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借鉴已有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模型对中国31个省区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基于因子得分及排名做出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各区域不同省份生态文明建设差异较大,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对较好的省份大多位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对较弱的省份大多位于西北部地区和部分南部地区。最后为推进中国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系统梳理了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设路径.当前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的良好成效,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增加,荒漠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草原生态稳定,生物多样性增加,整体呈现稳中向好趋势,但依然面临自我修复能力较差、保护修复难度较大以及生态产品短缺等问题.持续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须着重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坚持保护优先,加强综合统筹谋划;坚持绿色理念,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改革创新,健全完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对云南经济调研时,党中央就云南建设提出了三个定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本文通过对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三个定位的内涵做出定义,说明了三个定位的建设对于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并围绕三个定位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绿色经济是天津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发展道路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发展绿色经济、促进产业绿色转型是天津的紧迫性任务。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入手,在对天津绿色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后,提出提升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试图为推进天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迫切任务是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7500万党员是国家建设各领域的骨干力量,培养党员的生态文明观,必将会对全体党员干部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积极作用,对把国家建设生态文明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强化生态文明意识 在发展理念上升级 旬阳地处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水源涵养区,今年中线工程将全线竣工和正式通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旬阳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在深化对生态文明认识的基础上,树立绿水青山胜过金山银山的思想观念,自觉把生态文明作为执政理念、发展方式和生活习惯,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倡导低碳生活,打造循环经济,推进县域经济在节能减排中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曹玲 《发展》2014,(4):52-53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独立成篇系统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调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张掖市委书记陈克恭适时提出:"保护生态,以生态文明引领城镇化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民族团结进步市"。针对张掖已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的目标,并取得了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涉及环境保护,目前已经深入到环境与经济融合、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生态文明进步等更深层次的领域。因此,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指导思想对我们建设生态文明仍然必要。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可以说,全方位推进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自然保护区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一环,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探索海岛社区共同治理、全民公益治理的新路子,实现了保护区全民参与管护、生态成果共孚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0.
张金荣 《发展》2020,(1):10-13
绿色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目标所在。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位于国家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的最西端,作为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功能区,面对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方式粗放、基础设施薄弱、财政收入不多、生态环境脆弱、公共服务欠缺的现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对优化自治县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刘徐方 《改革与战略》2014,(1):79-81,89
文章认为,在建设生态文明这一目标的指引下,从根本上转变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方式成为首要的问题。优化产业结构体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要求。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契机,推动现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以区域协作、产业集聚、产业融合和产业转移为优化思路,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郑逸芳  林儒卿  周蓓 《科技和产业》2011,11(10):151-153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人居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道德不仅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更是生态文明的道德基础和精神动力。本文探讨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生态道德建设的客观意义,总结了福建省生态道德建设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充分发挥生态道德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作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汤文华  段艳丰 《特区经济》2014,(12):120-121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但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困境应运而生。公众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消解我国生态困境的基本路径。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淡薄、公众参与动力不足和公众参与建设程度不强。提升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对策是培养生态公民、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机制和重塑良好的生态文明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构建与测度:2005—2018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巩前文  李学敏 《改革》2020,(1):133-145
农业绿色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科学界定农业绿色发展内涵,定量评价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探求现阶段农业绿色发展短板,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迫切需求。在界定农业绿色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低碳生产、经济增收、安全供给3个维度选择10个三级指标,构建了评价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并对2005—2018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以及2018年省域农业绿色发展指数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8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上升趋势生成,2018年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我国推进农业低碳生产取得了初步成效,农业经营增收能力和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有待提升。推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应推进农业用地规模化经营,加大农业生产源头化治理,促进农产品消费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5.
詹姆斯·奥康纳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学批判理论。它以制度批判为视角,剖析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阐明了只有将社会主义与生态学相结合,最终走生态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摆脱生态危机。生态问题向社会主义国家的蔓延增强了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意识。詹姆斯·奥康纳关于生态社会主义的构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既要重视全球性视角与地方性视角的相互结合,又要协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结构上的平衡,还要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极其关键的新时期。本文在总结和归纳深圳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形势及问题,对深圳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内容、路径进行系统思考和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生态文明建设。随着人民环境偏好的增强,中国的生态文明体制不断变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通过对中国环境管理机构、环境保护政策变迁历程的梳理,可以探析其变迁的内在逻辑和动力机制。中国的生态文明体制变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适应人民群众环境偏好变化为逻辑起点,并不断通过体制改革来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和改善环境治理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生态文明体制的变迁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在未来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环境偏好变化、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增强环境治理的效果和效率提供保障、以综合治理的思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推进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树伟  李瑞鹏 《改革》2020,(1):76-86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体现在生态优先、市场有效、动能转换、产业支撑、区域协调、以人为本六个方面。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因素,把黄河流域打造为贯通东西的生态经济带,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严格生态综合治理,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加强区域分工,形成三大特色区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区域联系,推进形成东西贯通的黄河生态经济带。为此,应加快培育建设五大都市圈,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区域合作,提高市场化程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丽水有生态资源优势,是在"赶趟"和"补课"进程中的潜在优势。本文以"长三角"休闲产业基地的打造是实现丽水生态文明建设途径之一的角度,对丽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阐述,进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进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偿试一些有益的思考,为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作一些理论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