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011年10月11日,美国会参议院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发表了我国操纵汇率、人民币币值大幅低估等错误言论。而统计数据表明: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升值30.2%,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13.5%和23.1%。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人民币汇率正逐渐趋于均衡合理水平。而对于汇率干预的问题,再次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上世纪60、70年代后,日本和德国都曾面临汇率升值的考验,两国政府选择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给这两个国家的宏观稳定和经济增长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日、德两国汇率干预的做法差异,引起我们的思考,以准确把握人民币未来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近期内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在汇改宣布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就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的新高。此次人民币升值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中国宏观经济启稳回升之际发生的,本文分析后认为此次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是汇改的重启,根本原因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不会很大,持续时间也不会很长,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3.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在汇改宣布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就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的新高.此次人民币升值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中国宏观经济启稳回升之际发生的,本文分析后认为此次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是汇改的重启,根本原因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不会很大,持续时间也不会很长,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4.
卜强 《甘肃金融》2009,(3):45-47
自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已达到21%.尤其是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接近2007年全年升值幅度,达到6.1%.而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逐步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人民币亦放缓了升值步伐,开始小幅波动,进入12月人民币汇率开始出现暴跌,甚至在12月1日出现跌停,创下汇改以来最大跌幅.在此影响下,涉汇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5.
星朗 《国际金融》2011,(1):42-44
一、2010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2010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体现出三个主要特点:第一,全年升值的幅度并不是很高。自从2010年6月新一轮汇改启动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为3%。这和上一轮汇改启动后,人民币快速升值  相似文献   

6.
自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改革重启以来,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期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经历了最初的快速升值和之后的双向波动。本文从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弹性以及人民币主动升值速度两个方面,考察了人民币汇改重启以来的走势,发现人民币在近期并未主动升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外汇》2007,(4):52-59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8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7.74关口,以7.7386再创汇改以来新高。这是进入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第15次创出汇改以来新高,意味着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达到4.78%,200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G超过700个基点,伴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强,中国的企业、银行是否已经提高了适应汇率浮动和应对汇率变动的能力,他们究竟将以怎样的姿态来面对这场悄悄到来的深刻变革,金融外汇监管部门如何面对新形势,处理好促进涉外经济与加强监管的关系,在进一步推进贸易便利化的同时提升外汇监管效率,本期就此特组织专题报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有效汇率微幅升值自2005年7月20日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了7.07%,但兑一篮子货币的贸易加权汇率却只累计升值了3.7%,且升幅主要集中在2005年度。在2005年7月20日人民币汇改至年底期间,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升值幅度高达3.3%,2006年仅升值了0.1%,2007年以来只微幅升值了0.2%。究其原因,美元疲软下跌迫使非美货币反弹走高,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升幅受限(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9.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由汇改初期的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升值到2007年8月1日的1美元兑7.5660元人民币。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普遍预期使境外投机资金不断  相似文献   

10.
孙慧荣 《中国外资》2012,(10):61-62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决定自2005年7月21日起,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值2%,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此拉开了第二次汇改的大幕,此次汇改放弃了以往人民币单一盯住美元的机制,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标志着我国汇率向市场化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浮动汇率制度的形成,使人民币汇率变得更加富有弹性,外汇市场也取得长足进展,本文对汇改后的人民币汇率走势进行研究,通过引入人民币汇率即期市场Hurst指数,估计汇率市场Hurst指数,并依据Hurst指数对人民币汇率市场的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发现.自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实际上总体已呈升值趋势,2005-2008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0.7%;2008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窄幅波动.同时2005-2008年末,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22.5%和25.0%;2008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有效汇率先升后跌,至2009年末分别累计升值3.3%和3.4%.总体而言,2005年7月汇改至2010年初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了14.6%.但是对于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不管是在理论界,还是在中美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这一现象,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汇率作为一种货币的对外价格,不仅具有价格发现功能,更具有资源配置功能,在经济一体化、贸易全球化的今天,汇率作为价格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一国和地区外贸、外资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坚持主动、渐进、可控原则,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2005年汇改至2011年2月末,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5.96%。人民币汇率的  相似文献   

13.
"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出现异常波动引起了广泛关注。国际经验表明,汇率波幅限制的渐进式放开,会导致汇率波动率变大。本文研究发现,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历次汇率波动率变大都和汇率改革进程同步。汇率波动与汇率制度的改变、波幅限制和弹性空间等均高度相关。自2012年汇改以来,在岸汇率波动的自相关性逐渐增大,导致较小的波动可能被放大从而形成异常波动。因此,在当前条件下,人民币汇率波幅限制不宜被过度放开。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人民币以涨势收官,12月3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6227元,连续9日升值。进入2011年,人民币也没有停止升值的脚步。2011年1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升破6.6,以6.5997再度创下汇改以来新高。  相似文献   

15.
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为检验名义汇率制度是否中性,提供了一个案例机会。此次汇改,在“事实”上提高了人民币与美元双边名义汇率的弹性,降低了人民币与非美元货币的名义汇率弹性以及名义有效汇率的弹性。名义汇率波动程度的变动使得人民币美元双边实际汇率的标准差变为汇改前的大约两倍。但降低了人民币欧元、人民币日元的双边实际汇率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幅度。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制度是非中性的。  相似文献   

16.
本期关注人民币升值压力未减,汇率综合改革全面铺开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正式启动以来,监管层及时推出的各项配套改革措施有效抑制了市场对人民币的投机交易。但时至今日,人民币依然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主要体现在:首先,贸易顺差有增无减。2006年1~3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3713亿  相似文献   

17.
2007年以来,外汇市场供求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人民币汇率总体走升.汇改以来至2007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13.31%,对欧元汇率累计贬值6.12%,对日元汇率累计升值14.04%.  相似文献   

18.
数据     
《证券导刊》2011,(27):9-9
人民币高调迎汇改六周年 数年来对美元升值超20% 2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大踏步上行92个基点并突破6.46关口,报6.4592元,再度刷新汇改以来的纪录。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正式步入第七个年头。六年前的今天,央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这六年间,人民币汇率经历了较快升值、基本稳定和弹性增加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梳理2015年“8.11”汇改八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政策演变与汇改效果。从汇改政策演变来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基调是围绕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价模型进行改革,并辅之以CFETS篮子货币的数量和权重调整。从汇改效果来看,“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逐渐变大,市场供求决定人民币汇率的程度越来越高。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的上升,人民币汇率逐渐走出独立行情,使得人民币对部分国家而言已经成为重要的货币锚。从汇改方向来看,实现自由浮动是人民币汇改的终极目标,但受制于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短期内较难实现。在过渡期内,本文建议设立人民币篮子汇率的年度宽幅目标区制度。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汇制弹性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吹响了人民币汇率弹性化改革的号角,决定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汇改一年多以来,为完善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和新汇制的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