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陈甜 《企业家天地》2009,(11):195-196
伦理学界普遍认为,翻译作为一项涉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活动,就必然应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于是便有了翻译伦理的探索。本文尝试以切斯特曼提出的翻译伦理模式透视当代西方各学派的翻译理论,分析、阐释各学派的翻译主张中蕴涵的翻译伦理思想:语言学派和科学派侧重于语言层面上的字、词、句一一对应的再现伦理;文艺学派突出再现原作的风格、修辞、神韵等艺术现实的再现伦理思想;翻译研究学派则看重翻译过程中各利害关系之间的交际、服务伦理思想;功能学派、交际学派、解构派的翻译活动中,分别诠释着对原作者、译文读者、出版商、赞助者等多方负责的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及基于“存异”规范的伦理等多元的伦理思想,最后,各学派的译者都以承诺的伦理来协调各种伦理思想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翻译伦理制约并规范广告译者的翻译行为,介入译者的思想意识影响译者的具体翻译策略和语言选择。广告翻译应遵循“求实、创新”的翻译伦理,以求同存异为依据,维护文化的平等地位。  相似文献   

3.
变译理论从新的视角把翻译划分成了全译和变译两个范畴,这给我们看待传统的翻译伦理提供了新的视角。这种新的翻译方法是否符合传统的翻译伦理,是否可以给翻译伦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值得探讨。这一新的范畴为翻译伦理提供了新的探究视角,有待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翻译活动既受到译者主观方面的思维方式和语言水平的影响,也受客观方面译文的接受条件与环境的影响。不分翻译主体、翻译对象以及译文读者,主张在翻译领域统统以“描写性翻译”取代“规定性翻译”必定导致在翻译学上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无法对翻译理论提出有意义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翻译伦理具有自然科学不具有的多元性和不可通约性两个重要特点。多元的翻译伦理之间是无法比较、相互冲突的,或者说我们无法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对不同的翻译伦理进行一个孰高孰低的排序,翻译伦理之间的冲突并非善与恶、对与错、真理与谬误之间的冲突,无法通过寻找到一个唯一"正确的"、"普世的"翻译伦理来解决这种冲突,因为根本就不存在唯一"正确"的伦理,不同的伦理只表明了翻译主体的不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是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提出的两种翻译方法,它们各有其优点和缺点。本文主要探讨这两种方法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是两个看似相同,实则意义迥异的概念。本文通过对比该对概念的不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概念提供的教学模式可为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指明更加清晰的思路。在翻译学科建设仍处探索阶段的现状下。笔者尝试提出翻译本科教学应以教学翻译为核心,翻译学科硕士培养应遵循翻译教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介绍了商标翻译的几种方式,然后分析了导致翻译方式不同的原因,提出在商标翻译的过程中还特别要考虑到译入语消费者的文化、地域、心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翻译教学中引进翻译技术教学不仅要求教学方式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学理念的革新。翻译技术至少能提供给译者文本处理、网助翻译以及机助人译等三个方面的帮助,把这三大功能应用于翻译教学中,学会如何使用现代翻译技术,会使译者的翻译水平和翻译能力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翻译行业的发展和翻译专业人才紧缺的矛盾现象说明翻译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翻译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翻译专业本科教学应以我国翻译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翻译能力的培养可通过提高语言能力、翻译理论的运用能力、翻译思维能力和专业操作能力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随着翻译研究的不断深入,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翻译对等”已经成为现代翻译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对等”也成了译者们追求的目标。为了阐述翻译对等的实现,运用实例,从形式对等、功能对等、风格对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实现对等的途径。指出对等是相对的,是效果的对等,翻译的标准是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汉语或英语的国俗词语,都是社会现象的一种折射,蕴含着特定的文化涵义,其表达方式也存在许多差异。国俗词语的汉英翻译可采用直译、直译加上补充信息、释义法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翻译学是一门综合社会科学,包括文学翻译,句法翻译,科技翻译,同声翻译和电脑翻译等学科,其采用的方法的手段又是多样的,诸如:直译、意译、扩译、省译、词类转换和正反译等等,但所遵循的原则是译者用一种语言表达原作者用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同一概念或思想。该文力图通过具体的实例浅析正反译法在翻译实践中的相互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翻译界很少把读者主体作为翻译理论中的重要一维来研究,但在翻译中对读者主体的研究十分重要。在德国当代哲学大师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影响下,建构主义翻译研究关注作者、译者、读者等各主体间跨语言文化的平等对话和交往。作为社会交往行为主体,读者必然受到社会性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科技英语具有普遍使用被动态、多用非限定动词、使用从句等特点.科技英语翻译应忠实原义、语言通顺、简洁,在实践中应遵循深刻理解原义,确切表达译文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论观照下的中文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ord的翻译失误分析模式认为文化差异、译语文化规范、交际目的等因素都会造成翻译失误。为了提高中文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质量,在翻译中译者要重视培养四种意识:读者意识、文本意识、跨语篇意识、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7.
英汉文化差异造成英汉称谓词使用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在称谓词互译过程中,应考虑社会背景、作者写作意图等因素,采用泛化、具化、加减词、细化等不同翻译策略,以达到等值互译。  相似文献   

18.
英汉互译中的等值翻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等值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和原文在表达上应达到等值效果 ,符合语言本身的要求。在英汉互译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直译、意译、概念转换和代换等方法来达到等值翻译 ,实现两种语言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文学文本可视为一个有若干“义”与“意”组成的集合体,可分为概念逻辑意义、内涵意义、情感意义、搭配意义、文化意义、美学修辞意义、语法意义、语用意义、风格意义等。该文在此系统意义参数的理论基础上,对文学作品《包法利夫人》的译作进行了翻译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