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野生梭鱼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河口港湾的咸淡水交汇处。梭鱼对盐度和温度有较强的适应性。通常幼鱼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为0~38‰,在海水、咸淡水及淡水中均能生活。对水域温度的适应范围为3℃~35℃,适宜的水温范围为12℃~25℃,当水温低于-0.7℃时,即停食。多年的养殖实践证明,梭  相似文献   

2.
<正> 一、乌鳢的习性、食性与生长 1、习性:乌鳢喜生活在水草茂盛、水流缓慢的水体中,对水质、水温等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较强,在水中缺氧情况下,它可以将头部露出水面,通过鳃的辅助呼吸器官呼吸空气。它对水温的适应性也很广,从冬季接近0℃的水温到夏季39℃—40℃水温中都能生活。 2、食性:乌鳢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幼鱼期,以桡足类、枝角类和摇蚊幼虫为食;成鱼阶段,以水生昆虫、小虾、蝌蚪、小型鱼类为食。乌鳢可吞食自身体长2/3以下的鱼类,同时有自相残食的习性,鲜活饲料系数一般为4—5。  相似文献   

3.
<正> 黄颡鱼又名(鱼央)丝、昂刺、嗄鱼;梭鱼又名肉棍子、红眼鲻,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但北方较多,性活泼,喜跳跃,适盐范围为0‰—38‰,在海水、咸淡水及纯淡水中均能生活。这两种鱼市场价格不菲,市场批发价黄颡鱼每kg20—40元,梭鱼每kg12—25元,被我地渔民称为“金银双龙”。 由于黄颡鱼具有带锯齿的硬棘及梭鱼鳞片疏松、皮肤幼嫩的原因,这两种鱼在引种养殖时鱼体易受伤,冬春易感染水霉病,夏秋会  相似文献   

4.
梭鱼属鲈形总目,鲻科,梭鱼属,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抗逆性好,肉味鲜美等优点。梭鱼为温热带浅海上中层鱼类,喜生活在沿海近岸、河口、海湾等咸淡水水域,也可随潮水进入淡水中。梭鱼为喜暖性鱼类,但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也较广,最适水温为12℃-25℃;食性杂,  相似文献   

5.
<正> 在鱼类的生活条件中,水温占有重要的位置。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差不超过0.5℃—1℃,也有少数鱼类例外,如鲤鱼的体温和水温相差1.7℃,而幼鱼的体温常  相似文献   

6.
<正> 淡水白鲳一般每667m~2池塘产量达400—500kg。现将其池塘养殖和常见病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生态特性 淡水白鲳属热带鱼,杂食性,种内一般不互相残杀,鱼种在饥饿情况下会相互咬伤,有的因尾鳍被吃掉而死亡;适应水温12℃—35℃,最适生长水温24℃—32℃,当水温低于12℃时大部分鱼失去平衡,会有冻死的危险;耐低氧能力较强,水中溶氧0.5mg/L时仍然生存,适宜在较肥的池中养殖;耐盐性高,能在盐度5‰—10‰的环境里正常生长;喜生活于微酸性水中,pH值适应范围为5.6—7.4;性情温驯,喜栖息于水体中下层,有成群活动的习性,容易捕捞。  相似文献   

7.
<正> (鱼芒)鲶,又名苏氏(鱼芒)鲶,属热带鱼类,20℃—30℃为正常生活温度,水温在12℃以下就会死亡。(鱼芒)鲶为杂食性鱼类,幼鱼主要吃水中的浮游动植物,如轮虫类、扁虫类、桡足类、枝角类、绿藻类、硅藻类、蓝藻类,也食人工配合饲料。鱼种到成鱼,主要  相似文献   

8.
<正> 一、生物学特征 1、生活习性:性喜阴暗,日伏夜出,喜跳跃,能生存水温为1℃—38℃,最适生长温度为15℃—30℃,低于12℃停止摄食。 2、食性:贪食,喜食动物性食料,但经驯化也食死的动物尸体及人工配合饲料(福星牌浮水性花星鱼专用饲料)。  相似文献   

9.
(mang)鲶,又名苏氏(mang)鲶,属热带鱼类,20℃-30℃为正常生活温度,水温在12℃以下就会死亡。(mang)鲶为杂食性鱼类,幼鱼主要吃水中的浮游动植物,如轮虫类、扁虫类、桡足类、枝角类、绿藻类、硅藻类、蓝藻类,也食人工配合饲料。鱼种到成鱼,主要以各种腐败的水生植物及人工饲料为食,也喜食剩饭菜、  相似文献   

10.
<正> 秋末冬初,随着温度逐渐下降,各种水产养殖品渐渐由旺食转入少食、停食、甚至进入冬眠阶段。当水温降至10℃左右时,一方面要及时做好已达商品规格的养殖品种起捕上市工作;另一方面要抓好未上市养殖对象的管理,保证它们安全越冬。现将几种常见的养殖品种越冬管理技术综述如下: 鳜鱼种:选择背风向阳、面积1—3亩,水深2米以上的鱼池作越冬池。当水温降至10℃左右时,选晴天进行并塘越冬。每亩囤养规格为10—15厘米的鳜鱼种3000—5000  相似文献   

