%人口抽样调查测算,当前农村流动人口有700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5%。在个人或家庭利益驱动下,大批农民作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到城镇寻找新的就业机金。这种农村-城镇的人口流动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论农村生产要素的准城市化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城市化问题将是中国长时期内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欧美国家的城市化过程是消灭农民的过程,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从总体上讲是完全彻底的,是不可逆的,中国的情况大不相同,由于特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农村生产要素的城市化聚集和转换是不完全的,在此,本文提出农村生产要素的准城市化概念,并分析不同的表现、形式及对城市化的双刃剑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农民身份转化问题的由来  农民身份转化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 ,农民改变以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农业小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等 ,实现向现代化、产业化、商品化生产方式和城市化生活的转变。大量农民身份的转化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新中国建立之初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频繁 ,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此后不久 ,为了让农业支持工业 ,实现“重工业”优先发展 ,先后推出了人民公社、户籍制度。农民身份成了一种制度安排 ,具有了不可转换性 ,农民是不允许向城市流动 ,只能在所在的村庄从事农业生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  相似文献   

4.
简析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胡平 《农村经济》2005,(5):80-82
城市化不仅是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同时还包含着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过程。农民进城务工虽然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但农民工市民化受阻却影响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本文从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两个层面,分析了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制度性障碍和农民工自身障碍,并提出从制度变革、社会认同、农民工素质提升等多方面入手,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5.
简析城市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平 《农村经济》2005,(5):80-82
城市化不仅是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同时还包含着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过程.农民进城务工虽然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但农民工市民化受阻却影响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本文从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两个层面,分析了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制度性障碍和农民工自身障碍,并提出从制度变革、社会认同、农民工素质提升等多方面入手,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6.
人口流动模型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当今的发展中国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必然会伴随着劳动力由传统农业部门向现代工业部门转移。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又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 ,能否寻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道路 ,是关系到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大问题。本文以发展经济学中人口流动模型为研究基础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途径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一、刘易斯和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型在发展经济学中 ,关于城乡人口流动 (rural -urbanmigration)或劳动力转移 (labortransfer)的讨论颇多 ,…  相似文献   

7.
刘娅 《农业经济》2022,(1):76-78
城乡融合加速了城乡人口的流动,尤其是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增加。农村迁居人员作为城乡融合进程中的特殊群体,其能否实现稳定就业是其融入新环境的关键。促进农村迁居人员就业,需从主观努力和外部支持两方面入手,一要增强农村迁居人员的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二要优化城乡融合政策、社会、文化环境,为农村迁居人口顺利就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带来的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转移,这种转移多以大量农村人口半退出的方式进行的,但真正完全退出的农民城镇化并不是很多。因此,在城镇化进程中存在农民身份如何变更、农村人口如何退出、城乡收入差距等问题,与农民最息息相关的土地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农村土地问题进行分析,明晰农村土地问题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重点从土地制度创新方面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市民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英国、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在城乡关系演变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农民向市民转型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总结这些典型模式的成功经验,对推进我国农民市民化进程,推动中国社会转型和社会结构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区,彝族人口达150多万,彝族聚居地区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彝族农民对科技兴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一现象已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的关注。彝族聚居地区要搞科技兴农,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困难,集中起来就是:第一,气候条件差。多数彝族聚居地区地处边远高寒山区,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使农业仍然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现状。第二,人的素质低(?)由于历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户籍藩篱日渐松动,加之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获得更好的收入和生活条件,大量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出现在城市和乡村流动居住的"城乡两栖农民",其思想动态呈现出与传统农民不同的特征,对农村的发展产生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需善加引导,促进农村和城市的互动共进。  相似文献   

12.
发挥优势调结构 立足农情奔小康徐明忠仁寿是一个丘区农业大县,在奔小康的进程中,我县把发挥丘区农业优势同调整结构紧密结合起来,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如期实现“小康”目标。一、立足农情,正确认识农业在我县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仁寿县地处四川...  相似文献   

13.
国外学术界关于农民流动与社会结构变迁的研究综述山西师范大学政法系吕世辰一、有关农民流动的原因、规律的研究(一)农民流动原因及规律的宏观理论从逻辑上讲,对农民流动一般规律的研究应该参考对一般人口流动规律研究的理论,因为农民流动只是一般人口流动的特例。因...  相似文献   

14.
《南方农村》2012,28(11):8-8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黄延信在《中国经济时报》撰文认为,目前我国要加快以人口转移为目标的城镇化进程,必须加强对农民权益的保护,使有意愿进城的农村人口顺利实现转移,让不愿进城的农民在农村安心生产生活。只有农民的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有效保护,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才能顺利实现,社会才能和谐稳定,才能有效发挥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业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随之加剧,职业农民的培育对于保证我国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应建立职业农民准入制度,完善农村职业农民教育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和立法力度。  相似文献   

16.
正农村经济发展不仅是建设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培育新农民的基础条件,还能推动城镇化进程和人口素质提升。农村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空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载体;农民是农村的基础人口,也是我国最大的人口群体,农民素质的提高对我国人口素质提升有着重大意义;农业是农村的基础产业,也是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但是由于生活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不同,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背景和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对农村区域经济进行研究,明确各地区农村发展优势,对农村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口双向流动有助于加速城乡融合,但现阶段城乡人口流动呈现出不稳定性,单向流动仍然在多数地区占主导,为改善这一现状,需构建有利于人口双向流动的融合制度体系。为此,一要从户籍制度入手,让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社会福利。二要加大对土地制度改革,让土地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三要深化农业经营制度改革,构建更为开放包容农业经营制度,吸纳新农民参与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治理,激活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采,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革,这些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地域人口与土地的关系,并决定了农村地域人口的流动方向.本文从土地制度入手,分析了不同阶段土地政策对农村地域人口流动的影响,探讨了土地制度变迁与农村地域人口流动的关系,研究认为农村地域人口流动虽然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但土地制度才是影响农村地域人口流动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9.
黄颖 《农村经济》2012,(4):82-85
笔者通过对经历农民外出流动的典型乡村的观察,在文中对“人口安于不流动”和“没有陌生人”的乡土特征做出回应.人口流动现象施加作用的层次和领域正是农村社会变迁发生的场所,即留守乡村的生活形式以及逮些日常现实的社会过程.关于流动的实践意识已经成为留守社区人口的基本行为取向;乡村社会关系因农民流动而引发差序格局的纵横变化和“熟悉的陌生人”现象;流迁行为的不彻底性,又局限着农民的生存价值和自我实现具有很强的内倾性.  相似文献   

20.
农村集体土地成员权是一个基础性、资格性的权利,具有身份与财产的双重属性,对整个地权体系的协调和有效运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城镇化进程中,由于人口流动、农民集体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公权力的扩张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农民集体组织成员的成员权实现面临挑战。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看,应当完善农村集体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促使农村集体组织职能的回归,实现实质意义上的村民自治。同时,应当为农村集体组织成员提供充分的司法救济,加大对成员权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