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王喜峰  姜承昊 《水利经济》2023,41(2):18-24, 32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要的国家战略,水资源的刚性约束关系高质量发展成败。通过梳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文献,从概念体系研究、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资源约束下的经济增长研究等3个范式切入,分析现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进展与不足。结果显示,现有研究集中高质量发展概念体系构建、水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增长耦合、资源约束下的经济增长等议题,但尚未有研究阐明水资源刚性约束下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在阐释了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水资源约束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提升水资源承载力、统筹安全和发展的水资源约束机制,认为应建立起水资源刚性约束下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增长的动态联系,并对可能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为寻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InVEST和CA-Markov模型分析了不同时期瓯江流域生境质量,通过构建“水资源-社会-生态”耦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瓯江流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0—2020年瓯江流域内以高生境质量区为主,但生境质量水平呈下降趋势,2030年下降幅度将进一步增加;流域内高生境质量区集中于西南侧,低生境质量区主要在温州龙湾区以及丽水市市中心附近;“水资源-社会-生态”系统建设水平与耦合协调度向好发展,水资源子系统的建设状况是影响整体水平的关键因素。提出了科学引导土地利用、合理规划水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三方面改进措施,以实现区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立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推动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协调流域上下游生态经济利益、调动各方流域保护治理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本文分析黄河流域完善生态补偿的必要性,提出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重点方向,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山西桑干河水资源管理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世平  徐明  周喜 《水利经济》2007,25(4):58-61
介绍桑干河的自然环境、经济及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桑干河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了实现桑干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从组织层面上建立桑干河流域管理机构,使流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从技术层面上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桑干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如工程方面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法律层面上实现依法治水;经济层面上,建立合理供水价格机制,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筹集办法,实现桑干河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环境层面上,采取措施保护水质,防治水污染,改善桑干河流域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中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推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也是破题之举。水资源利用较为粗放、农业用水效率不高是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制约,也是推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亟待破解的问题。方法 文章基于水资源刚性约束的现实条件,将水资源作为内生要素纳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以水定土、以土量水”的水土资源优化模型,运用黄河流域西北干旱区1 933份农户实地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不同配水方案及水价情景下,农作物种植面积的调整策略。结果 研究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具有较大节水空间;调整配水方案,配水量向具有水资源利用比较优势的作物倾斜,有利于提高收益及水资源利用率;调节水价,增加用水成本,有助于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实现农业节水目标。结论 黄河流域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应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水资源定价机制,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坚持生态优先,大力推进农业节水,推动设施农业发展,适度调减农作物种植面积,为生态用水提供更大的空间。黄河流域农业发展不应以规模论英雄,而是侧重向技术、管理、质量要效益,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资源流域管理创新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水资源流域管理的必要性出发,指出流域管理是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要求,有利于水资源高效配置和水权制度改革,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防洪规划的实现和防洪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协调、解决上、下游之间的矛盾。为了加强水资源流域管理,应加强流域机构的职权;加强流域水资源质与量统一管理;加强流域水资源价格管理,建立起节水机制;加强流域水环境管理与保护;加强流域水权交易的准市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鉴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很多重大问题都与水资源短缺息息相关,从洪水威胁依然是流域最大威胁、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流域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等方面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探讨了这些重大问题可能产生的深刻影响,论述了这些重大问题与水资源短缺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现状及节水潜力有限的现状,指出构建黄河大水网是治本之策,并从“纲、目、结”三方面论述了构建黄河大水网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充分考虑地下水超采的基础上,以系统分析理论和优化技术为指导,将水资源优化系统和其他系统组成一个综合的、开放式的巨系统;以“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杂系统的良性发展模式作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基础,并对此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利用数学规划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实现区域内水资源系统的优化配置。该模型将为广大受水区寻求水资源、经济、生态和谐发展模式提供相关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流域水资源分配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塔里木河流域为例,分析了流域各地区之间以及地区内部各用户群体之间在水资源分配上的博弈现状,利用对策理论建立了针对不同层面博弈问题的水资源分配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比较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等两种手段来对全流域的利益进行分配和调节,即基于水产权的初级分配和市场交易机制来促进水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建立一个具有“激励相容”特征的实际管理运行机制,以实现水资源在全流域的优化配置,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田泽  方琪  陈一飞 《水利经济》2023,(6):4-11+110
科学高效地利用水资源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长江、黄河和珠江三大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可为有效提升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策略支持。基于2011—2020年长江、黄河和珠江三大流域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结合核密度估计、Tobit回归模型,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时序演变、空间特征和影响因素角度对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多层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0年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珠江流域最低,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进出口需求等因素会对水资源利用效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玒玒  崔尧  赵雪  李鹏 《水利经济》2019,37(6):60-65
我国的流域水资源配置主要从流域管理者角度出发,追求流域整体利益最大化,由于忽视了流域内各用水户的个体利益和协商意愿,导致流域内部分用水户对水资源配置方案的满意度较低,方案可行性较差。因此,将用水户对配置方案的满意程度定义为用水户满意度,并将其量化为最低满意度函数和协调满意度函数,为用水户参与水资源配置方案决策提供通道。最终,建立基于用水户满意度准则的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并以黑河流域为例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①基于用水户满意度准则的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能够满足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②流域内各分区对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协调满意度与各自的水资源配置权重成正比。③当最低满意度取值较高时,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在制定配水方案时更强调配水的公平性;反之,则更强调用水效率,易出现部分区域缺水情况,影响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应避免该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水足迹的大樟溪流域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骏  王薇薇 《水利经济》2015,33(3):28-31
水足迹理论与方法在流域生态补偿中的应用是当前生态补偿领域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在已有水足迹理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水资源相关评价指标对原有模型进行修正,构建符合流域生态补偿情况的水足迹模型。以根据大樟溪流域生态补偿为例,核算大樟溪上游水源区以及下游受水区的水足迹,同时运用机会成本法对流域上游地区的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直接投入和限制当地发展而损失的间接投入进行核算。结果表明,水足迹的生态补偿模型可以将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与水生态保护的经济活动联系起来,可为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提供客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维杰 《水利经济》2006,24(1):22-25
流域水权尤其是经济水权的初始分配是现代水权制度建设的首要环节,其具体步骤依次是监测评价水资源、测算生态水权、进行水资源规划、计算基本用水、分配经济用水。其中经济用水的分配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尊重历史、适当微调,政府主导、统一配置等原则。流域经济水权的分配应逐次进行,首先是省级地方政府代表本区域的用水户的利益以政治民主协商的方式分得水权,然后以相同的方式直至把水权分给县级政府。县级政府负责把水权证颁发给具体的用户和部门。  相似文献   

14.
