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助学贷款政策作为一种分担高等教育费用的有效机制,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我国高等学校助学贷款制度安排和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存在着绩效低、成本大等问题,助学贷款制度设计方案在社会性和效益性的矛盾及操作运行制度上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永琴 《经济导刊》2009,(11):79-80
国家助学贷款是面向困难学生发放,由政府财政贴息的银行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作为一种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有效机制,是资助高校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金融手段。  相似文献   

3.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制度设计,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和高等教育公平理论,充分考虑高等教育的"外溢性"特点,以在校大学生为借款主体,通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政策性银行和高等院校三方紧密合作,高效率地开展助学贷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过,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十分复杂十分专业的业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环境正处于急剧变革之中,国家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在运行中还面临许多挑战、存在一些问题.其制度设计包括借款条件、还款期限和还教方式等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蔡玉平 《时代经贸》2010,(12):268-268,F0003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制度设计,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和高等教育公平理论,充分考虑高等教育的“外溢性”特点,以在校大学生为借款主体,通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政策性银行和高等院校三方紧密合作,高效率地开展助学贷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过,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十分复杂十分专业的业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环境正处于急剧变革之中,国家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在运行中还面临许多挑战、存在一些问题。其制度设计包括借款条件、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等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化发展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建立,高等学校贫困生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为使这部分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从1999年起开办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助学贷款经过一段时间火热后却出现相对冷却的局面,表现为国家助学贷款不能  相似文献   

6.
“文化教育是第一消费力”,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使学生学费和生活费由个人负担的比重越来越高。对于贫困的大学生及其家长而言,助学贷款是他们进行教育消费的保证。但由于个人信用制度的短缺,我国助学贷款的顺利发放还需要有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是为解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无力支付学费、生活费而发放的财政贴息贷款,它是一种运用经济手段资助高校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形式。自1999年实施以来,国家助学贷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目前在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尚不完善的背景下,助学贷款政策的全面实施和发展还受到体制、方面的诸多因素制约,助学贷款的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8.
国家助学贷款,从1999年产生到现在,帮助了很多贫困家庭子女实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但是由于现阶段助学贷款制度不完善,大学生毕业后时常发生违约欠款现象。美国助学贷款制度比较发达,我们应该借鉴其相关经验,逐步完善和建立适合我们国情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相似文献   

9.
国家大学生助学贷款违约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俞骏 《经济师》2005,(7):237-238
助学贷款是国家通过商业银行向高校生活困难学生发放助学补助金的个人信用贷款,然而在近几年的实施过程中违约率一直居高不下。文章认为导致助学贷款高违约率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无法对个人信用风险进行评估。要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必须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对个人信用进行科学评估,从源头上控制信用风险;同时应采取有效的奖惩制度和风险分担机制,减少违约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王媛 《经济师》2011,(7):34-35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以来帮助了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圆了学生梦,减了家长忧,但在助学贷款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对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进行经济学分析,以期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