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连日来,中国股市脆弱的表现已经向决策层发出一个不容忽略的信号:春节后新一轮的股市大跌进一步动摇了投资者对于今年出现"春季行情"的预期。自从中国平安公布再融资方案导致股市大跌之后,市场就患上了"融资恐惧症",只要有再融资的消息传出,个股没有不跌的,大盘也难逃下跌的命运,投资者闻风而逃,再融资俨然成为股市的杀手。从这个角度来说,再融资无疑在中国股市立起一面"恶"的镜子。  相似文献   

2.
2008年刚刚开始,中国股市就深陷“重婚门”。中国平安、浦发银行的巨额再融资计划引发金融股暴跌,深发展,中国联通,中国石化等又因再融资传言而导致股价放量下跌,从而沸沸扬扬,真真假假的再融资传闻,搞得资本市场鸡犬不宁。  相似文献   

3.
中国股市在今年首季遭遇"再融资恐慌"。先是中国平安、浦发银行的巨额再融资计划引发金融股暴跌,紧接着,中国联通、中国石化等又因再融资传言导致股价放量下跌。上证指数从1月18日收盘的5180点,迅速跌至3月25日的3629点。投资者更是损失惨重。去年再融资还是利好消息,而今年投资者已闻之色变。大规模的上市公司再融资,业已成为近期最热门的话题,许多市场人士纷纷将股市近期的大跌归罪于再融资,将平安、浦发的再融资计划称之为"恶意圈钱";而对此观点持反对态度的人则不断为再融资开脱,认为再融资是上市金融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新老股东也能从中长期受益。一时间,关于再融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4.
种种迹象表明,扩容正逐步成为中国股市的主旋律.新股发行提速,上市公司再融资剧增,红筹股回归,"大非""小非"解禁以及首发、增发配售解禁等都可能在今年下半年迎来"洪峰",股市扩容成为监管层缓解流动性过剩和稳定市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的宏观条件下,股票市场的股票发行审批制度正由政府主导的审批制开始向市场主导的注册制进行过渡,而具有不可避免缺陷的、过渡性的股票发行审批制创造了股市中的租金。为获取租金,未上市的企业表现出强烈的"上市偏好",而上市的企业体现的则是"股权再融资偏好",整体呈现出"中国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后股改时代     
<正>非流通股上市、配股再融资、 IPO……一系列的利好消息激荡了近期的中国内地两大股市,大盘走势时而狂乱飙升,时而直线下坠,——追涨杀跌,格外扣人心弦。6月,内地股市似乎就要回归到它起伏平稳的正常轨迹。非流通股上市也许可以逐步消除股市创立至今16年的沉疴,而增资扩容则明显会引领着大批资金涌入股市,甚至IPO也将再度激起投资者久违的冲动。一切都似乎因为全流通时  相似文献   

7.
地产企业的上市重组,不仅被股市投资者关注,而且也被房市投资者关注。还没有上市的地产企业通过重组实现上市首次发行融资,已经上市的地产企业通过重组实施增发再融资。就投资者而言,重组是股市投资的利好;就地产企业而言,重组是为了把资产卖个好价钱,实现最大限度的多融资。可以说,在地产企业通过重组而进行价值重新估值这一点上,地产企业与投资者不谋而合。也正是这种"不谋而合",推动了地产上市公司的过度、过高估值。而这种过度、过高估值,不仅加大了股市地产板块的投资风险,而且加大了房市的投资风险,其所诱发的"股市房市双重风险"一旦扩散,极易拖累商业银行并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8.
正在2014年8月8日下午召开的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全国统一的资本市场诚信数据库已于近日正式运行。应该说,这是中国股市的一件大事。众所周知,中国股市是一个缺少诚信的市场。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上市公司弄虚作假现象严重。造假上市,包装业绩,骗取上市资格与再融资资格。而对于这种失信行为,现行的法律法规基本上都是采取包容的做法,任凭各种失信者在市场上招摇撞骗。中国股市因此成了一个令投资者失望  相似文献   

9.
冯科 《新经济》2006,(3):38-39
新老划段是指在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后,新发行上市的公司直接实行全流通。新老划断,是股改进程中的必然,即在股改进行到一定阶段,定数量的上市公司已完成股改,中国股市开始运行新的全流通市场规则,其主要的标志自然就是全流通的IPO及再融资的恢复。新老划断将增加股票的供给,对股市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1月21日,中国平安跌停,1月22日,继续跌停;2月20日,浦发银行跌停;2月22日,大秦铁路跌8.04%;2月25日,中国联通跌停。一时间,"再融资"三个字如同魔咒一般笼罩在A股市场之上,涉及其中的公司无一不被重创。增发对于中国股市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但是为何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人人谈之色变的洪水猛兽了呢?市场普遍的观点是近期宣布的再融资金额过大,A股市场当前的资金面无法承受。市场究竟能有多  相似文献   

