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正>越冬期间,特别是在一些小型渔池里,越冬鱼种一般死亡率高达10%~20%,这样不仅减少鱼种数量,还会影响来年成鱼的养殖,对渔业生产的损失较大。现将鱼种在越冬期死亡的原因与补救措施简介如下:一、鱼种越冬期死亡原因1.鱼种小、体质差:规格太小的鱼种,体质差,体内积存的脂肪等营养物质少,难以在漫长越冬期蓄积维持生存所需的能量,常因身体衰弱而死亡。其体质差,在拉网并池过程中因受伤而感染水霉等疾病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2.
鱼种在越冬期间,特别是一些小型鱼池里,越冬鱼种一般死亡率高达10%~20%,这样不仅减少鱼种数量,还要影响来年成鱼的养殖,对渔业生产的损失较大。现将鱼种在越冬期死亡的原因与补救措施简介如下:一、鱼种越冬期死亡原因1.鱼种小、体质差:规格太小的鱼种,体质差,体内积存的脂肪等  相似文献   

3.
鱼种越冬期间,特别在一些小型鱼池里,一般死亡率高达10%~20%,其死亡原因分析如下:鱼种小、体质差在越冬时期,大多数鱼类一般都不怎么摄食,活动  相似文献   

4.
进入越冬期后,鱼种主要依靠体内积存的脂肪、蛋白质等维持生命,由于鱼种规格太小、体况较差或受伤感染,以及水体缺氧、水温过低、水深过浅、管理不善等原因,均可导致鱼种生病甚至出现大面积死亡,被称之为“越冬死亡症”,给来年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如采用以下8条措施,完全可以将鱼种越冬死亡率控制在5%以内。1、清塘消毒。对越冬鱼种塘,投鱼前必须彻底消毒,按水深1m、亩用生石灰150kg或含氯量30%漂白粉12—13kg,化水均匀泼洒。鱼塘消毒7天后重新注入新水,再过7天方可投入鱼种。2、保持水质。越冬塘必须保持适宜水深,静水塘应在2m以上,流水塘至…  相似文献   

5.
<正> 一些中小型水域和池塘中,越冬鱼种死亡率较高。使鱼种数量减少,影响来年成鱼养殖,给渔业生产带来经济损失。为此,就鱼种越冬期死亡的原因及对策,探讨如下:一、鱼种在越冬期间死亡的原因1、水体严重缺氧。到了冬季,水体会严重缺氧。这是因为水中浮游植物量少,光合作用减弱造成氧的供求失衡,产氧量小于消耗量;二是水体由于投饵、施肥及鱼类代谢废物积累;有机物多,大量消耗氧气;三是水中鱼种放养密度过大,引起缺氧;四是池塘保水性差,水位严重下降,造成缺氧。  相似文献   

6.
秋生 《农家之友》2006,(11S):40-41
鱼种在越冬期间。特别是一些小型鱼池里,越冬鱼种一般死亡率高达10%~20%,这样不仅减少鱼种数量,还要影响来年成鱼的养殖,对渔业生产的损失较大。现将鱼种在越冬期死亡的原因与补救措施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鱼种在越冬期间,特别是一些小型鱼池里,越冬鱼种一般死亡率高达10%-20%,这样不仅减少鱼种数量,还要影响来年成鱼的养殖,对渔业生产的损失较大。现将鱼种在越冬期死亡的原因与补救措施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一、鱼种越冬前做好检疫工作 鱼种入越冬池,要用5%的食盐水浸洗鱼种5分钟。在鱼种并池的移出和移入过程中,应该仔细,尽量避免鱼种擦伤。 二、加大鱼种规格 冬季鱼种以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当越冬鱼身体瘦弱、缺乏足够的营养贮备时,体内营养物质不断消耗,而蛋白质得不到补偿,就会因新陈代谢失衡而死亡,根据统计表明,鱼种体长大于7厘米,一般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正> 传统的养殖方法是鱼类越冬期不投喂食料,鱼类在饥寒交迫中生活约5个月,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得不到补充,靠消耗体内营养物质维持生命。一般成鱼体重减轻6%—8%,死亡率为3%—5%;鱼种因个体小而相对体表面积大,能量散失和渗透压调节负荷比成鱼高,体重减轻10%以上,死亡率为8%—10%;特别是一些体质瘦弱的鱼种,越冬期的  相似文献   

