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敏锐的时尚嗅觉和前瞻性的流行预测是引导针织服装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在针织产业链最上游的纱线供应商处在引领市场潮流的第一个环节,他们对流行的预测不仅能为下游服装品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也能从原材料的角度带给他们独特的设计灵感.  相似文献   

2.
2013年,国际国内面料市场的趋势将会是功能性和生态环保面料引领潮流,作为面料企业,必须走品种时尚化、差异化的路线.基于这个判断和认知,震纶棉纺认为,今年的面料需求会呈现自然环保,强调舒适、功能性和生态性并重的特点. 震纶棉纺作为一家专业生产以再生纤维素纤维为主的纱线生产企业,一直以来都坚持密切关注面料市场变化. 2013年,震纶准备坚持以差异化路线为主轴,不断积累再生纤维素纤维纱线生产技术经验,更好地为下游工厂提供适用、新颖、优质、有成本竞争力的纱线产品.  相似文献   

3.
国外纱线大举入侵国内市场、企业订单外流、下游需求疲软??一系列因素让中国纱线企业时刻感受着夹板中求生存的不易。中国纱线何以保持竞争优势?纱线品质已成整个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2011 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上,一大批功能性纱线以取代传统常规产品的绝对优势成为本届纱线展的主流,充分展现了当今国际纤维、纱线领域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本届纱线展上,参展企业从多领域、多层次、多视角展现了国际纺织纤维、纱线产业的发展和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天然气下游(化工领域)市场的日益市场化,以及上游(勘探开发)市场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力度的不断增强,我国天然气上下游市场融合发展的条件已日臻成熟,长期分割的市场格局有望打破,这将大大促进我国天然气产品的开发与利用。长期以来,我国天然气上游市场属国家垄断行业,由几家国有企业垄断开发;下游市场则早已全面市场化,无论国内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均可自由进入。天然气上下游产品市场分割,割裂了天然气产业链条的内在联系,对整个天然气产业发展造成诸多负面影响。上游市场企业不了解下游市场企业的实际需求,对下游市场…  相似文献   

6.
EXPOFIL纱线展是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纱线展之一,每年6月和12月在法国巴黎举办,展会提前18个月左右对色彩、纱线和针织品的流行趋势进行预测和发布。参加该展会的主要参展商包括国际知名的纤维生产机构和供应商,如我们熟悉的Montefibre、Lenzing、Nylstar、Dupont、Acordis等,此外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纱线生产企业和一些资讯、出版机构等。由于纱线是面料和服装的上游环节,因此纱线的发展趋势对面料和服装的流行趋势会产生很大影响,作为重要的纱线展会,Expofil所发布的流行趋势信息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国内棉纺织产业链市场始终为“上游成本推动型”而非“下游需求拉动型”,因此,市场上最为突出的一个矛盾是在上游原料成本大幅上涨的同时,下游产品销售价格却难以同步跟涨,下游企业处境始终较为被动。其主要原因主要是国内棉纺织产能发展速度过快,其一方面导致上游棉纺原料供应紧张,其中国内棉花市场已经连续4个年度当年产不足需,致使国家储备棉下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另一方面,造成棉纺织品市场价格竞争极为激烈,企业利润难以增长。  相似文献   

8.
在非棉纤维中,化纤占了很大比重。新型化学纤维的研发,为下游行业提供了品类丰富的纱线原料。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东华大学、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共同发布的2012/2013中国纤维流行趋势,更是将目前国内最新、最前沿、差异化程度最高,国际领先的化纤新产品呈现给下游。异形细旦吸湿排汗聚酯纤维特点:导湿快干、干爽透气、轻便舒适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呈现中国纱线产业的发展水平,突出优质品牌企业,展示创新产品和技术进步,中国纺织信息中将在2009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上首次发布纱线流行趋势FABRICSCHINA——YARNTRENDS,将创意与产业相结合,打造国内纱线行业的权威趋势发布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化工业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的主要石化产品的生产能力居世界前列,但石化产业结构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结构调整的方向应是上游发展大企业,下游发展小企业,上游大企业要积极支持下游中小企业的发展。石化行业垄断势力的消除,必须充分权衡产业安全与产业效率。同时,应积极引导化工园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进步的不断加快,许多新型差别化、功能性纤维不断问世,为下游开发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新的纺纱、织造与后整理技术也为新型纤维开发和应用拓展了空间,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更加时尚。通过参加纱线、面料等各种展会以及对多家纱线企业的调查,《纺织服装周刊》记者了解到,时尚、潮流、环保、科技等都与纤维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电网企业作为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基础性产业,对上游发电行业和下游用电行业具有引导作用,建设智能、高效、可靠的绿色电网,发挥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作用,引导电力上下游企业节能减排作用重大、责无旁贷.电网企业在节能减排中,关键是降低电网损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引导潮流的布料、纱线、国际色彩权威机构的审核,并对一些资料加以适当摘用,I.T(.IternationalTextile)已经确定了2007年针织纱线和面料的主题灵感。  相似文献   

