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国民经济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区域发展格局的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有必要对改革开放30年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经验进行总结,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任务予以明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地区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区域的增长极。随着区域与城市空间联系的不断加强,城市空间结构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城市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协调、城市体系不健全以及中心城市向心力不足等城市空间结构问题是制约江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是推动江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模块化是通过某种设计规则把复杂系统分解为多个子系统,从而降低不确定性、提高协调灵活性的一般过程.目前区域与城市的发展现状表现出明显的模块系统特征.为了实现区域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我们可以借鉴模块化理论的思想,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的相关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城市内部空间这种孤立和中观的空间尺度.在区域层面,城市间与城际交通的协调发展未引起过多关注,这一问题在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镇体系结构中表现更为明显.目前我国城际交通主要特征是公路交通方式为主,同时公路交通与城市发展也存在相当大的冲突.促进区域和城际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关键在于以客运交通系统优先的城际多模式综合交通系统的构建,而不只是单一的公路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城际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的有机分离,鼓励城际客运交通与区域内部各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整合,同时尽量减少货运交通对城市的干扰.  相似文献   

5.
《科技与企业》2008,(5):84-85
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的共同目标。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需要根据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高水平的经济协调发展。良好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润滑剂”和“加速器”。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政府这一“有形的手”通过宏观调控加以有效解决。政府在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区域内城市旅游圈的合作也需要不断深入.文章通过对城市旅游圈合作发展的理论诱因和现实条件分析,初步探讨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旅游圈的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提出加强旅游资源整合、空间连接、区域形象、市场拓展和制度保障等整合与协作,促进整个地区城市旅游圈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区域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问题,为缩小区域间的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对全国的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城融合"是地区人口、产业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的集中体现。以2000-2014年中原城市群地级城市的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数据为基础,通过综合指标体系构建以揭示城市人口—产业—空间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变化态势。结果显示,2000-2014年中原城市群人口—产业—城市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波动变化,但整体波动范围相对较小。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人口发展高水平地区集中于中原城市群西部和南部,产业发展高水平地区分布在中原城市群东北—西南轴线左上方,空间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地区多分布在河南、河北部分城市。耦合协调分析发现,中原城市群耦合协调度明显低于长三角城市群,且协调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空间分布态势逐渐由中原城市群东北—西南轴线左上方向西北—东南轴线左下方转移。改变中原城市群低水平协调发展状态,应以产促城,发挥区域人口规模优势,优化人口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加强区际联系,推动城市产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翻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画卷,我们能找出"区域协调发展"日益清晰的思想内涵与发展脉络--"七五"计划提出:"要正确处理东部沿海、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把东部沿海的发展同中、西部的开发很好地结合起来,做到互相支持、互相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想开始显现;"八五"计划指出:"促进地区经济朝着合理分工、各展其长、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方向前进","协调发展"首次出现在中长期规划中;"九五"计划提出:"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协调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思想;"十五"计划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合理调整地区经济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已有明确的区域开发政策与之呼应.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区域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是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关系随时间变化依次经历效率优先阶段、效率-公平兼顾阶段、公平优先阶段,协调发展的本质特征就是达到城乡效率与公平最大化.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需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的特征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通过效率-公平协调度计算,以我国五个代表性区域为例,归纳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城市城乡协调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明了资源型城市城乡协调发展的意义.从资源型城市的城乡关系特征出发,指出资源开发中的狭隘资源观是导致这类城市城乡发展失调的根源所在.提出了资源型城市的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即树立广义资源观,建立与广义资源观相适应的新型产业结构,构建与新型产业结构一致的城乡空间结构.阐明了城乡协调发展战略重点,并以河南省舞钢市为例,对发展战略进行了具体论证.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促进各区域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本文对甘肃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了的改进建议,以期为甘肃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与工业集聚质量协调发展对区域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8-2018年长江上游地区33个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工业集聚质量及协调发展程度.结果 显示:新型城镇化与工业集聚质量整体水平较低,新型城镇化水平逐年提升,且体现出由极化逐渐转向均衡发展的趋势,而工业集聚质量在后期发展滞后,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新型城镇化与工业集聚质量协调度呈上升趋势,由轻度失调转向勉强协调,呈现多极化发展格局;新型城镇化与工业集聚质量协调度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位于高—高、低—低集聚区的城市局部空间自相关性最为显著,呈现出以成都、昆明、攀枝花、重庆等中心城市为核心的明显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4.
以呼包鄂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建立经济、社会、环境3个子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系统协调度、综合发展指数、协调发展度等模型,对2000-2015年的协调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呼包鄂城市群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属于中级协调发展类.因此,为了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复杂系统角度对区域物流系统协调发展进行研究,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区域物流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对区域物流系统的协调发展进行评价,为区域物流系统分析提供理论指导.并进一步为完善我国区域物流系统协调发展研究的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陆续提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进一步明确了其发展思路和方向。本文就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展开了研究,集中探讨了二者的关系,并从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入手,就如何推动区域经济高效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为加快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17.
区域协调发展一个重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体制障碍,积极的行政体制创新有利于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本文从行政体制创新的目标定位、政府职能转变、区域行政的建构、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体系以及行政区与经济区关系的协调等方面,对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知识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区域的崛起和经济的个性化.发展区域经济已被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我国也将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企业活力》2019,(1):1-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指出,要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发展新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于2018年11月18日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当前中国区域发展的努力方向和政策目标。新时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安排必然要转向更加重视协调发展,更加重视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本刊特组织知名专家围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以期对该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区域划分可以分为一级区域与次级区域,区域发展差距相应地也可以分为一级区域发展差距与次级区域发展差距。长期以来,我国重视一级区域发展差距的调控,推出了诸多战略,积累了丰富经验。而对次级区域发展差距则相对重视不足。在引入次级区域及其发展差距概念的情况下,为了在整体上提高调控效果,实现各级区域的协调发展,就必须构建一级与次级衔接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包括缩小区域划分尺度和政策单元,尽可能细化调控对象和范围;明确调控责任主体,构建分级调控体系;次级区域发展差距的调控,可以借鉴一级区域发展差距的调控经验与方式;按照产业转移规律,推动产业在空间转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