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3年860例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其使用率、联用率和标本送检情况以及所用抗菌药物的品种进行分析。结果 860例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例数为784例,使用率为91.2%,抗菌药物的联用例数为186例,联用率为21.6%,其中双联例数131例,双联率15.2%,累计使用38个品种,以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为主;784例抗菌药物使用者中有104例标本送检,标本送检率为13.3%,104例中有22例检出阳性,阳性率为21.2%。结论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尿液检验方法在检查老年念珠菌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取凝集法对患者尿液进行检验;对照组采用显色法对患者尿液进行检验。观察比较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试验组中有34例患者检验结果呈阳性,检出率为68.0%;对照组中有19例患者检验结果呈阳性,检出率为38.0%。两组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所有种类中白色念珠菌所占的比例最大。结论对于临床上检验老年患者的念珠菌尿液,应用凝集法可以增加检测敏感度,提高检出准确性,有利于医生对症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在异位妊娠诊断中采用经阴道B超与腹部B超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3月~12月我院就诊的经手术及病理检验确诊异位妊娠的患者12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阴道B超诊断,对照组采用腹部B超诊断方法经行诊断,观察两组异位妊娠各类以及例数、漏诊率、符合率和误诊率等指标。结果经阴道B超检查阳性确认率为96.7%,漏诊1例,概率为1.7%,误诊1例,概率为1.7%。经腹部B超检查的阳性确诊率为85.0%,漏诊3例,概率为5.0%,误诊6例,概率为10.0%,两组检查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两组对比可以得知,异位妊娠的诊断中,经阴道B超比腹部B超确认率高,且漏诊率及误诊率低,快速、安全、疼痛少、阳性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以及阴道镜检查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3月~2013年3月3893例自愿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已婚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呈阳性的538例患者,对比观察液基细胞学检查、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及阴道镜检查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液基细胞学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84.01%(452/538),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86.06%(463/538),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液基细胞学检查、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100.00%(538/538),结果与前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查、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及阴道镜检查三种方法联合应用筛查宫颈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大大提高阳性检出率,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讨论48例乙型肝炎患者在临床中检测乙肝五项的结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乙肝患者,应用ELISA的手段对患者的乙肝五项进行检测。结果在本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中,对比单纯标志物显示阳性的患者例数和五项全部显示阳性的患者例数,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31岁至40岁人群是最容易受乙肝病毒感染的群体。结论在乙肝患者临床诊断中,乙肝五项是最大的标志物,其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在小儿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小儿肺炎的临床诊断检测中应用C-反应蛋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和5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设置为细菌组、支原体组,两组患儿在入院后全部给予C-反应蛋白的检测方法,对其检测资料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细菌组的C-反应蛋白值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均高于支原体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反应蛋白检测可以有效的帮助细菌性小儿肺炎和支原体小儿肺炎的临床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就制霉菌素甘油联合碳酸氢钠预防口腔霉菌感染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均在祛痰、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进行雾化吸入后,对照组采用10~20 ml温开水,同时漱口1~2 min;观察组采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同时将舌面和口腔黏膜涂抹上制霉菌素甘油,一日内禁饮、禁食。治疗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咽拭子霉菌涂片阳性例数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3.85%)呈现出阳性,对照组患者中有9例(21.43%)呈现出阳性。两组阳性率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ECOPD患者若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则必须要加强期口腔护理,涂搽制霉菌素甘油及4%碳酸氢钠溶液漱口,药物费用低、用量少,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可达到有效预防口腔霉菌感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钠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76例尿路感染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B组采用头孢哌酮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细菌清除率为89.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细菌清除率为92.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钠治疗尿路感染,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从临床实用角度来讲,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具有显著优势,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材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观察组30例,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联合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治疗一周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常规方法联合人免疫球蛋白,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有效促进患儿的恢复,提升痊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分布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5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患者HBV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 150例患者中,检出HBsAg阳性率6.7%,男性检出率明显大于女性检出率(P<0.05);抗-HBs阳性率23.3%,男性高于女性(P<0.05)。结论通过HBV血清标志物检测能够及时发现并诊断疾病,对病毒复制情况进行掌握,从而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和药敏情况,找出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70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做尿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期应用长期疗程治疗方法。结果 70例患者中有25例的尿细菌检验呈阳性,占35.7%,其中20例为大肠埃希菌,3例为粪肠球菌,2例为肺炎克雷伯菌,4例合并支原体感染;经治疗总有效率为97.1%。