11.
<正> 刀额新对虾俗称“基围虾”,其壳薄体肥、肉质鲜美爽口,胜似中国对虾,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它属广温、广盐性虾类。耐温范围为10℃—35℃,秋季水温降至6℃—7℃也能生存,最佳生长温度17℃—32℃,适宜盐度范围0‰—35‰;对低氧忍耐强于对虾,能在pH7.0—9.0水中正常生活。其食性为杂食偏动物食性。在幼虾阶段食性与对虾一样,成虾时期捕食以桡足类、多毛类为主,也摄食人工合成饵料和其它有机碎屑及底栖生物等。习  相似文献   

12.
西施舌——养殖前景看好的名贵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西施舌俗称海蚌、红蛋、沙蛤,是一种双壳类经济软体动物。它形似海蛤,贝壳略呈三角形,壳表光滑,具有黄褐色发亮外皮,壳表呈紫红色,喜欢生活于低潮线附近至浅海10m左右水深的细沙质或泥沙质海底中,通常营埋栖生活,栖息深度可达6—7cm。其适应水温为8℃—30℃,最适水温17℃—27℃;适应盐度一般为17‰—25‰。,西施舌的繁殖季节一般在春夏之间,广东、福建则在4—7月份。它个体较大,一般个体重50—  相似文献   

13.
一、亲鱼培育 加州鲈生活在水体中下水层.常藏身于植物丛中,有占地习性。要求水中溶氧1.5mg/L以上.且适温范围广,在水温1℃-36℃范围内均能生存.10℃以上开始摄食,最适生长水温为20℃-30℃。加州鲈是肉食性鱼类,摄食性强.食量大,喜捕食小鱼虾、水生昆虫等,人工养殖可授喂切碎的小杂鱼,经人工驯食后也可投喂配合颗粒饲料。其性成熟一般为二龄鱼,每年2月-7月产卵,4月为盛产期。在加州鲈繁殖前,必须加强亲鱼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 1、泥鳅繁殖习性:泥鳅品种较多,约有10多种,但适于养殖的主要有真泥鳅和大鳞副泥鳅两种。泥鳅为多次性产卵鱼类,在自然条件下,水温在18℃时产卵,最适繁殖水温为22℃—28℃,一般从4月持续到9月。4月至6月上旬,多在晴天早晨产卵,6月中旬到9月多在雨后和晚间产卵。泥鳅卵为浅黄色,半粘性。雌性怀卵量因个体大小而异,体重90克的泥鳅怀卵量5—6万粒,50克左右的泥鳅怀卵量为0.8—1.5万粒。雄泥鳅胸鳍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字特性 南美白对虾能在水温为6℃-40℃水域中存活,生长水温为15℃-38℃,最适水温为23℃-35℃,盐度为0.5‰-35‰。该虾要求水质清新,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但忍受的最低溶氧值为1.2毫克/升,pH值7.0-8.5,氨氮含量低的自然海水、咸淡水、江河水、水库水、池塘水及井水均可养殖。  相似文献   

16.
<正> 一、生殖习性该鱼自然状况下的性成熟年龄一般为4年,人工饲养情况下也有3年达到性成熟的。初次性成熟个体的怀卵量很少,一般情况下只有数千粒。长吻(鱼危)的繁殖期为每年的4月底至7月上旬,5、6月份为繁殖的高峰期。繁殖水温范围为20℃—30℃,最适水温为26℃—28℃,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时,苗种多畸形。二、人工繁殖长吻人工繁殖的成功与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在这诸多因素中,影响最大的则是  相似文献   

17.
<正> 根据进行人工半咸水工厂化培育蟹苗试验喜获成功的经验,笔者认为搞好亲蟹的交配及抱卵蟹的培育应分别抓好如下几点: 一、亲蟹的交配 1、交配池:面积不可过大,一般是0.5—2亩;池底以硬沙质为最好;2、交配时间:1—3月份;3、交配水温:7℃—10℃为宜;4、交配盐度:18‰左右的半咸水;5、亲蟹密度:每m~24—6只;6、亲蟹性比:雌雄比例为3:1。  相似文献   

18.
<正> 刀额新对虾俗称沙虾。又名基围虾,属广温、广盐性虾类。耐温范围10℃一37℃,冬季水温降至5℃—6℃也能存活,最适温度17℃—32℃;适盐范围0—35‰;对低氧忍受力比对虾强,能在pH7.0—9.0水中正常生活。 现将其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池塘条件与清整 选择面积3—50亩,水深1.5—2.5m,淡  相似文献   

19.
<正>上虞市地处杭州湾南岸,海岸线长48km,近海为咸淡水水域,常年海水盐度在7‰~15‰,pH值8.0~8.5,4—10月的平均水温在24℃左右,很适宜于近海鱼、虾、蟹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一、生物学特性泥鳅分布很广,常栖息于河、湖、池塘、稻田的浅水区。泥鳅属温水性鱼类,生长水温为15℃~30℃,最适水温22℃~27℃,水温高于33℃则钻入淤泥中,水温低于5℃潜入泥中进入不食不动的休眠状态。通常生活在水底层,有钻泥的习惯,喜欢中性及微酸性的粘性土壤。不仅能用鳃呼吸,还能利用皮肤和肠进行呼吸,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耐缺氧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