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借鉴水权、排污权等稀缺资源分配方法和分配指标构建的基础上,运用协同学理论对排水系统进行机理分析,并遵循公平、效率、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定影响指标,通过博弈论集合模型将序关系分析法确定的主观权重和熵权法确定的客观权重进行组合优化,最终构建了博弈论组合赋权-TOPSIS的排水权分配模型。以苏南运河排水权分配作为分析案例,并将该模型分配结果与序关系分析-TOPSIS模型和熵权-TOPSIS模型分配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TOPSIS的排水权分配模型具有可行性、合理性;排水权分配是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结果,其中降雨状况和社会水利建设、历史灾害损失等对排水权分配有较大影响;排水权分配结果按照分配额大小依次为常州、无锡、苏州、镇江。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减少防洪损失、解决区域排水纠纷问题,在界定排水权内涵的基础上,研究得出排水权具有强制性、排他性、可交易性、可变性和紧迫性。利用WSR系统方法论构建了排水权分配的WSR分析框架,认为排水权的分配受物理因素、事理因素和人理因素的影响,并分析了多种因素在分配过程中的角色,进一步构建了排水权分配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研究有利于实现排水权有效配置驱动因素的系统化、层次化梳理,为实现排水权的合理分配与防洪决策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有效依据,对于保障防洪安全、实现社会公平与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水权转换与我国水权制度建设的路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宁夏水权流转和初始水权分配的案例进行分析,表明水权制度建设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由于缺乏用水者的参与和对用水者的水权分配,而产生制度实施效果不佳、制度难以深化的问题.这是行政因素主导下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局限性导致的.建议水权制度建设应当着重强化地方的水权配置权,逐步完成向用水户包括农民的初始水权分配,推动水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文章从公平性和效率性2个方面选取6个指标构建了缺水地区微观主体农用水权初始分配指标体系,在该指标体系基础上,提出了投影寻踪混沌粒子群优化模型,研究了在土地流转背景下如何对缺水地区微观主体农用水权进行初始分配的问题。[方法]该文利用了投影寻踪技术对微观主体农用水权初始分配问题进行降维处理,采用混沌优化和粒子群优化算法寻找最优投影方向,并通过算例验证分析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农用水权初始分配问题提供了相应的方法和思路。[结果]研究认为,土地流转使农业生产向土地规模化、经营主体职业化、分工专业化方向发展,为农用水权在微观主体之间进行初始分配提供了条件;农用初始水权明晰有利于缺水地区优化农业用水结构,节约农业用水,实施农用水权置换,促进农业用水转向第二、三产业,以推动缺水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在农用水权初始分配过程中各指标重要性水平不能主观评估,应当由不同地区的样本数据驱动,客观地计算决策方案的最优值,公正地确定权重和水权分配比例。[结论]农用水权初始分配应考虑法律制度政策、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以构建完善的农用水权初始分配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随着土地确权的完成以及土地流转的加快,土地集约化利用进一步得到提高,对水资源初始水权深层次的科学合理分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节水优先,以水定地,两手发力以及水资源严控的"三条红线"的节水方针,构建了深层次初始水权分配指标体系分析地区配水的问题。[方法]文章采用实地调研与计算机辅助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充分考虑节水设施投入,节水技术等效率性指标及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的地膜、肥料的使用量等生态优先性指标基础上,共选取11个指标构建石河子灌区农业初始水权分配体系。利用遗传算法投影寻踪模型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用MATLAB数值计算软件编程进行数据归一化处理、优化投影方向。[结果]研究给出石河子灌区水权分配量,并对各区域现状灌水量、严格控制水资源总量下的额定亩均灌水量、优化配置用水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43团北灌区、152团和石总场3个区域深层次的初始分配量分别为4 183.68万m~3,4 046.05万m~3和6 569.28万m~3。若整个灌区全面实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的目标,可比现状用水量节水约15.67%。[结论]该文提出的深层次农业初始水权分配的体系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效性,完善了之前没有充分考虑农田生态系统优先性原则的指标体系。在水利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各地区必须明确水权,精准到户,为完善水价体系和构建水权交易市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维杰 《水利经济》2006,24(1):22-25
流域水权尤其是经济水权的初始分配是现代水权制度建设的首要环节,其具体步骤依次是监测评价水资源、测算生态水权、进行水资源规划、计算基本用水、分配经济用水。其中经济用水的分配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尊重历史、适当微调,政府主导、统一配置等原则。流域经济水权的分配应逐次进行,首先是省级地方政府代表本区域的用水户的利益以政治民主协商的方式分得水权,然后以相同的方式直至把水权分给县级政府。县级政府负责把水权证颁发给具体的用户和部门。  相似文献   

7.