11.
从资本市场运行格局来看,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股市将面临重大的结构调整,运行格局也将发生显著变化,这主要是:(1)以中国特色为内宾 股市发展道路即将结束,中国股市将迎来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的时代;(2)靠政策调整来推动股市发展的时代即将结束,中国股市将全面进入制度创新时代;(3)靠行政机制来发展股市的时代即将结束,中国股市将进入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的时代;(4)封闭式的股市发避孕药格局即将结束,中国股市将迎来逐步开放的时代;(5)以融资为主要功能的股市发展时代即将结束,中国股市将进入以优化资源配置为主要功能的时代;(6)单纯的外延扩张型的股市发展方式即将结束,中国股市将进入外延与内涵并重并且逐步转为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时代;(7)依靠传统工业和传统产业的”龙头“股来引领股市方向的时代即将结束,中国股市将逐步进入科技立市的时代;(8)单一层次的股市发展格局即将结束,随着创业板的推出,中国股市将进入多层次的发展时代;(9)单一的股市交易方式即将结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化的发展,中国股市将进入多种方式交易的时代;(10)以中小散户为投资主体的时代即将结束,随着保险基金、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势力的不断壮大,中国股市将进入以机构为投资主体的时代;(11)单一方向的股价向上发展格局即将结束,随着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调整期和与国际市场建立澜起伏的时代;(12)偏重题材的股票炒作方式即将结束、随着国有股、法人股减持引起的股标流通数量的扩大、机构投资者的增加和外国投资者的进入,中国股市将进入偏重抽资理念的时代,上述12个方面的变化,将使我国的股市发生深刻的、革命性的变革,并且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社会经济的运行面貌,引起社会资源配置机制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2.
动态资讯     
《资本市场》2008,(3):14-14
<正>马明哲释疑平安再融资用途据有关报道,包括董事长马明哲在内的中国平安高层团队兵分京沪两路,集中拜访当地各大基金公司,意在向后者初步解释备受市场质疑的"天量"再融资用途等问题。中国平安在与基金公司沟通时表  相似文献   

13.
近日有关上市房地产再融资的话题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7月17日,新华社旗下新华网一连发表的四篇文章都与上市房地产再融资的消息有关.而其中一篇文章更是声称:"各种迹象表明,房地产融资开闸基本已成定局.闸门可能将从涉及房地产上市公司的重组开启."文章中还指出,目前针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股权类和债券类再融资都已基本放开,并购重组、借壳上市等亦都可以操作. 新华社的此次发声让早前关于上市房企再融资开闸的传闻已有坐实之势.该消息也让当日开盘低迷的地产股飘红.  相似文献   

14.
<正>在媒体上,各大专家、各大学者开始热议"中国股市的得救之道"、"中国股市怎么了"、"拿什么来救中国股市"等等。管理层也花样层出不穷,使得市场一时新旧交杂、混乱不堪,局面罕见复杂,令投资者疑惑。融资融券升级版听到"转融通"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所谓的"转融通",说简单点就是融资融券的延伸与扩展。  相似文献   

15.
《经济》2014,(1)
正会议主题帮助企业全面掌握"新三板"挂牌实务操作技能,交流、探讨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发债和开展并购重组等多渠道融资策略,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对有意向在"新三板"挂牌以及通过债券、并购融资需求的企业,我们的专家团队将全程跟踪服务。中经大讲堂简介中经大讲堂是《经济》杂志社、中国经济创新发展联盟推出的以"为企业家服务,为  相似文献   

16.
连日来,中国股市脆弱的表现已经向决策层发出一个不容忽略的信号:春节后新一轮的股市大跌进一步动摇了投资者对于今年出现“春季行情“的预期。自从中国平安公布再融资方案导致股市大跌之后,市场就患上了“融资恐惧症”,只要有再融资的消息传出,个股没有不跌的,大盘也难逃下跌的命运,投资者闻风而逃,  相似文献   

17.
<正>存量货币的支撑下股市难以深跌。表里不一导致用药不当,短期流动性持续对股市构成利好,而长期来看可能贻误时机带来后遗症。央行行长周小川曾在阐述中国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影响时用了一个关于西医和中医的比喻来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18.
一次股改完成了中国股市的产权界定,二次股改主要是完成中国股市运行体制的市场化转型。发行审批制度从新股、再融资到重组退市各环节的全面改革,是校正中国股市制度缺陷、重新构造市场不可回避的挑战和任务。文章希望,二次股改即发审制度改革的全面启动,时间可以短得多,速度可以快得多。  相似文献   

19.
田春城 《经济》2013,(8):156-158
近日来IPO重启传闻和银行间"钱荒"的新闻,导致股市震荡,搅动股民神经。近年来,上市企业的资质遭到各方诟病,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让A股市场沦为"圈钱市",多数股民对IPO即将"开闸放水"叫苦不迭,担心本就不厚的家底再被各路粉墨登场的资本玩家洗劫一空。这其中,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效率研究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条件下,中国一些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或业绩造假,以达到股权再融资目的,股权再融资效率低下。政策变化所带来的股权再融资“阵热”现象,使这一证券市场基本功能,在中国证券市场发生严重扭曲。作为衡量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和检验相关政策是否有效的基础,本文为研究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效率问题,提供一个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