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奥运低谷效应"是大多数奥运会承办城市难以摆脱的阴影。当今的国际经济环境正经历着剧烈的波动,美国次贷危机、世界经济整体呈现通胀,国际粮价、油价高企等相继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几乎没有哪个奥运会承办城市能完全摆脱后奥运时代的经济风险。我国综合国力与经济潜在增长率稳步提高,加之经济总量大,经济体系齐全,回旋余地较大。因此,奥运会的结束不会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奥运会后中国经济的走向如何,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将一如既往地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2.
吴进 《商业科技》2008,(35):270-270
“奥运低谷效应”是大多数奥运会承办城市难以摆脱的阴影。当今的国际经济环境正经历着剧烈的波动,美国次贷危机、世界经济整体呈现通胀,国际粮价、油价高企等相继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几乎没有哪个奥运会承办城市能完全摆脱后奥运时代的经济风险。我国综合国力与经济潜在增长率稳步提高,加之经济总量大,经济体系齐全,回旋余地较大。因此,奥运会的结束不会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奥运会后中国经济的走向如何,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将一如既往地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3.
纵观历史,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国在会后大多会经历一个经济回落的过程.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远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我国经济是否也会经历"后奥运低谷效应".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奥运后主办城市或国家经济下滑不是规律性现象,其影响因素较多,只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能平稳、顺利渡过后奥运时期.  相似文献   

4.
激情、热闹过后。一切又将回归平静。作为一场举世瞩目的全球盛会,北京奥运会将对中国经济造成多大影响。多方观点对此已交锋多日。中国"后奥运经济"将怎么走?乐观者言之凿凿,悲观者论调戚戚。不过眼下看来,主流的观点更倾向于"奥运对中国经济影响甚微"。根据以往历届奥运会的情况来看,国家越小、主办城市经济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越大,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越明显。反之则越轻。据此,主流观点认为,北京经济占中国GDP总量的比重很小。因此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抬升作用不像另外一些国家那样明显,同样"后奥运经济"的冲击力也非常有限。虽然"奥运影响甚微论"占据了主导,但这并不代表奥运会对经济的影响可以忽略。奥运会注定是中国经济生活中无法逃避的话题,因为它正在以另外一种形式影响着中国经济。如今,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有观点指出中央将出台针对资源价格、税收、信贷等方面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此业界专家怎么看,"后奥运经济"将怎么走?  相似文献   

5.
陶冬 《中国市场》2008,(37):38-39
<正>作为人类社会最大的体育竞技盛会,奥运会不仅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而且对举办国投资和消费的拉动作用也毋庸置疑。然而,在过去50年中,几乎所有的奥运会主办国都经历了奥运之后的经济衰退。2008年,既是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之年,也是中国经济"最多不确定因素的一年",中国是否会重演这种"后奥运效应"?  相似文献   

6.
董晖 《商业科技》2008,(25):309-309
奥运经济其实质是一种注意力经济。通过对奥运经济及几届奥运会的投资模式分析,认为相对压缩奥运直接投资规模,适当扩大奥运间接投资是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关键;北京奥运本身客观存在着巨大的经济能量,但应注意在发挥奥运经济正效应的同时规避其负效应。  相似文献   

7.
奥运经济其实质是一种注意力经济。通过对奥运经济及几届奥运会的投资模式分析,认为相对压缩奥运直接投资规模,适当扩大奥运间接投资是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关键;北京奥运本身客观存在着巨大的经济能量,但应注意在发挥奥运经济正效应的同时规避其负效应。  相似文献   

8.
据专家分析,奥运经济对于促进举办城市乃至国家的经济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进,消费拉动逐渐取代投资拉动并占主导地位,当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持经济发展时,经济将会出现回落,奥运会余热过后,奥运低谷效应将会随之发生。北京2008年奥运会已经在欢呼声、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我们不得不考虑预防奥运低谷效应的发生。本文主要以奥运会场馆在后奥运时代的运作为中心,分析其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北京奥运会后的场馆运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历届奥运会对主办国旅游业具有"峰聚效应"、"干扰效应"、"反感效应"、"碰撞效应"和"排挤效应"等影响。杭州虽然远离奥运举办地,但奥运会也将为杭州旅游业带来诸多"后续效应"和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杭州应借助奥运会的诸"影响效应",实施奥运旅游发展战略,提高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杭州旅游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相似文献   

