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法布劳格在中国的发展,张芸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初见张芸,只觉得她温和恬静,优雅美丽。而深入了解后,忽然觉得张芸的外表似乎具有某种“迷惑性”,她骨子里的干练、敏锐、坚韧和勤奋都隐匿在恬静的女性魅力之下。或许正是这些特质,成就了她在法布劳格的业绩,更成就了法布劳格在中国业界的地位。许多高端客户都是张芸带着团队一个个“攻”下来的。  相似文献   

2.
刘海 《上海企业》2012,(5):99-101
今年33岁的张芸曾是一家全球500强企业财务部的开票审核员,在过去短短二三年时间里,她几乎"一夜之间"拥有宝马轿车和两套价值不菲的房产,身价突然暴涨起来。其实这些财产不是来源于其合法收入,而是和他人合伙通过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相似文献   

3.
雪莱的《西风颂》,一直被看作是世界诗歌宝库中的艺术瑰宝,对于这么一篇从内容到形式,从气势到格律都已结合成一个完美整体的艺术奇葩,要将它译成中文,实非一件易事.目前,《西风颂》有多种译本,本文从中选取了两种译本,从翻译比较的角度加以赏析,探讨翻译家对译本意境、风格和韵味等角度进行整体把握,希望提升自我的赏析能力.  相似文献   

4.
沃顿酒店作为南宁市一家制作品牌月饼的知名酒店,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升龙月饼品牌逐步打开市场,现已成为广西中高档月饼市场的重要领军者之一。在月饼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升龙月饼如何做到保持品牌,巩固市场,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赖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访问了沃顿酒店副总经理张芸女士。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翻译<红楼梦>就是译介中国的传统文化.目前学术界对<红楼梦>英译本比较认同的有两部,一部是杨宪益夫妇的译本,另一部则是大卫-霍克斯的译本.这两种版本的译者所用的翻译策略不尽相同,故而译本内容对文化信息的传递有很多不同之处.本文主要着眼于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对这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文杰 《中外企业家》2009,(4X):178-179
比较《德伯家的苔丝》两个翻译本,即张谷若和吴迪的翻译本,发现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汉语方言和成语的使用,句法结构的选择和风格差异。  相似文献   

7.
北京世华科技公司(本案涉案人及单位均为化名)于2002年在某杂志刊登美容广告,称:“胶原蛋白注射除皱,能直接补充皮肤胶原蛋白,同时填平皱纹及凹陷,立竿见影,安全有效,已有数万名想年轻的朋友使用”。并表示该公司可培训学员,联系人为张芸。正在上海从事生活美容经营的王洁看到上述广告后对此发生了兴趣。在通过电话与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一系列从不同视角研究赛珍珠英译《水浒传》的文献,概括了赛译《水浒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了该译本的相关研究还大有可为,尤其是从目的论的视角来研究该译本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哀希腊》是《唐璜》里的一个插曲,1902年,梁启超在其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中采用曲体手法首次节译其中两节,之后多位名家对该诗进行重译,其中包括1927年闻一多的新诗体译本.时隔25年,梁、闻二译本截然不同的体裁引发读者深思.本文将从多元系统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二译本之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Uncle Tom’s Cabin(以下统称《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著名作家哈丽叶特·伊丽莎白·比彻·斯托夫人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从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至今,该小说在我国的完整译本可谓众多,对其中所渗透的基督教文化的译介可谓“译”彩纷呈,归化异化“译”家争鸣。本文主要选取三个最典型的中译本,即林纾的林译本———第一个中译本,黄继忠的黄译本———第一个白话文译本,以及王家湘的王译本———最为大众所接受的译本,挑选小说中的四个译例,试从归化异化角度探究《汤姆叔叔的小屋》三个中译本对西方宗教思想的不同译介。  相似文献   

