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几个问题赵九宣一我国的企业改革,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探索和实践过程。1978年开始的企业改革,其思路是在不改变国家所有权的前提下,从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利润入手,将一部分生产经营权和利益下放给企业,让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自主经营,1983年...  相似文献   

2.
国有制改革的几点思考谢适汀,刘凤芹通过明晰产权关系,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改革思路,无疑是深化国有制改革的十分有益的探索。现在的问题是国有制的产权关系应该如何明晰,能否形成人们构想的国家(政府)专司国有资产所有权、企业专司全部法人财产处置权的格局。如果...  相似文献   

3.
毛婧  薛香梅 《经济论坛》2005,(8):129-130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入,一种与人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产权思想深入人心。我国企业改革的产权取向,既为我们提出了更新财务理论、深化财务改革的要求,又为我们重新认识、分析财务的基本理论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此,本文将从产权理论出发对财务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企业自主创新与股权激励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创新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举措。为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在对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基础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进行股权激励制度的改革试点。从委托代理理论、剩余索取权理论、区间效应理论、风险补偿理论和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等理论角度,归纳总结了促进自主创新的几种股权激励类型,分析了近年来股权激励的实施现状,最后针对我国正在试点的示范区激励制度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5.
从国内外的历史经验看,股份制是我国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较好形式。本文是笔者通过这几年企业改革的实践,谈谈股份制改造的必要性;并就钢铁企业股份制试点情况,发表一点本人的看法。一、股份制改造必要性的提出从理论上讲,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作为一种新的改革思路,和原未扩权让利的改革思路相比它存在一些重要的新特征:一是强调改革的整体性和全面性;不仅仅是扩权让利和改变企业的某些行为,而且是要进行全面的改革,使企业具有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营机制。二是强调改革的系统性,而且还要进行系统的配套改革。三是要强调改…  相似文献   

6.
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需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赵新跃抓大放小,扶强扶优,加速发展规模经济,推进两个转变,这是企业改革新的思路,也是改革在方式和方法上的重要突破。河北省选择百家优势企业实施“四提高一加快”工程,发展大公司大集团,正是这一改革思路的具体体现。在...  相似文献   

7.
刘辉 《时代经贸》2011,(18):240-240
高校绩效工资制度的改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而最近和未来一段时间国家启动的事业单位改革将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改革的氛围,这种氛围将再次为高校的绩效工资制度的改革提供契机。本文将从有关绩效工资的内涵出发,分析过去几年和当前高校绩效工资改革上面l临的难点与热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办法,从而为推动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 改革的实践呼唤着改革的理论。 改革之初,人们提出“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这多少也反映出实践缺少理论指导的一种心态。 当持读几年的经济过热导致通货膨胀和全国性的抢购风潮时,经济学家发出呐喊:理一理改革的思路吧! 今天,当我们被企业缺乏活力这个巨大问题所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引用的思路是:在国家与企业之间引入多级代理关系,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国有企业,但这一思路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若干问题。其中,“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内部人控制”尤为突出。其主要成因在于制度的不完善,而导致责、权、利的不统一。  相似文献   

10.
改革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工资分配关系逐步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集中体现在国家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两个方面分配关系的变化。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有制企业改革课题组》对全国几个地区403家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抽样调查材料为基础,试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国企股份制改革思路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弈 《经济问题》2000,(6):28-30
股份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但是由于股份制所要求的外部约束机制的缺乏,在这种情况下盲目推进股份制改革,可能会使国有企业从一种低效率走向另一种低效率;同时,笔者认为,由于“马太效应”的存在,旨在通过其他产权主体的加入来提高国有企业效益的改革思路有必要进上步探讨;在缺乏竞争性环境中的国有控股企业,国家将负担低效率企业的全部监督成本,其他习权主体搭国家的便车。国有资本的收益可能更低,通过分析,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建立公有制的新的实现形式,改革的关键是重新确定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企业可能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一般管理者,通过税收实现再分配;另一方面是所有者,享有支配权和占有利润。前一种身份是对各种企业都一样的,后一种身份则只是对国有企业所特有的。调整这种关系正是改革的难点之所在。在这方面能不能有所突破,能不能取得成功,关系到整个改革的成败。对此,我们曾经提出过国有资产价值化管理的设想,本文再就有关的几个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全民所有制企业缺乏财产约束和政企职责不分是传统企业管理体制的两个突出弊端,也是经济体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近年来理论界普遍提出了“两权分离”的改革思路,试图通过国家所有权和企业经营权的分离,确立全民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地位。但从改革的实践看,“两权分离”的逻辑构想未能在现实中收到预期效果。经济生活中仍大量存在着国家行政干预过多、企业预算约束软化和追求短期收益最大化等种种不良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在公有制的条件下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经济运行主体。因而,企业(主要是全民所有制企业)体制的改革就成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中心环节。建国四十几年的经济体制演变和改革以来的经验证明,企业改革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关系,以便能够做到既使企业充满活力与生机,又保证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有效调节与控制。研究企业与国家的经济关系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角度,我们选取从地方政府行为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发挥证券市场的作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强调证券市场的作用。这是很重要的。我认为,证券市场在这方面有如下几种作用:第一,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国有企业。以往,国有企业都是国家独家投资设立的,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中,由于没有利用证券市场,大多数国有企业都改组为国有独资公司。这种国有独资公司实际上与过去的国有企业没有本质区别,无法按照现代的公司制来组织和运作,国家独资使政企无法分离。证券市场为国有企业改革开辟了新的途径。首先,一家国有企业在改组成上市公司后,其投资主体就多元化了,改变了国家独资带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先从企业的战略管理思路着手分析战略管理的几种思路,在从企业战略分析,战略方案的制定、评价与选择;战略实施与控制。价值观对战略管理的影响作用是渗透在每一个阶段的每一个步骤中的。在谈到战略管理的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静  杨积勇 《经济师》2001,(7):26-27
文章从公司制改革进程中仍未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出发,指出问题产生的体制根源在于国有产权的政府工理,并从实现政企分开的改革目标入手,提出组建非政府的赢利性企业组织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宝敏  程冬民 《生产力研究》2011,(11):201-202,208
针对理论界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研究现状,文章首先系统总结了我国农地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争议,接着概括并评价了改革的三种思路和方向,最后简析出几点改革建议和研究立场。  相似文献   

19.
<正> 一、改革实践中的现实选择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0年来工业企业改革已在实践探索中全面展开。在此期间,企业承包制做为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一种主要形式,走过了由试点到普遍推行的发展过程;其具体形式和内容在实践中逐渐得到丰富和完善。承包制成为企业改革实践中的现实选择,也是我们深化企业改革的现实基础。北京市工业企业改革的发展过程,也是如此。在经过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基本思路的初始探索阶段(1979—1982年)和以不同思路、多种形式为特征的徘徊选择阶段(1983—1986年)  相似文献   

20.
<正> 在我国经济改革初期的理论讨论中,早已深刻地揭示了以往改革中所出现的“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循环现象,并且在总结东欧改革和我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跳出以往在中央和地方权力划分上兜圈子、把改革的重点放在调整国家与企业关系上的正确思路。然而客观现实使我们不得不承认。改革又一次步入了“收放循环”。其深刻背景值得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