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1 毫秒
1.
利用同业拆解利率数据构建未预期的货币政策冲击指标,在区别股票市场高低波动的情况下,基于Markov区制转移模型研究未预期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未预期货币政策冲击指标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负相关但具有非对称;与低波动区制相比,高波动区制下未预期货币政策冲击的作用效果更大;中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上海、深圳股票市场价格的非对称性影响受到宏观经济周期作用,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在经济衰退时期的作用更大;最后,替换加权平均利率及控制存款准备金调整等因素的稳健性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未预期货币政策冲击对股票收益率的非对称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朱小能  周磊 《金融研究》2018,451(1):102-120
经济理论和各国经验表明,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操作的反应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媒体数据对货币政策预期和未预期部分进行了分解,应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了未预期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并探索了该影响的经济机制。分析表明:(1)未预期货币政策对沪深股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1%的未预期降准会引起上证综指上涨0.806%,深证成指上涨0.831%。未预期基准利率调整的影响略大于准备金率调整;(2)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宽松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大于紧缩货币政策;(3)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预期未来超额收益实现。  相似文献   

3.
杨小军 《上海金融》2008,37(6):33-37
现代货币政策理论特别强调预期在货币政策有效性发挥中的核心作用。在对有关经典预期理论进行探讨之后,借助标准的新凯恩斯模型分析了预期对货币政策操作结果的影响,认为公众预期会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影响,使得政策结果偏离目。标水平,而且在把“Brainard不确定性”纳入分析框架之后,预期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程度将更大,即政策结果完全由预期决定,同时对预期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在对全文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马理  何梦泽  刘艺 《金融研究》2016,434(8):19-33
适应性预期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存准率调整作为货币政策的代表,构建了一个多维变量自治系统,通过高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极限解的技术方法,研究了基于适应性预期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理,并对其传导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以存准率调整为代表的货币政策在直接冲击货币供给曲线的同时,可以通过改变市场参与者的适应性预期,来引导市场变化与宏观经济发展;货币当局恰当地选择存准率调整的时机与力度,能够强化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低成本地实现预期目标,并为将来的货币政策调整提供更宽松的运作空间。  相似文献   

5.
公众预期与货币政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松 《上海金融》2004,(6):19-21
预期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一个重要的微观因素,公众理性预期行为必然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从而影响货币政策成效。基于各自的预期假设,西方不同的经济模型里货币政策效应不同。在理性预期条件下,构造简单的货币政策博弈模型,均衡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只会影响通货膨胀率而真实产出不变。  相似文献   

6.
郭晔  黄振  王蕴 《金融研究》2016,432(6):67-80
本文利用固息债与浮息债利差将货币政策分解成预期和未预期部分,进而探讨未预期货币政策对企业债券市场信用利差所产生的动态影响与非对称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未预期货币政策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更为显著;第二,在经济周期的繁荣时期,未预期货币政策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作用更大;第三,对比不同期限的企业债,货币政策对中长期企业债信用利差的作用更为显著,而对短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姜富伟  郭鹏  郭豫媚 《金融研究》2019,467(5):37-55
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资产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美联储货币政策会显著影响我国资产价格,美联储加息会降低我国债券和股票回报,降息则会提高债券和股票回报。将美联储货币政策进行细分后发现,预期到的货币政策调整对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回报都有显著影响,而未预期到的货币政策调整和前瞻性指引只影响债券市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未预期到的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和前瞻性指引还会加剧我国金融市场的波动率。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证据,对于投资者提高投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以及货币当局完善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和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因为市场预期对货币政策操作效应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对待市场预期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开始重视市场预期。中央银行除了通过与市场交流了解和识别市场预期之外,更注重引导和利用市场预期来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在引导和利用市场预期方面,目前最主要的趋势是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中国中央银行也开始在这方面努力,但在识别和利用市场预期方面,未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中国人民银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居民通胀预期对央行沟通信息的反应,并与常规货币政策操作引导通胀预期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央行的书面沟通与口头沟通均对我国通胀预期具有显著的影响,且书面沟通对通胀预期的管理更有效,而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对通胀预期的影响并不显著,未能较好地发挥管理预期的作用。因此,今后我国央行应更多地采用央行沟通等非常规货币政策对通胀预期进行管理与引导。  相似文献   