10.
周丽英 《商场现代化》2007,(36):364-365
如何让奥运会的后续效应为中国的经济造福,后奥运效应对北京城市的经济究竟造成多大的影响?结合中国国情、北京市情,从一般到特殊,从正面解读后奥运效应对北京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四川物价》2008,(9):16
阅读:据《中国证券报》报道:8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接受外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筹办奥运会有力推动了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但由于北京的经济总量只占全国的很小部分,因此筹办奥运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宜估计过高。分析人士认为,奥运对于中国经济确有刺激作用,且“奥运经济”的效应已经有所显现.但奥运后的中国经济主要仍受宏观政策和全球经济走势的影响。奥运不会成为中国经济的分水岭,顶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催化剂。奥运会作为当今人类社会最大的竞技盛会和国家聚会,吸引着全球的注意力,对于东道国投资和消费的拉动作用也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2.
对后奥运“低谷效应”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08年北京奥运即将到来,围绕着奥运开展的各项工程如火如荼的展开,奥运会会给我国的经济带来机遇和效益。但是在奥运过后带来的"低谷效应"也将随之显现,应该引起我们足够重视。本文就奥运会过后的后奥运带来的"低谷效应"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旅游酒店业发展看,市场"井喷"期往往出现在"后奥运"阶段。据中国旅游专家分析,"后奥运"效应将拉动中国旅游酒店5至10年  相似文献   

14.
北京后奥运经济效应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敏  徐宁 《商场现代化》2008,(8):244-244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对北京乃至我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会产生一系列影响。由奥运会带来的商机—"奥运经济",一时间成为公众关注和谈论的焦点。面对奥运会结束阶段给举办城市带来的巨大经济影响,如何应对后奥运经济及其效应,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北京奥运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十一五规划》重新界定“奥运经济”的定义,分析了现代奥运会对社会经济的作用,以及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指出应积极防范潜在的“奥运低谷效应”,保持奥运前后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围绕奥运会展开的经济主题越来越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从北京举办奥运会对我国经济整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后奥运阶段即奥运会后的一段时间内如何应对奥运经济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奥运会投资与收益,以及奥运对就业、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是目前国外学者关于奥运经济影响研究的主要思路本文基于中国资本市场,选择奥运板块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事件研究法、趋势分析法分别研究了北京奥运申办成功、奥运筹备期以及奥运举办期间的奥运经济效应研究发现,申奥成功具有积极正向的经济刺激效应;经过 3-4 年奥运筹备期,奥运板块上市公司可以获得显著的长期财富效应;奥运举办期间的财富效应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18.
要言     
中国不会发生“后奥运现象”。 ——12月27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教授在京就中国会不会发生“后奥运现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日本有过这样的情况,在举办奥运会之前投资很旺盛,经济一直向上走,奥运会开完后日本投资大滑坡,带来经济长期萧条。而奥运会开完后,中国仍在继续开发,可以说中国长期的经济增长前景是看好的。  相似文献   

19.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对中国体育事业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大环境下的自身特点又使得其对中国体育经济的影响具有特殊性。本文首先总结了北京奥运会以来中国体育经济的发展概况和特殊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若干主要问题,最后,根据上述主要问题提出了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经济政策制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无限活力,奥运经济这个词对我们已经不再陌生.从广义上来看,奥运经济包含了狭义的直接经济和奥运效应辐射的间接经济.奥运经济的间接经济主要指借助奥运会的经济辐射功能,对其他相关产业经济诱发产生的巨大经济效应.就业机会、体育产业、邮电通信、旅游餐饮、房地产业、招商引资、教育产业、金融环保、交通运输、娱乐行业、建筑技术等众多领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但凡事都有着其双向性,在无限风光的奥运经济过后的后奥运经济中,就存在着消极低谷的隐患.文章就我国所面临的08年后奥运经济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展开论述,希望可以探讨出应对的发展战略,平稳的度过后奥运经济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