10.
<正>鱼类在越冬期间不投喂饲料,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就得不到补充,只能靠消耗体内营养物质维持生命。一般成鱼体重会减轻6%—10%,死亡率为3%—5%;鱼种因个体小而相对体表面积大,能量散失和渗透压调节负荷比成鱼高,体重会减轻10%以上,死亡率为8%—10%;特别是一些体质瘦弱的鱼种,越冬期的死亡率高达40%以上。另外,还因为鱼  相似文献   

11.
<正>鱼种在越冬期间,特别是一些小型鱼池里,越冬鱼种一般死亡率高达10%~20%,这样不仅减少鱼种数量,还要影响来年成鱼的养殖,对渔业生产的损失较大。现将鱼种在越冬期死亡的原因与补救措施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传统的养殖方式在鱼类越冬期不投食,鱼类在饥寒交迫中生活近5个月,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得不到补充,靠消耗体内营养物质维持生命。一般成鱼体重减轻6%~8%,死亡率为3%~5%;鱼种因个体小而相对体表面积大,能量散失和渗透压调节负荷比成鱼高,体重减轻10%以上,死亡率为8%~10%;特别是一些体质瘦弱的鱼种,越冬期的死亡率高达40%以上。还因鱼类长期断食,消化系统生理功能减退,代谢机能紊乱,抗  相似文献   

13.
<正>一、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1.鱼类体质与规格规格大的鱼种体质好,越冬成活率高而又健康。据几年的养殖经验看,50~150g鱼种越冬成活率较高,一般体重如5~10g的鱼种,成活率为48%,20~30g的82%,30~50g的86.5%,50g以上的94%。  相似文献   

14.
鱼种在越冬期间,一般死亡率高达10%~15%,这样不仅减少鱼种数量,还要影响来年成鱼的养殖,对渔业生产的损失较大。现将鱼种在越冬期死亡的原因与补救措施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当水温降至5-10℃左右,鱼己基本停止摄食,活动减弱,新陈代谢减慢,停止生长,进入越冬保膘阶段。鱼类在整个冬季一般是处于休眠状态,靠消耗体内贮存的脂肪维持生命。据试验,鱼种自然越冬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6.
<正> 一、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 1、水中缺氧。这是越冬鱼种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缺氧的原因是:①水质清瘦,水中的浮游植物太少,冰层的透光性能差。以至光合作用产生的氧不够消耗;②越冬放养密  相似文献   

17.
<正> 当水中氧气含量低于3毫克/升时,鱼类就容易缺氧而死亡,故越冬鱼池要有充足的氧气,这是保证鱼种安全越冬的关键。缺氧原因:(1)池中淤泥厚,耗氧量增大;(2)池塘渗漏严重;(3)污水流入越冬池;(4)鱼种密度过大;(5)冰面积雪过厚,冰层透光性差,加之池中浮游生物数量少,光合作  相似文献   

18.
<正> 在北方地区,池塘冰封期长,水下容易造成缺氧,或鱼体瘦小,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弱,致使越冬鱼类经常发生不同程度的死亡,因此鱼种安全越冬是我国北部地区淡水养殖业一个重要问题,现总结其技术要点如下: (1) 培养体质健壮的大规格鱼种。  相似文献   

19.
<正> 越冬鱼种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致死原因有以下四方面。一、池塘条件差。1、池塘水质清瘦,浮游植物数量少,光合作用弱,产生氧量少;2、池塘水中有机质过多,分解耗氧量过大;3、池塘保水性能差,水位下降,水很浅,鱼儿活动空  相似文献   

20.
[别名]冬眠死亡症、苏醒死亡症[病因]该病是一种综合性疾病,除病源体致病因素外,还有以下原因:①鳖体质差,8月下旬或以后出壳的稚鳖,因摄食生长阶段短,个体小,尚未充分积累营养,获得较强的抗逆能力,就进入漫长的越冬期,因而冬眠期内或冬眠期后极易死亡。②亲鳖产后体内消耗的营养未得到充分的补充,体质虚弱,抗逆能力减退。③鳖在越冬期前和越冬期间受伤和受冻。④池底质污染较大,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太多,鳖处在恶劣环境下越冬。越冬池塘泥沙深度不够,水太浅,导致鳖受冻不能安稳冬眠。⑤外界干扰了鳖的冬眠,如在鳖越冬池中放养了底栖性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