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姚武群发展中国家目前都面临着人口流动问题,企盼能从发展经济学家的理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处于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变革时期,能否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经济发展、结构转变的自然过程。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发展,促进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变,中心问题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我国,由于人口过度膨胀、劳动力超量供给这一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正>农村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从农村向城市流动,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有关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发展中大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动因》将Harris-Todoro模型与新经济地理模型相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红 《农业经济》2000,(5):30-32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是世界各国共有的现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难点,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实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制定相应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一、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关理论和模型二战以后,围绕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如何变二元经济为一元经济的问题,发展经济学家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带动整个经济均衡发展,进行…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农业是农村中最主要的产业。由于我国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在很大的范围内为零甚至是负数,即使将一部分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去,也不会影响农业的产量。可见,农村剩余劳动力实际上就是以隐蔽形式表现的失业人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民拥有了更广泛的流动空间,长期被隐蔽化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将成为我国失业者的主体。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把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出去。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原因所谓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超出农村产业实际需要的那部分劳动力,其实质是许多农民正处…  相似文献   

6.
28个县(市)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8个县(市)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调查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一、前言在拥有大量农业人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我国,农村一些劳动力以跨区域流动的方式转入非农产业,是改革和社会经济结构过程中出现一种富有时代意义的必然现象。不论人们...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障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理论 ,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向非农产业转移。本文在描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 ,提出了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仍以农户分散生产为主,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等形式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的空心化和乡村经济发展的萎缩。发展农村新型生产经营组织,有助于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在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失现状。  相似文献   

9.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涌现和跨地区流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一、巨大的就业压力迫使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国人口政策的失误,致使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迅速增加。据统计资料,广西农业人口,1978年为3042万人,1994年增加到3743万人。全区乡村劳动力,1978年为1219万人。1994  相似文献   

10.
河南是我国农业和人口大省,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实践证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亦有弊,因此,在促进劳动力转移时应采取多种措施,保持河南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专 《农业经济》2003,(4):29-30
我国是世界上农村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目前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 1 .5亿 ,加入WTO将使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瓶颈”。本文以沈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切入点 ,通过对沈阳市辖区内的区、县、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调研 ,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并探讨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一、沈阳市农村劳动力现状根据调查测算 ,沈阳市有农村劳动力 1 0 6.5万人 ,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 9.1万人 ,约占全…  相似文献   

12.
再论"三农"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农”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应如何解决,理论界更多的提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建设小城镇来进行战略转移的思路。而对当前经济发展条件不充分的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应走向何处的现实问题却缺乏论及。本文试图在分析发展经济学各流派对劳动力流动原因的分析思路和结论的基础上,阐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一)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目前农村劳动力有4.5亿多人,从2000年起,农村劳动力每年增加600万左右。我国目前有农村剩余劳动力1.2亿左右,而人均耕地不足1.2亩,占世界人均耕地5.5亩的22%。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这就使得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和农村中转移出来。(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建国以来推行的农业机械化和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科技兴农的广泛开展,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原来需要很多人干的事…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就地转移是消化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良策 农业劳动力转移一直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现实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城市膨胀、工业扩张、发展二、三产业,创造非农就业机会来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二是利用劳动密集取向技术发展农业,适当调整农业内部生产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使农业部门内就业得以深化,同时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非农就业机会,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就我国国情而论,采用后者,即就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办法,不失为良策。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城乡人口迁移中的不确定性及其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工业化的理论和经验表明,工业化的过程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在战后兴起的发展经济学中,最早采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对这种城乡人口流动行为进行研究的是,刘易斯的“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二元结构转变模型”,该模型提出了“农业剩余劳动的转移-资本积累-工业部门扩张-二元结构转变”的机制,但由于若干理论假设的不合理,以及政策结论的重工轻农倾向,其理论已渐为人们所冷落,而70年代问世的托达罗模型对发展中国家城乡人口流动的解释,似乎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伴随着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与各国现代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相适应,劳动力也有一个产业间转移的过程.考察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行工业化国家农村劳动力以梯度转移模式为主.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也移呈现出跳跃转移的特征和趋势.基于这一趋势和我国国情,加速城市化,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主要出路.  相似文献   

17.
(一)效用原则。实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首要的和基本的指导思想是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作用,使他们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使闲置的社会劳动力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当前,迫切要求将转移剩余劳动力是缓解人地矛盾的认识提高到开发人力资源的高度。 (二)相关原则。劳动力的流动是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密切相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是农村改革和调整产业结构的结果,而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又将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这就要求,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简玉兰 《农村经济》2005,2003(5):110-112
随着土地的减少,农村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在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就如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城乡关系是我国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维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长期偏向城市的政策,导致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流动,从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作为城乡经济互动发展的纽带,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可避免地对城市和农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认真梳理劳动力转移对城乡经济互动发展的影响机理,有针对性地分析出当前我国城乡间劳动力转移促进城乡经济互动发展中尚遇到的障碍因素,并根据障碍分析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波特-劳勒激励模式的农村人口流动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绪梅 《农业经济》2004,(12):31-32
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到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农村人口流动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条件。我国农村人口流动有其特有的基本特点和极强的现实效应,文章运用波特-劳勒激励模式对农村人口的个体流动行为进行分析,认为诸多复杂因素影响农村人口的流动决策,并从模式中引申出一些政策含义,为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