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现代财经》2016,(10):3-13
本文借鉴Wurgler(2000)的资本配置效率估算模型,对2004—2013年我国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进行测算发现:我国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整体有效,但区域间差异显著,经济发达地区资本配置效率显著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本配置效率较低,甚至无效。进一步对影响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金融发展及市场化是影响我国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提高的最主要因素。其中,我国金融市场化有效促进了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但是我国以银行信贷为主体的融资体系阻碍了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至关重要。在地方政府掌握大量资源的背景下,市场化进程会对政府配置资源的效率有何影响?本文以工业用地配置为切入点,将2008-2013年我国工业用地出让数据与同期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相匹配,构建每宗工业用地的配置效率指标,研究市场化进程与土地资源配置效率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微观层面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越高;(2)在传导机制上,市场化进程能够规范地方政府行为进而提高配置效率;(3)对于存在经济增长压力和财政压力的城市,市场化进程对土地配置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随机动态Wurgler模型,对我国信托业与银行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变动趋势和差异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自2008年以来,信托业已成为国内总资本配置效率最高的行业,而银行业的总资本配置效率相对较高,其他行业的总资本配置效率尚未达到有效;在以房地产和工商业为代表的银行传统业务领域,银行业的资本配置效率要高于信托业,而在以证券投资和基础设施所代表的其他领域,受分业经营和资本管制影响,银行业资本配置效率又显著低于信托业.现阶段,由于我国信托业已基本实现市场化运作,因此进一步放松管制,加快市场化进程,虽能在部分领域推动金融业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和提高,但这种影响将具有非对称性和非全面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市场化环境、所有权性质与集团内部资本配置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1—2007年我国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为研究样本,依据sh in和stu lz与Jeffrey的模型对企业集团内部资本配置的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实证检验了市场化环境和所有权性质对集团内部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环境好的地区,其内部资本配置是有效率的。相比于非国有的企业集团,国有集团的内部资本配置是无效率的。但是随着政府干预的减少、金融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市场化状况的改善,国有集团相比非国有集团,在内部资本配置效率上的差异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5.
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的约束条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中,要素自由流动是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前提条件。因此,建立要素市场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主要内容。就目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看,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土地离市场化配置还相距甚远。为什么土地的产权制度改革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针对一种特殊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农户承包地使用权,试图揭示农村土地产权不能有序流转的困难所在,并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6年我国新会计制度改革扩大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范围,这对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和价值相关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会计制度改革对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试图回答这一问题。本文以会计稳健性为切入点,研究新会计制度改革后中国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实施新会计准则后,会计稳健性原则的运用能够抑制过度投资并改善投资不足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随机边界分析方法,评估了市场化进程中我国银行业的资本效率演变过程,并从市场环境、治理结构变迁和宏观经济环境等三个维度对其演变机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效率并没有随着我国银行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市场管制的放松在短期内给银行业资本效率造成了负面影响,治理机制的积极作用还有待强化,改革的进一步方向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7,(4)
理论上普遍认为市场化进程作为制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影响到公司的行为决策,进而影响到经营效果。然而更具体的命题是:市场化进程如何影响公司内部的资本结构,进而影响投资效率,在已有的研究中尚未得到验证。以市场化进程为主线,基于资本结构视角,以2008—2012年沪深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采用实证方法研究中国市场化进程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投资效率治理机制的影响,同时检验终极产权为国有和非国有的情况时,结论是否有差异。研究发现: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投资效率逐渐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结构与投资效率负相关,并且国有企业显著,非国有企业不显著。但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资本结构与公司投资效率之间负相关程度受到抑制,并且这种抑制效应在国有企业更加明显。研究结论为上市公司在市场化进程中如何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提高投资效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煜  王忠民 《经济管理》2003,(21):39-42
本文以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为目的,重点从帕累托效率、国有企业与银行关系、资本市场发展和宏观经济影响等几个方面对现行融资制度的经济效应进行了详细分析,揭示出了中国融资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进而得出入世后中国融资制度改革未来发展的整体性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0.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率提高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为此提供了一个有效政策着力点。本文提出,准确把握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影响,不仅应当重视不同要素的错配程度及其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应重点突出、统筹推进,而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从国内国际双循环视角充分评估改革通过改进要素配置效率进而增强产业比较优势的经济机制。本文建立了一个内生国际贸易结构的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其中纳入了要素市场存在摩擦和结构差异、内外需的产业构成存在差别并且内生演化等中国经济特征。研究发现,降低高技能劳动、低技能劳动和资本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流动成本可以有效提升制造业比重、增强制造业出口比较优势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本和低技能劳动市场化配置程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高技能劳动;资本和高技能劳动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应为降低制造业和服务业间的流动成本,促进更高比例的资本和高技能劳动从服务业流向制造业;低技能劳动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应为降低农业和非农业间的流动成本,促进更高比例的低技能劳动从农业流向非农业。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合考察了我国生产性资本的总量水平、形成路径及其调整机制。通过改进的方法所估算的资本存量在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翻了不止两番 ,年平均增长率为7 3 6 % ,积累极为迅速。