10.
陈建斌 《金融纵横》2011,(10):15-20
通胀预期是指对未来通货膨胀变动方向和幅度的事前主观估计,它的形成取决于公众能够获取的信息、将信息转化为预期的模型以及加工信息的能力。通胀预期对物价稳定和货币政策操作效果具有重大影响,有效管理通胀预期对于抑制通货膨胀、保证货币政策操作成功极为重要。管理通胀预期的关键是通胀预期锚定,需要综合采取设定货币政策锚、强化中央银行可信度、加强与公众信息交流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的现实背景下,基于公众对大宗商品价格和货币政策操作的双重预期构建多部门BGG-DSGE模型,探讨双重预期对宏观经济波动以及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公众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有效预期有助于平滑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平稳发展;而对货币政策操作的预期则会降低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削弱政策调控效果,这与理性预期理论的结论基本保持一致;但在双预期共同交互作用下,公众对大宗商品价格的预期能够强化货币政策调控效果,说明改善和培育市场主体风险管理能力有助于提高政府货币政策调控能力。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相对于数量型调控政策,价格型调控政策更为有效,当然创新性的公开市场操作政策最为有效。因此,需要重视公众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预期和货币政策工具操作预期的联动,发挥公众对大宗商品价格合理预期的正向效能,加强对货币政策操作的预期管理,进而优化宏观经济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成思  党超 《金融研究》2016,436(10):1-15
本文建立含有通胀预期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基于2001年1季度至2014年4季度居民和专家两组通胀预期调研数据,研究中国人民银行决策信息集中是否包含通胀预期变量,以及谁的通胀预期更能影响货币政策。研究表明:(1)央行对居民预期和专家预期均做出显著反应,但对专家预期反应更强:平均而言,专家预期值提高1%,央行当季会降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0.4%,拆借利率则上浮0.1%;(2)在长期,央行遵循“逆预期”操作的相机抉择行为模式,表明预期变量是央行决策信息集的重要组成部分;(3)央行对某些机构的预测数据反应较强,其预测信息集可能与央行信息集重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孙力军 《上海金融》2006,(11):31-33
本文实证分析了2001年第1季度至2006年第1季度我国货币政策与家庭收入预期的相互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与家庭收入预期反方向变动,间接证明了钉住通货膨胀率货币政策的反周期性质;我国货币政策与家庭收入预期的相互影响具有持久性;我国居民消费/储蓄(或消费贷款)受到跨期最优的约束,我们不能忽视前瞻性变量对居民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其最终目标既包括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等内部均衡目标,也包括国际收支平衡的外部均衡目标。内外均衡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同时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内部均衡目标也存在一定的矛盾。菲利普斯曲线是刻画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也是衡量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尺度。研究主要阐述弗里德曼-菲尔普斯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菲利普斯曲线,并评注两种现代菲利普斯曲线所反映的货币政策有效性,最后强调了通胀预期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伯南克货币政策主张及其影响-分析与预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伯南克已于2006年2月1日接替格林斯潘担任了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主席。本文分析伯南克的货币政策主张特征,比较这些主张与格林斯潘和其任内联储货币政策主张、决策风格的异同,并据此预期伯南克货币政策主张及其对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波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基于固浮利差对货币政策进行了分解,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并探索了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波动影响的传导途径。实证结果表明:第一,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波动率有负向的影响;第二,未预期的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收益率的变化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第三,未预期的货币政策对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溢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四,准备金和政府债券的流动性溢价在未预期的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收益率的影响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7.
经济的动态变化,人们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有限认知,决定了人们处于一种动态学习过程之中。并且,经济主体不仅是根据某种计量方法或经验自我学习,有时更多的也是通过人们之间的信息传播相互学习。在这种互相学习和影响的过程当中,由于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地位,使得中央银行对公众的预期和决策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践来看,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已越来越借助于货币政策的预期引导功能。当前,在防止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稳定和引导公众的通胀预期对于货币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货膨胀预期是真实通货膨胀形成的重要决定因素,对货币政策目标和实施效果有重要影响。本文在总结1978年以后四次通货膨胀周期下通胀预期形成的基础上,对稳健货币政策下通胀预期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预期货币供给和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对通胀预期的影响最大,并对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提出加强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加强货币政策预期引导和管理是完善我国货币调控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稳中有变经济形势下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迫切要求。近些年,人民银行围绕政策承诺、市场沟通、前瞻性指引等,初步构建了预期管理框架体系并发挥了良好作用,但央行分支机构在预期管理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下一步应建立人民银行多层次预期管理机制,通过明确目标机制、加强市场沟通、做好舆情监测、注重分类施策、加强政策协同等措施,充分发挥分支机构在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中的有效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市场预期行为下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基于市场预期下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与债券市场交易利率的时间序列的动态指标体系,对货币政策效应进行了更为深入的量化分析,这种量化是基于市场的真实行为所进行的,并利用其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效应进行研究,以得出在我国的经济现实下市场预期与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