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企业年金,即企业为本单位职工提供的补充养老保险,通常也被称为职业年金或雇主年金。正规的企业年金计划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具有发达养老金市场的国家,企业年金已成为职工退休收入的主要部分。企业年金计划的建立一般遵循自愿性原则,政府并不作强制要求:  相似文献   

2.
企业年金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企业年金基金是指根据企业年金计划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运营收益形成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  相似文献   

3.
金娟  张昊 《北方经济》2011,(23):83-84
企业年金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由企业及其职工依据经济状况自主建立的一项养老保险制度,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过去称之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2000年,我国在《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中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规范为企业年金。由于是对政府的基本养老金计划的一种补充,故被称为企业补充养老金计划。鉴于这种养老金计划也需要企业雇主或职工缴纳一定的费用,人们也称其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另外,这种养老金计划只向从本企业退休的职工提供养老金,所以,又称它为职业养老金计划。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年金制度亟须大发展,但却面临覆盖面过窄等难题。而美、英两国在职业养老金制度发展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21世纪初建立的职业养老金自动加入制度在提高职业养老金计划参与率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借鉴美、英两国职业养老金自动加入制度,也许有助于破解中国当前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难题。但是,考虑到中国企业年金发展所处的特殊环境,自动加入制度的设计应该重视一些关键环节,主要包括恰当的合格企业年金计划条件、有效的鉴定测试机制、良好的过渡计划、有力的税收优惠支持和高效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研究我国企业年金覆盖面扩展的文献从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基本养老保险(公共养老金)覆盖面扩展、企业年金覆盖面扩展影响因素、企业年金覆盖面扩展方式。我国企业年金计划是自愿性的。今后应该加快推进企业年金覆盖面扩展的进度,以适应我国多层次保障体系中的第二支柱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拥有30年工龄的员工如果退休前平均工资为6000元,退休后月收入将在4000元左右。”近日,联想5000万元企业年金计划备受关注,再度激起了大家对依靠企业年金养老的期待。针对目前中国日益突出的养老问题,企业年金究竟是杯水车薪还是雪中送炭?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员工对企业年金还比较陌生,但在发达国家,利用企业年金养老和投资却已经成为普遍做法。与基本养老金不同,企业年金是补充养老福利的一种新形式,完全由个人账户积累,特点是由企业自主发起设立、企业员工自愿参加。实施目标是保障退休者能够维持其退休前的生活水平。2000年开始,国家正…  相似文献   

7.
《上海国资》2009,(2):72-73
随着企业年金业务在国内的不断扩展深化,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在近几年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计划。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上半年,全国企业年金客户已经超过30000家(见图1)。而根据专家预测,未来5年内,中国企业年金规模将以年均29%至44%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三大养老金市场。  相似文献   

8.
一个在年轻时就建立了企业年金计划的职工,到退休时能享受到多大好处呢?专家分析说,退休时或退休后拿多拿少与年金计划的缴费比例、投资收益率和工资增长率都有关系。这里首先要搞清养老金替代率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由于国内企业年金制度建立的时间还不长,企业年金实现形式比较单一,在实践中还难以完全容纳企业和职工对年金制度多样化的需求。与国内企业年金计划单一的表现形式不同,加拿大的养老金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其中雇主发起的退休保障计划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企业年金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基于年金产品和养老金产品的同质性和国际寿险类公司的主导模式,一般对企业年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养老金公司等受托人层面.该文则基于银行视角,对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然后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提出促进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障制度。文章重点针对企业年金计划所面临的困境给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上海国资》2009,(12):84-86
上海原有企业年金移交过渡期结束之际,为确保广大移交企业年金资产安全运营,在国家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养老")本着安全、平稳、发展的原则,开发设计了三款金色系列集合型企业年金计划,即"长江金色晚晴集合型企业年金计划"、"长江金色交响集合型企业年金计划"和"长江金色林荫集合型企业年金计划",用于全面承接上海企业年金过渡计划。  相似文献   

13.
企业年金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的第二大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的必要补充,一个成功的企业年金计划能使企业和职工达到双赢。文章从我国企业年金的实施现状出发,讨论了其对社会公平与和谐的负面影响,并针对某些欠公平、和谐的现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实现企业年金公平与共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上海国资》2009,(12):81-81
<正>编辑指引上海原有企业年金移交过渡期结束之际,为确保广大移交企业年金资产安全运营,在国家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本着安全、平稳、发展的原则,开发设计了三款金色系列集合型企业年金计划,即"长江金色晚晴集合型企业年金计划"、"长江金色交响集合型企业年金计划"和"长江金色林荫集合型企业年金计划",用于全面承接上海企业年金过渡计划。  相似文献   

15.
建立企业年金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年金,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制度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是养老保险制度有益的必要补充。企业年金不同于国家强制建立的基本养老保险,也不同于纯市场的商业人寿保险,它本质上是企业自愿为职工建立的养老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16.
企业年金的筹资模式存在两种类型:确定收益型(DefinedBenefit,简称DB型)和确定缴费型(DefinedContribution,简称DC型)。通过对DB型和DC型企业年金缴费、给付设计、给付形式、资产运营、支付保障、管理费用、转移可能性等特点的分析比较,得出(1)DB型企业年金对于职工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可以提供较稳定的养老金待遇给付;对于企业能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2)DC型企业年金对于政府监管较简单,成本低;对于企业将风险转移给了职工,降低了企业管理企业年金计划的成本费用;对于职工有助于在变动工作时维护自身养老金权益,使人力资源得以更有效的配置。  相似文献   

17.
企业年金是养老保险体系中的重要支柱,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福利工具。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发展企业年金计划。本文对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分析探索,建议我国企业年金税制模式应采取EET模式。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企业年金政策法规不够完善,现行制度设计没有从企业规模与年金基金积累规模的角度考虑不同类型企业的特征,致使中小企业在设立企业年金计划时面临很多困难。对比企业年金计划,集合年金计划具有运营经济、快速高效、汇集投资形成规模效应等优点,更适合中小企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上海国资》2011,(11):90-93
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企业年金计划,是政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应对社会老龄化危机的良方;是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高员工养老保障福利的良策;是员工改善退休生活,尊享体面养老的良选。  相似文献   

20.
《上海国资》2007,(12):80-82
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国家企业年金计划的建立以及近年来的迅速发展,与这些国家采取和实行程度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密切相关。对于企业雇主来讲,为本企业职工举办企业年金计划可以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提供企业年金可以树立企业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形象,使企业能够吸引优秀雇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通常雇员获得的企业年金权益有合格期限制,因此年金制度还可以减少人才流失,稳定员工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