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会计准则的弹性空间日趋收紧,交易操纵型盈余管理逐渐引起主流学术界的重视。本文首先从交易操纵型盈余管理的性质、动机和手段三个方面来系统梳理相关研究,然后分析相关实证研究中的计量问题,并探讨交易操纵型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及其约束机制,最后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推动交易操纵型盈余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微利公司的应计操纵和真实交易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微利公司应计操纵和真实交易的程度均显著高于其他样本,表明上市公司不仅使用应计操纵,同时也会使用真实交易来实现避免亏损动机的盈余管理。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研究了微利公司盈余管理对未来业绩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微利样本中进行应计操纵和真实交易越多的公司,第二年的业绩越差,其中真实交易导致的业绩下滑比应计操纵更加严重,表明管理层为扭亏而进行的盈余管理更多的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3.
盈余操纵与关联方交易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问题是证券市场中尚待解决的财务会计新课题。本文分析了盈余操纵的主要动机和它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关联方交易。在此基础上, 提出防止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操纵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作为投资者判断公司盈余的重要指标,会计盈余是由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和应计利润构成,因现金流一般不容易被影响,应计利润则会被大量的职业判断所估计,这样就为公司管理当局留有空间控制或操纵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盈余管理常用的操纵手法为:股权投资、资产重组、关联交易、虚拟资产、操纵应计或费用项目等手段来实现公司的盈余管理。对于规范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应分两步进行:首先要降低公司盈余管理的机会,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使各种会计行为有法可依;其次要削弱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外部监督力度,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等。  相似文献   

5.
盈余管理是旨在获取某些私人利益或局部利益,在对某些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时,从既定的报表盈余出发,来确定相应的会计选择、会计估计和会计职业判断而形成的会计政策。盈余管理是个中性概念,它包括人为操纵利润的盈余管理和不进行人为操纵利润的盈余管理这两重含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采用扩展的琼斯模型对所选样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估计,进而得到操纵性利润总额、操纵的经营性利润以及操纵的非经营性利润三个指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样本公司进行检验,得出结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检验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注册会计师可以较好鉴定操纵性非经营性应计利润,而不能较好鉴定操纵性经营性应计利润;注册会计师对正向盈余管理比对负向盈余管理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家族代理理论,以研发投入和盈余操纵为切入点,探究姻亲涉入管理对家族企业冒险性决策的影响。文章以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姻亲担任公司高管会导致家族企业的研发投入动力显著降低,而盈余操纵动机则显著增强;改变姻亲成员的家族代理人身份,允许其持有公司股份既可以强化姻亲管理者的研发投入动力,又能弱化其盈余操纵动机。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涉入管理的不同姻亲结构在研发投入决策上持有一致的谨慎态度,但对于短期导向的投机决策存在差异化的风险偏好,体现为近姻亲涉入管理的盈余操纵动机更强;后代参与治理将弱化姻亲消极对待公司研发的动机,但会助长姻亲的盈余操纵;期望落差状态则不仅弱化姻亲消极对待研发的动机,而且能够显著遏制姻亲的盈余操纵动机。本文从家族成员组合异质性的视角深入分析家族系统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机制,为家族治理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也为促进姻亲有效参与企业决策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企业改革的深入和利益分配机制的转换,一方面滋生盈余操纵的土壤日渐丰厚;另一方面该行为也受到了证券监管部门,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极大关注.文章通过对黎明股份造假前后收益表分析介绍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行为,并提出一些减少盈余操纵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以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为目的,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盈余预期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力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以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从本质上讲,盈余管理显然是一种利润操纵行为,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余,但会改变企业实际盈余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影响的是会计数据尤其是会计中的报告盈余,而不是企业的实际盈余。  相似文献   

10.
在人们高呼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背景下,盈余管理、收益平滑与盈余操纵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针对不少人的模糊认识,文章拟从三者的概念以及利弊角度出发进行分析,以期澄清人们的认识,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1.
审视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月1日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一定程度上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限定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范围.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会不会导致盈余管理盛行,这是监管层和投资者最关心的话题.新会计准则在鼓励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即无法回避的利润操纵现象,监管层、审计师要高度关注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2.
陈佩华 《中国经贸》2013,(8):186-187
我国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的漏洞进行盈余操纵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使其无法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本文通过研究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探讨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吕鹏  田瑞国 《特区经济》2008,(5):112-113
本文从基金管理公司利益操纵及其控股股东利益输送两个角度解释我国证券市场封闭式基金的折价交易现象,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市场确实对于潜在的利益输送有着负面的反应,一旦基金管理公司开始发行开放式基金,则该公司管理的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显著提高。证券公司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也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封闭式基金。本文还就如何避免和减少利益操纵和利益输送行为提出若干建议,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封闭式基金的发展和规范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运作。  相似文献   

14.
证券市场操纵行为多样,颇具隐蔽性和直接社会危害性。无论是买方操纵还是卖方操纵,包括虚伪交易、实际交易、散布谣言等。其中虚伪交易包括虚买虚卖、相对委  相似文献   

15.
熊锦秋 《环球财经》2010,(2):111-111
绩差公司资产置换型或资产注入型的重组被人称为畸形重组,畸形重组不仅是内幕交易的温床,也是幕后操纵者吸引投资者跟风接棒、借以实现操纵牟利的最佳载体。最近在一些公司资产重组中连续冒出涉嫌内幕交易事件颇引人关注,据报道,证监会近年查办的市场操纵案2/3与资产重组有关。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关联方交易已成为一个敏感话题.关联方交易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益和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但由于关联方交易中各方存在控制或影响的关系,交易的公开、公正、公平性令人质疑.当前,企业利用关联方交易粉饰会计报表,进行盈余管理操纵,已成为证券市场上备受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一、盈余管理的界定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的观点,迄今为止,尚未达成共识。从相关文献来看,有以下两种权威性的解释:一是会计学家司可脱(WilliamR.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假定经营者可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如公认会计原则)中自行选择,很自然他们会选择那些使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另一是美国会计学家希珀(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当局带着获取私人利益的目的,故意干预对外报告的过程,强调了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私人利益,认为盈余管理不仅存在于利润的操纵,而且也来自于其他要素的操纵…  相似文献   

18.
资产重组中的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行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事件为研究对象,利用事件研究法分析、检验了此类事件中是否存在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行为。对471个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资产重组引起上市公司的股价和交易量出现大幅异常波动,存在比较严重的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行为。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信息型市场操纵犯罪从无到有、由少到多,迅速发展蔓延,已成为资本市场犯罪的一类新型手段。文章通过探索信息型市场操纵犯罪发生的内在原因,针对信息型市场操纵犯罪的特点,对建立防范信息型市场操纵犯罪的预防机制以及利用掌握信息优势发布不合规消息的内在驱动力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20.
马雪净 《特区经济》2016,(5):172-173
盈余管理一直是资本市场研究的焦点问题,是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深为关切的话题,同时也是各级财政、监管部门实施会计监管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概念、动机、影响因素以及经济后果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并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