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质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间的关系问题,没有生态安全,系统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讨论了黑龙江垦区构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基本过程和方法,提出了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质量和保护整治能力三方面23项指标在内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从发展循环经济、环境综合整治、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国土绿化、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垦区与地方合作共建、健全生态安全建设领导机制等9个方面推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探讨“多主体协同”对流域生态补偿运行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厘清流域生态补偿运行绩效提升的内在逻辑,为构建多主体协同参与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主体关系、协同态度对流域生态补偿的生态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协同能力对流域生态补偿的生态效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则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侧面反映出现阶段流域生态补偿运行绩效仍不尽人意。(3)主体关系是影响流域生态补偿运行绩效的关键变量,在协同态度、协同能力对运行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参与者决策是否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建立高质量关系主要受沟通、信任及公平的影响。(4)多群组分析结果显示,高质量的主体关系更能提高受益区群体参与流域生态补偿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流域生态补偿的社会效应。研究结论:为发挥“多主体协同”在提升流域生态补偿运行绩效方面的积极作用,需重视加强异质性主体对共同参与流域生态补偿的期待与信心,提高各主体生态保护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利益相关者间关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顾向一  于慧 《水利经济》2023,(1):24-30+104
跨境水资源合作对于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意义重大,开展国际合作是化解当前跨境水资源合作难题的必然选择。由于国际硬法制定的繁杂性以及实施效果的不确定性,可以从国际软法入手,开展澜湄流域跨境水资源合作。澜湄流域水资源合作机制已经在机制构建、信息共享、科技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绩,但仍需要通过建立联合管理机构、扩大自身影响力、鼓励流域国共同参与、增加合作主体类型等来完善,以加快建设澜湄流域国家命运共同体的步伐,推动澜湄流域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跨流域调水水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敏 《水利经济》2009,27(2):38-41
为了制定合理的跨流域调水水价,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在分析水资源需求和供给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跨流域调水的水价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遗传算法的水资源复杂适应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复杂适应系统的角度来看,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正是水资源系统不同层次上的主体不断学习、适应和协调的结果。因此,研究不同层次上主体的学习进化模式对于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基本思想研究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在建立的水资源多Agent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的3层演化模型,并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为例进行了仿真验证。实验证明,所建立的3层演化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沿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亟需优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方法 文章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为研究区,采用InVEST模型定量评价1990—2018年流域生境质量变化;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敏感性两个角度划定流域生态保护红线,提取生态源地;建立生态源地扩展阻力指标体系,将评价结果分级后与“三生用地”相叠加,构建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从“点—线—面”架构生态网络,优化流域生态空间。结果 (1)研究时段内,研究区生境质量呈“U”形变化趋势,生境质量水平整体偏低;其空间演变表现为低水平生境面积不断扩大,高水平生境范围有所萎缩。(2)流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共10.7万km2,与实际生态用地的空间叠置率为69.01%。流域共提取9个生态源地,识别一级生态廊道9条,生态绿心40个,组合各地理要素提出“一楔两屏三带四区多中心”的生态空间规划建议。结论 生态安全格局利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可在此基础上控制流域草原畜牧区载畜量,巩固流域农牧区产能优势,提高农牧区人居环境质量,强化农牧空间管控。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小城市水利发展难点,分析中小城市增长机制的无序性,产出机制的薄弱性,水利规划的滞后性以及与大城市水利发展的差距,找出中小城市水资源管理4大误区,即优先增长误区、投入政策误区、水资源配置规律误区,以及对“水利进城”的认识误区,进而分析中小城市水利市场化机制的目标。从建立中小城市水资源使用与生产的成本转移机制、水利存量资产机制、水利投入机制、水环境与水文化协调机制4个方面论证中小城市水利市场化取向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