11.
《鲁迅小说选》杨宪益译本与蓝诗玲译本都是受到读者广为称赞的译作。由于译者文化背景因素的不同,对于《鲁迅小说选》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确有不同之处。本文举例对比了两译者在习语及谚语、典故以及中国传统时间表达的翻译,对两译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进行了赏析。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翻译史上的奇迹,在其诞生不过百多年的时间内,《红楼梦》的翻译已历经百余年,已有全译本外文译本二十多种。作为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较高的荣誉和地位,在世界文学中也受到高度重视。19世纪初,海外就出现了一大批《红楼梦》摘译本。  相似文献   

13.
《老人与海》的海观译本是著名译作家海观先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作品。基于当时特殊时期中国社会的主流政治和文化价值观,海观译本为《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塑造了一个英雄人物式的硬汉老人形象。文中以海观译本《老人与海》为例,通过分析译者对主人公人物形象进行的刻画,探讨翻译与文化身份塑造的关系。文中指出:译者所处的目的语的社会文化环境,与译者采取何种翻译策略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译者的“主体性”,通过译介对目的语的社会文化亦可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助于形成本土对待异域国度的态度,进而塑造异域文化的目的语环境中特殊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18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小说以其贴近生活的选材,脍炙人口的风格成为经久不衰的长篇佳作。本文以雷立美与孙致礼第12章的译本为参照,从选词、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句式结构的处理三个方面对二者的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发现译者的不同选择直接影响着译文的质量。因此,读者的反应及译入语的主流文化需求也应当作为译者考虑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刘艳杰  程绍华  孙琳 《价值工程》2011,30(13):306-307
《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是19世纪英国天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短暂人生中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因其主题的神秘性和结构的奇特性而享有文学史上"斯芬克斯之谜"的称谓。《呼啸山庄》运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原则为评判标准,重点从人称翻译对50年代和80年代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探讨"归化"和"异化"在两个译本中的应用。同时提出,译者应客观地、辩证地看待"归化"和"异化"在文学翻译中的利弊,合理地将二者结合应用到翻译创作中。  相似文献   

16.
王宏伟 《价值工程》2010,29(28):223-223
在中国近代史上,大量的欧美文学被译介到中国来,在中国流传甚广,一时广大民众群起争阅,口口相传。本文从思想、类型、语言及创作方法等四个方面探析了欧美文学译本对中国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小妇人》的问世让更多的女性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敢于在社会中追求自己的认同与地位.《小妇人》以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新英格兰地区为背景,以马奇一家的感情纠葛为主要线索,描述了一家四姐妹实现幸福与自我价值的故事,彰显了女性对自身尊严与个人追求的追求.本文从读者群和功能对等与形式对等两个方面分析《小妇人》两个汉译本的各自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影响翻译的其他因素做简要的介绍,以期能够对其他翻译者提供参考与借鉴,同时希望不同的读者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在充分理解这两个汉译本的不同之处的前提下做出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王书亚 《中国企业家》2007,(21):120-120
财富=幸福吗?也许你还可以拥有工作、友谊、困境、梦想、爱等超级礼物看了电影,才听朋友说,几年前他们就出版了原著的中译本。作者吉姆·斯托维尔是一位传奇性的盲人慈善家,曾是奥运会举重选手。他致力于为全美1300万盲人制作电影和电视,他的这本《超级礼物》,借一个亿万富翁的遗产继承故事,用童话的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美学视角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深入研究、赏析英国经典名著《德伯家的苔丝》汉译本,发现其汉译本不论是在内容方面,还是在形式方面都"以雅译雅,以俗译俗",用原汁原味的地道译文再现了原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以及多方面的美学元素,堪称翻译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我翻译《乔治·路易斯大创意》一书之后为译本写的译后记。《乔治·路易斯大创意》一书在出版时,因篇幅所限,图书编辑对本文进行了删节和编辑。这次,《广告导报》编辑向我约稿,我就借此机会将这篇文章的完整稿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