资本形成路径明显分为两个阶段 ,增量改革推动的配置效率改进使资本—产出比率在 1 994年之前持续下降 ,而近年来的资本形成过快是由于经济增长越来越倚重资本深化 ,必须通过全方位结构调整加快转型进程。本文进一步给出了我国转型期资本存量调整的供求决定框架 ,实证结果表明 ,需求导向的资本存量调整机制和投资行为已经在中国的转型经济中基本形成 ,产出水平与资本成本均为资本调整与投资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金融作为基于互联网的新金融模式,通过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影响企业研发创新。基于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探究产业发展、传统金融发展和人力资本对互联网金融创新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可显著促进企业研发创新,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发现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发展、传统金融发展以及人力资本水平与互联网金融具有互补性,有利于增强互联网金融创新效应。此外,异质性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在科教水平较低的城市和级别较低的城市具有显著创新效应,区位因素并不是影响互联网金融创新效应的显著性原因;互联网金融在对外开放水平、市场化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的创新效应大于其它城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现代分配制度归结为劳动力商品按其价值分配,货币资本和智力资本按其形成的利润分配;把形成这种分配制度的经济条件归结为劳动力商品化、货币和智力的资本化;提出要根本转变与现代分配制度不相适应的观念,特别是深化“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是建立现代分配制度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The analytical method of total resource reallocation effect is an evolution of the analytical method of the factors of economic growth. Since the marketization reform in China in 1978, market mechanism has played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Chinese economy has developed greatly, which is called "the Chinese Mirac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from 1978 to 2004 with the analytical method of total resource reallocation effec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total resource reallocation effect was 0.2%, which was 5.1% of the comprehensive productivity and 0.21% of the gross output growth, i.e. the total resource allocation played a weak role in the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When analyzing it in Chenery's multinational model, we find that Chinese comprehensive productivity growth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all the income phases of the model, but the total resource allocation effect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all the income phases of the model. It indicates that the total resource allocation in China has a great potential, and that to accelerate marketization refor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for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5.
潘林伟  马迪  吴娅玲 《技术经济》2017,36(10):114-122
把金融效率分为资金聚集效率和资金分配效率,采用2001—2015年中国八大经济区域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资金聚集效率和资金分配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别验证了政府干预对上述相关性的影响。全国整体层面的检验结果显示:资金聚集效率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资金分配效率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分区域检验结果显示:资金聚集效率和资金分配效率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加入政府干预变量后的检验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影响了区域金融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效应的释放,且这种影响同样存在区域差距。这表明,具有不同发展初始条件的区域对金融政策的实施和调控具有异质需求,地方政府应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经济增长转型及政府职能转变,选择合适的金融领域实施相应政策,有效提高区域金融效率,支持经济长期良性增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99-2010年间163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按照沃格勒的方法测算各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然后考察各地区对外经济开放、金融危机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并特别考察了金融危机发生后对外经济开放变量对资本配置效率影响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外资开放度的提高会降低各地区资本配置效率,但在金融危机之后外资开放度不利于各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的状况有所改善;出口贸易开放度的增加会提高各地区资本配置效率,但在金融危机之后出口贸易开放度对促进各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趋于恶化状态。  相似文献   

17.
制度主导、要素贡献和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分类检验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本文依据我国市场化和产权制度改革特征,结合罗默(1999)和巴罗等(2000)的模型及演绎逻辑,将制度引入增长模型诠释要素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数理分析表明,制度越完善,经济增长就越表现为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发展。制度越不完善,经济增长就越受限于制度的发展。利用对数线性模型,将产权制度以直接或与资本相结合形式进入模型,分类检验资本、技术进步、制度、贸易、金融和地域与经济增长的作用关系。OLS和GMM估计结果显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产权制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解释更具效力,省际面板数据的稳健性检验也印证了上述结论。本文指出,制度不仅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而且还通过影响生产要素投入和配置效率来促进经济增长,即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作用包含制度贡献,产权制度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金融业的改革与非金融业的改革相比 ,与国民经济市场化的速度相比 ,与飞速发展的国际金融业相比 ,我们的改革仍然是滞后的。改革滞后的原因包括知难而退的改革思路、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对体制外企业的不信任、对竞争基础的误解以及公共选择的不对称等。我国金融改革滞后的微观成本是加大了金融行业改革的难度 ,我国金融改革滞后的宏观成本包括弱化了资金的配制效率 ,加大了金融社会风险 ,增加了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性 ,延缓了我国信用制度的确立 ,因此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必须予以正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农村金融发展作用于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机理是农村金融发展通过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推动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实证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发展通过规模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渠道是有效的;农村金融发展通过提高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渠道是无效的,也即当前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不能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