14.
2003年上游原料价格顽固上攻、屡创新高,特别是3月和10月份的“井喷”行情令人记忆犹新,然而和棉花、纱线等原料价格暴涨比较,下游坯布价格尽管也在“史无前例”的上涨,但销势平平,跟涨步伐滞后,织造企业由于难以顺利消化高价的棉花、纱线,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度攀升,产品利润微薄,甚至出现严重亏损的局面。 春节以后,虽然坯布价格仍旧在上涨,部分坯布产品价格涨幅较大,达到0.5元/米左右,但主要仍是受上  相似文献   

15.
展览会不仅是展示新产品、新技术的平台,也是进一步促进上、下游企业合作最好的途径之一。2009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突破了以往传统贸易型展览会的运作模式,而是发挥各行业协会的专业优势,引导企业技术升级,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首设展台为企业牵线搭桥就是成功的一例。  相似文献   

16.
对于处于产业链中间的面辅料企业来说,做好上下游的衔接尤为重要。本次四展联办,无疑为面辅料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宏远发展(上海)有限公司研发副经理黄建元对《纺织服装周刊》记者表示:“四展联办将所有厂商集合在了一起,我们可以去参观上游纱线企业的产品,也可以去了解下游服装企业的需求,同时,还能研究行业的流行趋势,我们应利用好这一平台。”每个企业都在努力做好产业链中自身的角色,而对于如何成为最好的供应商,每个面料企业都有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时尚     
香港国际时装材料展将推出2006春夏色彩、纱线及面料流行趋势本刊讯2005年3月21至23日,香港国际春季时装材料展将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香港国际时装材料展潮流导向委员会将展示2006春/夏色彩、纱线及面料潮流预测。香港国际时装材料展委托世界各地的潮流预测专业机构,共同展述每一季的潮流趋势。2005年潮流导向委员会综合了来自SachikoInoue(东京)、GetDressed(华盛顿)、NellyRodiAgency(巴黎)、ElementiModa(米兰)、Here&There(纽约)以及GlobalColorRe-search(伦敦)的专业经验及潮流触觉。这些来自世界时尚服饰中心的潮流预测专业…  相似文献   

18.
肖莹 《中国纺织》2021,(3):97-97
“在产品价格竞争白热化的大背景下,纱线企业产品毛利率下滑已成趋势;客户对于特殊纱线品种的需求已成常规,对订单交货周期的要求越来越短,对产品品质及稳定性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这些都已经在倒逼上游企业要通过持续提升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来满足客户需求。”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德州华源)常务副总李玉斌在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上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如此表示。  相似文献   

19.
11月30日,由中国流行色协会主办的“色彩中国”2005年展示会和“色彩中国”年度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流行色协会首次以静态和动态方式进行产品流行趋势的发布,并第一次向社会大众进行大规模的流行传播与引导。在北京嘉里中心举行的盛大颁奖典礼上,中国最大色纺织纱线企业、浙江华孚集团公司与中国内衣知名品牌爱慕、化妆品品牌千艺千惠和福建盖奇公司以及台湾著名设计师李小燕联手,全新阐释了2006年内衣、化妆品、纯棉服装和T恤产品流行趋势,为来自海内外500余名嘉宾提供了一次展示潮流的视觉享受。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中国纺织…  相似文献   

20.
在将于3月底到来的第十届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上,主办方将联手中国化纤协会隆重推出以"纤动世界美丽中国"为主题的中国纤维馆并举办"2013/2014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研究和发布"活动。在展会到来之前,随着人们对纱线展的关注,两个活动也成为行业内讨论的热点。"去年我们首次举办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及化纤企业、包括其下游企业的一致好评。"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对本刊记者说。2012年3月29日,在北京春夏纱线展期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