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玉洁 《企业家天地》2013,(10):167-168
银行营业网点的顾客排队现象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迅速增长的个人金融需求和银行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银行必须提高服务水平以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本文首先对德州市建行排队问题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产生这一问题原因,并结合理论从银行、客户等方面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后,法学界将研究的焦点放在金融衍生品,对金融衍生品的研究已需要具体到不同投资者。本文对国有企业投资衍生品进行法律规制的研究,从现有法律法规出发,对国有企业投资过程中的原则、权责分配、激励与监督等问题的应然和实然状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中,政府根据自身利益和效用的需要,竭尽全力进行各项金融安排,主要是通过垄断国有银行信用和操纵资本市场运作,以确保国有企业能够以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条件获得资金.这样的金融安排固然有利于维持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但却严重破坏了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优胜劣汰机制,导致金融资源的低效甚至无效配置.事实证明,政府正确的选择应该是迅速退出本应由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金融在促进小微企业提升融资环境、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迎合个人投资需求、提高金融体系包容性、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弥补传统银行融资渠道不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互联网金融却面临着账号被盗、资金被窃、交易受骗以及财产受损等诸多潜在的信息安全风险,这需要政府、企业和投资者三方共同努力,各司其职,对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风险进行防范,以更好地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聚焦“金融发展→收入分配→居民消费”的传导路径,构建收入分配情形下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微观机制模型,可从理论上分析金融发展通过收入分配影响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基于199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发展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关于收入分配的中介效应,且具体表现为遮掩效应,即收入分配 “遮掩”了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的直接效应,致使总效应有所下降;金融发展通过规模性收入分配影响居民消费需求;分时期、分地区的检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异质性。充分支持金融发展会通过改变收入分配而对居民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的观点,也揭示出可能存在更大的正向机制尚未纳入研究视野,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合作金融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作金融是一种特殊的金融形式。本通过对合作金融制度的本身进行剖析。得出了合作金融是由一定范围内直接结合的个人对同一范围内金融资源大体均等的个人所有加上合作金融组织成员对一定金融资源的集体所有的产权制度、以一人一票为基础的集体管理制度和以实际业务量分配为主的复合分配制度所构成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按要素分配不仅是分配制度上的重大变革,而且会带来产权制度上的创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关于个人所有制的设想,为探索这些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奠基;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对西方企业的按要素分配和产权制度创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按要素分配也为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创立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分配与公平     
分配格局的变化隐含在经济循环过程中,其公平性隐含在社会结构变化中,只有改变了经济循环和社会结构,才能改变分配格局。本文从居民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以及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这两个视角来观察分配问题,并认为衡量贫富差距要全面考虑收入、财产和消费三个基准。因此,政府干预社会的贫富差距,应从对结果的干预转到对起点的干预上,才可能避免社会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现代收入分配理论,中国金融的非均衡发展会导致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基于协整分析,对中国1978~2004年间金融发展、城镇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制度因素在短期内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文章的政策含义是从长期来看,解决城乡收入差距主要是加快城镇化的进程;短期来看,国家政策因素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选择金融需求视角考察中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与绩效.结果表明,在中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与金融需求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格局.近年来陆续推出的一系列农村金融改革举措对这种不对称格局的缓解作用十分有限,甚至在某些方面适得其反.本文认为,检验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有效性的主要尺度是看其能否满足农村社会现实的金融需求.由于农村经济在宏观上关乎社会稳定与安全,其金融需求具有某种程度的公共性质,因此,政策性农村金融制度及其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具有长期存在的必要性.一段时期以来曾经风行全国的农村金融商业化改革倾向,因渗透了其它利益因素,实际上与农村社会的金融需求渐行渐远.本文的结论是,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需要走出中央与地方等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的困局,切实达成基于农村金融需求的制度改进共识;合理疏导农村社会长期赖以周转的非正式金融服务;通过进一步的财政退让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社会利用现代金融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应是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社会价值 (包括商品和劳务 )分配个人财富 ,而非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个人消费品 ,应该体现劳动的价值而非劳动力的价值。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构成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二因素 ,它们互相依存 ,此消彼长 ,又对立统一。劳动和资本是企业产权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生产要素 ,它们有权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剩余价值资本化而形成的国有企业产权 ,单纯属于资本或劳动所有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客户的金融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个人银行业务已经成为各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增长点.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营销的内涵、意义与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个人金融产品的营销策略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3.
吴珏 《全国商情》2008,(5):76-77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客户的金融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个人银行业务已经成为各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增长点.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营销的内涵、意义与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个人金融产品的营销策略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4.
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应当着力解决如何培育和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错综复杂,应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与研究。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应采取以下措施: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稳定收支预期,增强消费者信心;切实改善消费环境,保障居民消费的有效增长。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个人财富增加,社区经济逐渐成为繁荣我国城乡经济的重要经济形态,因而以社区居民为主要客户的个人金融业务在金融业务中地位突显.我国社区金融相关产业及现有的服务内容仍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金融需求.了解社区金融实际情况、审慎探讨具体问题、运作模式,提出有意义的社区金融发展策略,对解决社区居民金融需求、开展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社区金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收入分配结构优化是“十三五”时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基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分离视角,本文研究中国劳动收入占比上升的收入分配效应,结果发现,劳动收入占比是影响中国基尼系数的重要因素,城乡收入差距在劳动收入占比对基尼系数的影响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中介作用,在劳动收入占比对规模性分配格局的链条中,财税政策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相应的政策含义是通过发展劳动力市场和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等措施优化功能性分配格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收入分配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韩雄 《全国商情》2005,3(8):48-51
本文试图用马克思产权理论来分析国企改革,从而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方向性做一说明。第一,“所有权”和“经营权”其实质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产权分配的另一说法;第二,法律上的所有权和经济上的所有权是马克思产权的核心思想;第三,产权是生产关系的第一因素;第四,产权体现财产集中和分散的对立统一。马克思的“社会所有制”理论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模式,在产权改革中,建立内含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自由劳动者联合体的社会所有制,是马克思产权理论的原则立场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金融消费者的法律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消费者"具有"消费者"属性,仍符合消费者的三个基本特征:主体是个体自然人,行为是购买、使用金融机构的金融商品或接受金融服务;目的为非生产、交易的生活消费。金融消费和金融消费者内涵丰富,绝大多数具有投资性质的金融产品都可纳入金融消费范畴,但高风险、特别是需要市场准入门槛的产品除外,相关主体不应纳入金融消费者范畴进行倾斜保护。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实际需要,金融消费者的外延应包括潜在金融消费需求者和曾与金融机构有过业务关系的个人客户。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寿险市场开发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居民有转移风险的潜在需求,预防性的储蓄使这种潜在需求变为有效需求.商业性寿险公司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企业,城市寿险市场的交易费用低于农村,开发城市市场的利润高于农村,商业性寿险公司缺乏开发农村寿险市场的动力.因此造成目前农村寿险市场需求不足、供给短缺的根本原因是制度供给不足.相互保险组织作为一种内生性金融,比商业性寿险公司的效率更高,保险合作社有利于降低道德风险和逆选择,费率较低,是目前开发中国农村寿险市场较为理想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20.
由于国家财政力量有限,政府的高额投资从财政预算转换到银行金融时就埋下了金融风险的导火线,同时,国有企业的负债经营、个人储蓄与投资和悬殊差距、政策性贷款、银行制度不完善等都是酝酿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应积极启动国内需求、防止经济萧条;加快产业重组,调整产业结构;扩大资本市场;加强金融市场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