陈秀萍 《水利经济》2012,30(6):17-22
取水权转让制度的正当性研究是制度立法的前提,也为制度的有效实施提供可能。结合水权概念、制度正当性理论以及人类中心主义理论,提出取水权转让制度的理论基础:体现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的反思的人类中心主义;根据有限理性理论,通过对取水权转让制度的正当性的内容,即取水权初始分配的人性化与公平、取水权转让的社会功利与效率两个方面的分析,探讨了对二级市场的取水权转让进行适当限制的原则和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黄河水权既未通过初始水权分配,也未通过水权交易配置政府留存水量,与内蒙古沿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重大项目建设和水权交易发展的现实不相匹配。为此,提出通过行政手段或市场手段在内蒙古黄河水权中配置政府留存水量,对政府留存水量实施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垂直管理模式并进行适时调整。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配置市场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蒲志仲 《水利经济》2008,26(4):9-12
根据赫维兹的经济机制理论,借鉴国内外水市场的实践经验,从系统论角度探讨了水资源配置市场机制.研究指出:水资源配置市场机制由水资源产权制度、水资源市场交易机制和水市场治理机制构成;有效率的水资源所有权为取水权,并应按公平与效率原则进行初始分配;水资源交易实质上是水权交易,水资源市场交易具有较高组织化机制;政府在激活水市场和纠正市场失灵的水市场治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梳理总结其他稀缺资源定价方法在排水权交易定价中的适应性,结合排水权交易市场特征,运用完全成本定价模型和改进后的价格上限模型(RPI-X),明确排水权交易价格的上下阈值。以句容市赤山湖2016年汛期排水权交易事件为案例,计算出两地排水权交易价格上下阈值为7347.68万元、13225.82万元。研究结果显示:该定价方法能有效表现排水权转让区所承担的洪涝灾害损失,保护交易双方权益;契合我国目前防洪调度注重损失补偿的现实,利于实现价值量化;交易定价过程应综合考虑转让区的机会成本,以协调流域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近年来的缺水状态、水资源禀赋及用水的空间差异,使得公平配置水资源对于该省充分发挥水资源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促进区域间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和经济两个角度,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方法,分析了江苏省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结果表明:2013—2017年,社会角度下江苏省水资源配置较为公平,人口数量和水资源拥有量在空间上基本匹配;而经济角度下该省水资源配置存在一定不公平性,用水量与GDP在空间上匹配度较低,且该不公平性主要由苏北、苏中、苏南三大区域间的用水量差异造成。继而对提升江苏省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提出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先满足人们生活用水、合理安排经济生产用水、完善用水量控制目标等。  相似文献   

12.
朱强  曹政 《水利经济》2020,38(2):68-73
国际河流的水权分配问题已成为影响各流域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国际水法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分配标准拟定不同国际河流水权分配方法,并应用于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实例中,分析河流的具体各项数据,计算出各自的分配效果。结果显示,兼顾生态需水、人口水量及产水贡献三方面的流域国贡献比例分配法更加合理,更具有可操作性,更易被各流域国接受,能够减少和避免流域国之间的水冲突,稳定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13.
将西方经济学原理与中国国情、林情结合,建立了森林资源分布非均衡性评价的一般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在第四次、第五次森林清查期间,我国森林资源的吉尼系数均大大超过世界公认的吉尼系数警戒线,已达到两极分化线,并且森林资源洛伦斯曲线有弯曲程度加大的趋势。表明在此期间虽然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但森林分布不均衡特征显著恶化,部分区域生态环境仍相当脆弱。建议坚持科学发展观,将改善森林资源分布相对均衡性要求纳入我国林业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4.
杭州乡村旅游地空间布局特征与优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杭州市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其发展规律,以期为制定其发展策略及优化空间发展格局提供一定借鉴。[方法]以杭州市28处重要乡村旅游地为研究对象,根据收集到的杭州市乡村旅游地的相关资料,运用旅游地理学及Arc GIS、Google Earth空间分析工具,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通达度指数、紧密度指数对杭州市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最邻近指数R=0.651,杭州乡村旅游地在全市范围内呈集聚型分布;(2)从区(县)尺度来看,乡村旅游地的集聚分布较为明显,主要分布在萧山、余杭;基尼系数G=0.804,杭州市乡村旅游地在杭州13个区(县)中的分布较为集中,地区间发展不均衡;(3)平均通达度指数为74.05km,整体通达度状况良好;(4)紧密度指数C=0.55,表明紧密程度处于一般水平。[结论]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优化路径,促进其良好均衡发展,形成良好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为同类乡村旅游地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allocation of entitlement right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mmon property resources. In particular, the case of allocating a Total Allowable Catch quota for the Mediterranean swordfish is examined as a case study. The proposed approach comprises three steps. First, there is a bargaining procedure between the European Union (EU) and the res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tlantic Tunas (ICCAT) countries. As soon as an initial agreement is possible, the EU considers various equitable rationing methods to allocate its share to the European Member States. These rationing methods draw upon two different streams of the literature, bankruptcy and ‘burden sharing’. Finally, the European Member States reach a fair agreement through minimising an envy‐free index. The allocation rule which is defined as the weighted average of equal proportion and equal share rationales represents the best compromise solu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计算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指数,分析广东省主要农作物集聚度时空变动情况,并实证检验农业集聚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根据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的计算公式,计算2005、2008、2011、2014年广东省水稻、薯类、蔬菜、柑橘、香蕉、菠萝、荔枝、龙眼、茶叶9类农作物的集聚程度。建立农业GDP与空间基尼系数、农业GDP与区位熵之间的相关模型,分析农业集聚程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以市场化、效益驱动为导向的市场引领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全省农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瓜果茶叶类经济作物布局更是依靠市场驱动来发挥优势;农业产业集聚度与区域农业经济增长之间互相促进、强化,存在正相关关系。提出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优势布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牵引作用和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与融合等建议。[结论]农业产业集聚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