结论在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治疗中,仅依靠尿细菌检验指导长期疗程治疗局限性较大,有必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结合分期疗法,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匹多莫德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疗效观察和作用分析。方法从2010年1月~2011年1月于我院治疗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病例100例,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TG组和OG组,每组5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TG组加用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6个月内呼吸道感染次数、临床症状等指标。结果 TG组显效21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92%,OG组显效10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66%,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在提高患儿免疫力方面效果显著,临床配合常规治疗使用可以明显减少患儿呼吸道感染复发率,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先锋类药物小儿皮试情况的分析,探讨注射用先锋类药物使用前是否要做皮试.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1月在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接受先锋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均进行拟用药物的皮试1843例.结果阴性1751例,阴性率为95.01%,阳性69例,阳性率为3.74%,假阳性23例,假阳性率为1.25%.结论安全使用先锋类药物,必须选择拟用药物进行过敏试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等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为临床合理的应用抗生素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对本医院自2009年3月~2011年10月之间住院及门诊患者尿培养阳性319例细菌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 12例尿液细菌培养分离出172株细菌分布,其中细菌类型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分别占到48.9%,肠球菌占14.2%。肠球菌属对环丙沙星、利福平、庆大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达到60%以上,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则主要体现在哌拉西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上。对头孢类具有敏感性,但不太明显。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尿液培养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耐药性变化,合理的选择和科学的使用抗生素,以保证更加有效地遏制耐药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对尿液潜血检验时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门诊留取尿液的2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使用尿液分析仪检验和镜检RBC,对两种红细胞运用不同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同时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文所选的240例患者进行尿液分析,检测的结果为176例为(-),22例为(+),22例为(++),12例为(+++),8例为(++++),尿液分析仪潜血检测的敏感度为80.77%,假阳性率为9.11%,假阴性率为10.12%;对所选患者的尿液进行分析时,有阳性反应的患者中196例镜检有红细胞,44例无红细胞;尿液分析仪进行分析为阴性反应时,48例患者尿液镜检有红细胞,192例患者的尿液镜检无红细胞,说明对尿液进行检验时,运用尿液分析仪联合镜检的检查方法比单纯使用镜检效果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尿液运用尿液分析仪进行检测时,虽然一般情况下能发现尿液中的RBC,但有时还会与镜检RBC产生一定的差异,因而同时运用两种检验方法来诊断患者的病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的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调查。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选择的96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资料,对其呼吸道感染的痰标本进行检验,将其病原菌进行分离,之后对其进行培养和鉴定,使用 K-B 纸片法及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检测。对其中的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药敏条进行鉴定。结果研究发现,检出的病原菌共92株,其中真菌8株(8.70%)、革兰氏阳性菌30株(32.61%)、革兰氏阴性菌54株(58.70%)。其中,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结论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大多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在检验中可以看出,对样本真菌的检出率较高、多重耐药株比例较高,并且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应在临床中根据药敏实验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胆石症患者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推广作出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5例经手术证实的胆石症患者,对比CT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的检查结果,观察两种方法对胆石症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CT对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73.58%和75.41%,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对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96.23%和95.08%,其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CT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诊断胆石症上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但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7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厄贝沙坦组单用厄贝沙坦;氨氯地平组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观察组用厄贝沙坦150mg联合氨氯地平,三组总疗程均为8周,比较三组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厄贝沙坦组总有效率为74%;氨氯地平组总有效率为7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观察组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厄贝沙坦组7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氨氯地平组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分别与另外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和发生不良反应例数,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取得单用厄贝沙坦或单用氨氯地平未能达到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扩张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冠状动脉扩张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卡托普利治疗,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扩张采用卡托普利治疗,可使平板运动试验结果明显改善,使心绞痛的发病率减少,对冠脉血流有明显促进作用,在冠状动脉扩张治疗中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0.
焦降丽 《经济师》2011,(9):162-162
目的:研究鞘膜积液应用临床路径后,能否降低住院成本以推广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0年7月鞘膜积液的79例患者为对照组,2010年8月~2011年3月鞘膜积液的82例患者为实验组。实验组按制订好的临床路径表实施每日医疗工作,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有无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平均住院日也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临床路径治疗鞘膜积液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日程、降低费用、节约医疗资源,应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