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知识产权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汽车工业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虽然取得一定进步,但是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特别是外资企业的主导地位对我国汽车工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提升构成了一定障碍。因此,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如调整外资政策、鼓励国内企业创新等改变这一状况,促进国内汽车企业提高自主知识产权行为,摆脱外资企业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在石油价格暴涨暴跌,汽车尾气排放升格为环境污染第一元凶的21世纪,汽车发动机和动力燃料工业正面临着重大变革。这就是"燃料电池发动机"替代常规汽油的能源科技大变革。"氢燃料汽车"或说"氢汽车"将成为主流。2000年的4月10日,世界上第一台燃料电池摩托车在台湾面世,标志着中国人开始加入这一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科技的竞争。而在此前,当环境保护已成为推动全球资源重新配置、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可持续发晨的重要力量,几乎所有的世界大汽车公司都在开发自己新一  相似文献   

3.
本刊2008年第5期“特别策划”曾经以《氢能源,中国汽车的“清”动力?》为题,邀请国内外部分专家就“开发车用动力技术”,即新能源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何祚庥院士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要用战略眼光看待未来汽车新动力。而本文作者谌书楠认为,生物燃料是未来的能源之星,是化解未来汽车动力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和根本出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刊特将此文推出,旨在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利用本刊平台,让一切有识之士来共同探讨我国汽车能源未来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能源问题是目前汽车技术的最大课题,它直接影响到节能、环保等一系列技术。 在目前,普遍认为可再生的氢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终极方案。于是,氢燃料电池技术也就成为各大汽车巨头争夺的焦点。在北京车展上,对可替代燃料的探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用、福特和丰田等汽车巨头,纷纷拿出了自己的当家产品一氢动力车。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面临着实现"碳排放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双重紧迫任务。面临相似压力的日本选择了"氢"这种极富技术挑战但应用前景广阔的替代能源,并雄心勃勃地发展"氢能源社会",其最新进展举世瞩目。日本不但在氢能源技术突破和相关绿色产业链建设中积累了诸多经验,更重要的是凭借着绿色治理框架,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主体的合作协同,形成了能源升级中引导企业持续技术研发和市场化推进的治理策略、"刚柔相济"的治理模式以及不同阶段差异化的治理路径。这些实践不但为中国相关现实课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也对绿色治理理论的深化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6.
继前不久上海车展上华晨、奇瑞、长城和华泰等多家本土车企和丰田、宝马、通用等国际汽车巨头在清洁柴油技术、混合动力以及氢动力等新能源技术上大展拳脚之后,汽车替代能源在国内演出就开始变得愈发精彩.上个月,宝马汽车带着全新的氢动力7系豪华轿车高调登陆中国,再次把业内关注的焦点聚集到新能源上.至此,目前世界汽车新能源技术领域最先进的丰田混合动力、通用氢能电池车、宝马氢动力内燃机车都已经相继在中国市场亮相.这些技术的发展前景如何?又有何利弊呢?……  相似文献   

7.
陈金波 《特区经济》2008,(2):267-268
中国汽车工业存在明显的"分业经营"问题。国内汽车生产企业长期数量过多、企业规模增长缓慢、汽车产业结构长期不能实现优化、企业创新能力长期不高等问题,均与"分业经营"存在密切的关系。要打破"分业经营"的局面,促进企业竞争和行业健康发展,必须改革汽车行业有关管理政策,实行"混业经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汽车企业纷纷采取"以股权换技术"模式与跨国汽车巨头合资,导致中方控制力弱化加剧,引起了一些国内汽车界人士对我国汽车工业"拉美化"的担忧。 "拉美化"担忧的实质是利用外资的经济安全性。所谓"拉美化",是指上世纪90年代,以阿根廷、巴西、智利等为代表的拉美国家,走"外资主导型"的发展道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汽车租赁业正被国内普遍视为朝阳产业,出现快速发展态势。与此同时,作为汽车租赁产业的发源地,欧美汽车租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本文重点分析了全球汽车租赁业的行业领导者之一——赫兹公司的发展特色,在此基础上并结合实际,研判了国内汽车租赁业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何祚庥院士一直是公众眼中的新闻人物,而这是本刊记者第二次采访他。2006年底第一次采访时,何院士对高新区发展的高谈阔论言犹在耳。再次联系,何院士依然非常爽快,并就26位专家提给国务院的联名信被摩光这一事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以及未来我国汽车能源的判断等,如此富于思想性的交流,让记者感到着实地上了一课。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除了讨论汽车氢能源,何祚庥院士更多地谈到解决石油短缺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电动机车。他的表迭很直接,或许会让在场的人觉得近乎“偏激”,但他所表露的神态让记者真切地体会到一位老专家对中国汽车能源的坦诚与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