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汇率制度改革中的货币错配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汇率制度改革中的货币错配风险“货币错配”问题,是一个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旦这些国家的汇率水平或(和)汇率制度发生变动便会立刻面对货币错配的问题,倘若解可能对国内金融体系和经济运行带来巨大的不利冲击和影响。我国正在积极的进行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中“三元悖论”在我国最显著的表现是货币政策与汇率稳定的冲突。本文采用我国1986—2012年的外汇数据,对我国货币错配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错配规模在大幅增加,货币错配程度变得比较严重。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1985-2009年我国货币错配指数、外汇储备总额、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人民币汇率制度作为研究样本,构建状态空间模型(SSM)。由此得出结论:人民币汇率是影响我国货币错配程度的最主要因素;人民币汇率、汇率制度以及外汇储备额均为货币错配指数的格兰杰原因;浮动汇率制度更能缓解货币错配风险。  相似文献   

4.
微观经济主体的货币错配风险根本原因在于汇率变动,本文基于风险规避的博弈分析表明:政府激励成本的加大可转嫁经济主体部分货币错配风险;相对稳定调控汇率下的风险规避方式倾向于抵补;通过调控本币与外币的利差、升贴水率和进口支出等措施减少债权型货币错配;升贴水率变动区间会影响货币错配形成和积累,本币利率波动轴心点和升贴水率临界点都是有效地弱化货币错配风险累积的重要分界点;抵补情况下经济主体对政府汇率政策反应是迟钝的,而对本币和外币利率波动及其利差更敏感.  相似文献   

5.
我国货币错配问题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首先介绍了货币错配的概念,指出大规模的货币错配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政策的灵活性等方面会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甚至引发货币金融危机;然后,根据戈德斯坦和特纳提出的货币错配衡量指标对中国的货币错配现状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国存在一定程度的货币错配,其风险表现为本币升值下净外汇资产净值的缩水;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外汇储备的货币错配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昕  郑耀群 《商场现代化》2006,(28):366-367
根据货币错配理论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货币错配风险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对化解我国外汇储备货币错配风险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除了要加强对外汇储备管理和改革结售汇制外,人民币成为世界可自由兑换货币是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金融现象,作为货币尚未国际化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也存在货币错配现象,研究这一现象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和金融深化过程中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叉.本文采用1986-2008年的经济数据,试图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引致我国货币错配的原因,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弱化我国货币错配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伟  韩雪军 《商》2014,(41):178-17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聚了大量的外汇储备,随着我国汇率市场化的逐渐推进,这些外汇储备以及对外债务必将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从而影响资产净值。货币错配成为了一个不得不关注的热点,而货币错配的测度作为货币错配的研究核心意义重大。本文旨在对中外学者所提出货币错配方法进行梳理,对货币错配测度方法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经济危机之下。各国央行间签订的货币互换协议。成为缓解经济一体化中融资困难的路径,由于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中国与他国的货币互换主要还是为了规避贸易结算时中间汇率不稳定的风险。同时,也是为了加速人民币国际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在经济规模上正在迅速扩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出口国,汇率保持稳定强势,金融改革正在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基本具备。目前,因为外汇储备财富缩水、经济持续发展困难、国际经济地位偏低的原因也要求人民币加快国际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获得铸币税收益、提升中国国际地位、防范降低汇率风险、缓解外汇储备压力、制定独立的货币政策等益处,但也存在着直接受到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冲击,金融宏观监管难度加大等风险。还受到美国政府阻碍、中国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金融体系尚不健全的障碍。所以人民币国际化就必然要经历结算货币周边化、投资货币区域化、储备货币国际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王磊 《商业研究》2006,(1):102-104
分别从内外两个角度分析了目前的经济形势,得出了人民币面临着双重压力———既有升值的外在压力又有贬值的内在要求这一结论。根据这一结论,提出了缓解双重压力的措施,即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对外缓解升值压力,对内扩大内需;接着,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短期,继续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中期,改钉住汇率制度为汇率目标区制度;长期,退出汇率目标区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1982-2004年期间我国的国际资本流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国际资本流动存在着数量上波动性和方向上双向性之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人民币汇率预期,其次是物价水平和名义汇率,而利率因素的影响并非显著。其政策含义是,在当前内外经济条件下,人民币升值并非可举之策;但在长远,资本流动的双向性决定了浮动汇率制度是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论汇率的决定机制、波动区间与政策搭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证了汇率的可行波动区间是由经济因素、国际政治经济博弈共同决定的;提出了大国之间在汇率问题上的博弈,只是大国经济关系再调整的一个反映,并据此得出了各方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博弈具有长期性的结论;本文指出,汇率的可行波动区间应选取在公共区间的右侧,以期实现国内经济、国际收支、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的三重均衡;在总结日本与德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在货币升值的过程中,应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避免短期内的大幅升值,维持较高的实际利率,防范不动产资产对于银行存款的过度替代,防止出现严重的不动产泡沫。  相似文献   

14.
200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总体走升。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资本市场、出口企业、房地产业等产生影响巨大。同时,吸引了大量舌争热钱流入,又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压力。应从目前的经济状况入手,认清人民币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将逐步升值的趋势,清理不合时宜的”限入”措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以从根本上减缓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赵振海 《北方经贸》2004,(11):90-92
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以来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成为了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个焦点。那么 ,时至今日中国到底是否具有了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呢 ?本文通过对宏观经济状况、金融条件、企业发展状况、外汇储备量、现行汇率制度、经济开放程度等六个方面对我国是否具备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其走势对我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决定因素为国内外的物价和利率水平差异、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国际收支状况及央行货币政策等。在短期内,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美国经济逐渐复苏、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央行引导挤出套利资金以及国际收支的变动等原因的影响,我国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仍是双向波动,2014年内可能不会再出现人民币单边升值。预计未来跨境资金流动和人民币汇率仍保持双向波动的局面,且后者的波动幅度将加大。  相似文献   

17.
资本项目可兑换与汇率制度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一方面,市场化汇率制度是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资本项目可兑换决定均衡汇率,并促进汇率制度弹性化和市场化.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日益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中国应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相应地逐步增大汇率制度的弹性空间,最终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和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bility and marketization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after China introduced the foreign exchange rate reform by linking the RMB exchange rate with the offshore and onshore markets on August 11, 2015 (“8/11”). Under the framework of dynamic analysis, through Granger causality test, VAR model and DCC-MVGARCH model,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s conducted about the three market exchange rate linkages of CNY, NDF and CNH from May 2012 to December 2018. Then, the direction and degree of the linkage between the RMB's offshore and onshore exchange rates before and after the“8/11” exchange rate reform are compare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1) since the “8/11”exchange rate reform, the RMB exchange rate has become more flexible; (2) the price-determining power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may be weakened, and policy adjustment should take effect; and (3) the prerequisites, under which the offshore market can play a role, a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itself.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1) the onshore and offshore markets should develop in a collaborative manner to further increase exchange rate elasticity and flexibility; (2) clos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ffshore and onshore markets, and policy determination and flexibility should be maintained; and (3) the offshore market should be improved and play a due role.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介绍"人民币单边升值综合症"(2005年以来人民币单边升值现象)的症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其产生的各种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从货币政策、汇率管理、资本项目管制、外汇储备管理以及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