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对重庆的调研表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偏低和现行的土地营理政策等是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重要因素。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应采取完善农民工外出就业制度、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土地管理政策和现行土地流转制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发展以及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颖 《改革与战略》2009,25(7):165-167
文章基于制度需求一供给模型,用外生制度因素分析了我国劳动力转移的演进过程,提出劳动力要素的产权界定是自由转移的前提,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只能在公平的市场中实现。政府的作用是供给劳动力自由转移的制度。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是当今电子信息产业第一强国。美国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的转移经历了漫长和曲折的过程,推动美国区域电子信息产业从传统的东北部老工业区向南部和西部地区转移的因素包括接近市场、低廉的和劳动力价格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优惠的税收政策以及优越的自然条件等。美国区域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启示在于:积极出台政策法律措施,为产业有序转移提供保障;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接外部产业转移能力;采取各项优惠政策,积极扶持迁入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乡差距的不断拉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日益凸显.文章在简要分析该现象的现状、产生原因、制约因素及影响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及对策,提出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经济社会结构、积极推动中小城镇建设、增强乡镇企业活力、尽快建立和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降低情感成本等八项途径及对策建议,希望能对该问题的合理有效解决有一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提升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培 《特区经济》2009,(6):191-192
国务院32号文件提出促进新疆农民增收、改善民生是当前新疆经济工作的重点。现实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这一问题的切入点,本文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转移理念,尊重市场机制和转移规律,从人的需要角度出发,大力发挥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和个人等市场主体对劳动力转移的共同作用,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培训来提高农民的实践技能,提升劳动力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浅谈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雒文 《新西部(上)》2010,(3):31-31,46
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内需不足和工业化的联系等方面阐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意义,通过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诸多因素,提出建议:第一是以产业政策促进劳动力转移;第二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能,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并尽快剥离附加在原户籍制度上的不公正的福利分配;第三,建立完善统一开放、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7.
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本和市场需求的双重约束,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效应模型,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实证分析各因素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及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增收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农业生产化肥使用量、非农生产总值占GDP比率对农民增收有正向作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消费支出比对农民增收和劳动力转移起阻碍作用。本文就进一步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农民增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1978—2021年山东省统计年鉴数据,运用灰色预测模型与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进行预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预计到2030年农村劳动力将完成转移,但在2030年之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仍有潜力可挖。因此,需要从提高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规范劳动力就业市场、发展农业现代化、发挥好政府指导帮扶作用4个方面挖掘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实现山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贺宇 《改革与战略》2007,23(10):62-65
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是一项政府主导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当前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面临着三种棘手的政府问利益博弈问题.即政府部门间利益博弈、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利益博弈、劳动力输出地政府与输入地政府间利益博弈.这些利益博弈问题,增加了政府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难度,阻碍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整体进程.文章就此进行了着重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目标、效果及遗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的地区差距由来已久,这种差距不仅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还体现在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上,早期的研究呼吁利用转移支付的形式来促成区域之间的平衡发展,但是最近的研究发现转移支付在缓解地区经济差距和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方面的表现不如人意,虽然转移支付部分激励了地方政府提高公共品的水平,但是没有证据显示地区之间的财力差距因此而缩小,并且转移支付诱导了地方政府盲目扩大自身的人员规模,降低了地方的财税努力。因而未来的改革既要涉及到转移支付体制本身,也要涉及到政府间关系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建设,要优先通过市场机制而不是行政干预的方式促成区域平衡发展.以最大限度降低增长的代价。  相似文献   

11.
万千 《发展》2005,(7):20-22
转移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和重要措施之一.转移农民就是帮助农民从农业中转移出去,从农村地区迁移出去,创造良好的人口流动、迁移、居住的政策环境,赋予他们自由选择工作、居住地点的权利,与他们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共同发展.农村外出劳动力转移是伴随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而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甘肃省作为农村人口占70%以上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农村外出劳动力转移问题更为突出,农民要求走出去摆脱贫困的愿望更为迫切,各级政府做好劳动力转移的任务更为艰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外出劳动力,变劳动力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关系到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一项内容。湖北省十堰市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上探索多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在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以后,由于土地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因素的影响,其产业的发展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危机。政府适时提出了产业转移升级的各项政策,投资产业转移园区的建设,起到了重大作用,但部分地区前期的巨大投资收效甚微。文章将针对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现状和问题,详细分析原因,说明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在产业转移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相应的产业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经典模型揭示了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方式,但是并未揭示影响转移的内因.职业教育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因素,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战略性的举措.可采取政府补贴的多元化办学,实行准入制度来引导农村青少年接受职业教育,可发展不同方式的职业教育来满足农村劳动力的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  相似文献   

15.
宋雪梅 《特区经济》2012,(6):168-170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要使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不断增加的农村后备劳动力能够有序转移流动,顺利实现充分就业。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所导致的就业压力增大、城市就业出现用工结构性短缺、农村发展后继乏人的新形势下,各级政府在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时,政策的取向应该着眼于保护农民利益和促进国家长远发展,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广开就业渠道以便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同时,解决农村劳动力顺利实现转移就业问题还要注重"三化"协调发展,处理好不同层次农民工在转移就业时不同需求之间的关系,把就地转移就业与异地转移就业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袁培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46-148
国内关于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多集中于分析劳动力转移的模式和宏观对策,并没有更多地从劳动力本身的角度考虑转移的原因。文章介绍了西方微观人口迁移理论中关于人口流动、转移行为发生的规律和后果的相关内容,而这些内容恰好在微观层面上解释了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文章提出:政府应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有效政策,并以提高劳动力素质为切入点,来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外贸政策、新劳动合同法及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等制度倒逼下,沿海地区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破产或转向东南亚,这大大减少了劳动力的需求,特别是减少了低素质、低技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求,致使原有和潜在的农民工转移困难。此文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应注重产业政策的市场化导向作用;加大地区差别化政策力度,形成东西部产业级差梯度;搞好东西部加工制造与贸易业务承揽的分离,增强产业转移的有效性;制定相关政策。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实质意义上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
实现我国农村广大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大规模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良方妙药。文章以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例,分析了现实经济条件下影响我国区域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因素、劳动力市场因素及劳动力因素,从推进"三化"发展、改革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志新 《特区经济》2009,(2):161-164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过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历程的分析,政府行为变迁直接决定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的快慢。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行为是当前和今后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的首要问题。立足于现代化和城市化建设的要求以及农村劳动力亟待转移这一现实国情,政府应该在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切相关的土地制度、迁移自由、就业环境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有所作为,切实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的成功实现。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小城镇建设在承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起到重大的作用,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过程中却面临着制度、内部环境、客观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的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