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在英汉两种语言互译过程中,凡遇到各民族独特的文化现象,译文在表达效果上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即出现"不可译"现象.本文指出了文化"不可译"现象的客观存在,分析了文化"不可译"现象产生的因素,并列举了"不可译"现象的实例.  相似文献   

2.
对于大多数译者来说,由于源语与目标语之间存在多种区别,因而不可译性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难题,不可译性阻碍了翻译的发展和日常的交流以及商业、社会、政治的交往。本文探讨了英汉翻译中不可译性的成因,包括语言的不可译性和文化的不可译性。同时通过分析不可译性的实例,提出了不可译性的补偿办法。  相似文献   

3.
可译与不可译是翻译界争论已久,影响深远的一对命题。可译和不可译这一命题一直对当代翻译界产生影响。其实,所谓可译与不可译是相对的概念,本文中笔者将从汉英语言形式、审美意向、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对文学翻译的可译度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4.
认知图式关照下的习语文化可译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式理论是一种关于知识的认知过程理论。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习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积淀着最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通过运用认知图式理论对习语文化的可译性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提出习语文化图式可译性主要通过A-A对应法、A-B对应法和A-zero三种方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价值观、社会习俗、地理环境、物质条件和历史。这就构成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翻译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文化引起的可译性限度。本文通过评论《新汉英辞典》(吴光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中一些文化承载词的注释,总结了文化对可译性限度的影响,并提出了可译性限度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6.
旅游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但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当把中文旅游文本译成英语时,往往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表达方式,也就是文化不可译性。针对这种现象,通过分析旅游文本文化不可译性的成因,在"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翻译技巧,帮助实现文化不可译性向可译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的语言能反映相同的现实这一特点,阐明了英语习语的可译性,并指出了翻译习语的三种技巧.  相似文献   

8.
翻译作为语际交流,它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由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所反映出的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也就是不可译现象。  相似文献   

9.
典籍英译中的文化负载词从语言和文化视角下具有语言和文化的双重性质,是文化在语言中的折射;在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困难探讨的同时,其可译性的探索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0.
文化共核与异质分别为语际文化传递提供了可能性与限制性。文化可译性与文化可及性成反比,降低可及性取决于译者参数。译者文化价值取向和译者文化修养对译文承载文化的质和量影响很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源语文课本的可及性和可译性。  相似文献   

11.
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英、汉语的文化差异,中国英语学者在日常交际、写作和翻译中常出现一种不规范英语。西方人称之为“中式英语”,而中国英语属于规范英语,它用来描述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自然、风土人情等,对丰富英语内涵、介绍中国文化等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译论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但没有形成不同的流派。中国传统译论对有关翻译的许多重要问题如:直译与意译、翻译标准、科学与艺术等存在很大分歧,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层上的文化差异,指出词汇上的文化差异是翻译中的一个大问题,并为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了五种方法:音译、直译、代换、增词和意译  相似文献   

14.
翻译中的解构主义是一种全新的西方翻译思想,它将研究的焦点聚焦到解构结构和意义,消除原作者至高无上的权威,解构作者与译者之间的关系。解构主义同时将翻译从一个被动领域带到主动领域,并对过去传统理论进行挑战和质疑。每种翻译理论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陷,解构主义也不例外,本文将对该理论进行剖析,分析其优点、贡献与不足,希望对当代的翻译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文化差异是诸多翻译难题的一种。根据中英两种语言文化的典型文化差异 ,有效的翻译策略有多种 :直译、意译、直译加句内延译、直译加脚注、意译加脚注等  相似文献   

16.
外贸英语翻译的“忠实”与“变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贸翻译是翻译理论和实践与外贸背景知识和实务操作紧密结合的过程。现代外贸英语具有完整、简洁、具体、正确、清晰的特点,翻译时应遵循“忠实”和“变通”原则,以期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Babel被看作是翻译的始源。在汉语语境里,Babel的常用译名是“通天塔”或“巴别塔”,而翻译知识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沿着这两个译名所隐喻的思维路向展开的。把翻译看作通天塔式的建造活动,是传统翻译理论的运思之道,翻译的目的在于对“同”的寻求与回归;把翻译看作巴别塔式的“散落”与交流,是当代翻译研究的主流,翻译的主旨在于对“异”的沟通与维护。从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看,“通天塔”与“巴别塔”就不仅是个译名问题了。  相似文献   

18.
英语习语作为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精华,在翻译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英语习语翻译既应保留原作的风采,也要符合中国读者口味。英语习语翻译技巧有助于中国英语学习者了解英美文化及其背景,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本色译者"应是那些能在翻译实践中逐步形成具有个性化的翻译理论和策略,反之又指导和应用于翻译实践,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作的风貌,创造出个性化译本的译者。译者本色是指译者的性格、文学修养、个人阅历、生活态度、审美能力等个性化因素,对翻译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傅雷和许渊冲是中国翻译界出色的"本色译者"。  相似文献   

20.
"本色译者"应是那些能在翻译实践中逐步形成具有个性化的翻译理论和策略,反之又指导和应用于翻译实践,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作的风貌,创造出个性化译本的译者。译者本色是指译者的性格、文学修养、个人阅历、生活态度、审美能力等个性化因素,对翻译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傅雷和许渊冲是中国翻译界出色的"本色译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