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广告主协会正式宣告成立了,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事情。广告主是广告活动的源头,把源头的事情做好,即是把我国广告业的基础做扎实了。为广告的成功传播铺平了道路。我一直感到个人并没有广告从业的经验,至多只能算一个普通的广告受众。但斯林会长,问我:“你这七八年都在干什么呢?”我回答他:“我在向全世界说明中国!”他说,  相似文献   

2.
广告的人格     
什么样的广告才能吸引人?这是每个广告主最关心的事。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我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最受别人欢迎?是人云亦云没有主见者吗?是仗势欺人的走狗吗?是个性软弱处处倚靠他人的人吗?都不是,真正受人欢迎的是独立人格的人,不管他是走红道、白道还是黑道的。广告也是这样,如果广告没有自己的风格,那就会“消失于芸芸众生之中”,在一大本广告中永远没有受人注目的机会。我之所以将大家称的风格改为“人”格,是因为这样更能体现人在广告中的主导地位。广告是人做的。是人决定的,如果人才平平,见解碌碌,谁都不会期望他制作好的广告或选择好的广告。现在的生意都是由法人操作的,所以,广告的人格要通过广告公司的人员素质来体现出来;而广告的选  相似文献   

3.
做广告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看。让人看的目的是为了让他相信.让他相信是为了让他买。要让消费者相信广告,并不容易。我认为,要做消费者信服的广告,可从下面五点着手:  相似文献   

4.
赖致宇 《中国广告》2012,(11):32-33
做广告人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在自己头脑中发生的东西能够影响到很多人,让这个世界哪怕只有一小点改变也好。我不是广告系出身,但我爸爸是广告人,在进入广告业的时候征求过他的意见,Art出身的他竟坚决要我选择去做文案,说"文案才能抓住整个广告的精神",为此我选择了现在的路,做文案18年之久。文案是整个广告的精神,而这个精神是一种新的讯息、新的哲学,还是说出了大家心里都有但没人说出过的话,这就要看各个文案的功力如何了。  相似文献   

5.
高弘 《中国广告》2003,(10):135-135
我是做新闻的出身,当我开始从事广告行业的时候,大家都有一个误区,搞广告的人都不是业务骨干,主要得能喝酒。可当时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客户为什么到台里来投广告?我认为客户做广告是一种投资,他要的是回报,所以客户来了,我们就要跟他介绍我这个媒体,优势在那里,能起到一个什么效果,让客户了解情况。  相似文献   

6.
伏海 《中国广告》2006,(5):54-54
3月17日,一个不能被忘记的夜晚,广告业的盛会——中国广告与品牌大会的颁奖晚会隆重举行。同样,有一个人也不能被忘记,王庆元——中国广告业复苏的关键人物,他创办了中国的第一本广告杂志——《中国广告》。他组织拍摄了中国大陆第一条广告——参桂美容酒。晚会上,王庆元被评为中国广告业25年特别贡献人物。会后,我作为中国广告杂志的后辈,请王老发表他的获奖感言。  相似文献   

7.
<正>应先生请我为他的养蛇学校设计一则招生广告。我问他:“你们的营销策略是什么呢?广告对象确定了吗……”一系列问题搞得他手忙脚乱。最后,应先生问我:“不费这么多事,直接把广告做出来得了!我这么个小企业打广告,哪至于用得上什么广告策划呢?”  相似文献   

8.
周博 《中国广告》2009,(2):90-91
你如何看待企业公益广告? 周博:公益广告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价值观具有推动作用。是主流价值观的一个沟通。我觉得用“广告”这个词其实不是很恰当,因为“广告”让人感觉是有商业性的,是为了一个商业利益有针对性去做的沟通。据我所知,大型企业不仅仅是在销售产品,也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我记得联合利华一位前任全球CEO讲过几句话,对我的影响挺深的,他说在他刚刚加入联合利华的时候,想的是这个公司能帮他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9.
第一个著名的“广告策划案”来自舜。当年舜娶了娥皇、女英两个老婆,大享齐人之福。该人还摆明自己很孝。他父亲串通他弟弟屡屡偷袭暗杀他,他都一一逃窜(过程显示他早有预料),可还是孝得一塌糊涂。这就是一个成功的广告案例。后来地球人都说他孝,尧就把天下给了他。我认为舜先生的广告策划能力惊人,展示了广告最重要的一点:能忍旁人之不能忍,匪夷所思,才能让大家铭记。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学研究房地产的教授徐滇庆和人死磕,打赌说深圳的房价不会跌,否则自己就登一整版广告向深圳人民道歉。结果是,他登了半版广告道歉,却不承认自己错了,说房价长远来看是要涨的。我的一位朋友是上海某报纸的主编,她评价说,我觉得这个徐滇庆教授不是在打赌,是出来打酱油的。  相似文献   

11.
林莹 《中国广告》2010,(6):111-111
《中国广告》: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童心的人吗? 骆耀明: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小孩.至少我妈妈和我妻子这么认为:)我相信有童心的人是单纯、没有偏见的。看到汽车漂浮在空中,他不会问“为什么?”而是会想“为什么不呢!”  相似文献   

12.
姜红 《中国广告》2010,(2):30-31
在广告圈,还真难找出一个人能像林俊明一样,没有三头六臂,却身兼数职。个头不高。年纪不轻,威望和能量却大得惊人。他的广告哲言是,广告行业应该是忙的,如果有一天不忙了,你就要担心自己的存在了。所以我不能只有一份工作,否则会很单调。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同时干5份工作的广告前辈在各个职位上的2009。  相似文献   

13.
"感谢当年聘用我的老板,(我的引路明灯),他曾说文案在于意念、在于创意、文字是工具,明知我不长于笔耕,也肯悉心栽培,我佩服他的胆识。"(出自KITTY《不抹口红的广告》) 现在听到最多的"感谢"是在各种颁奖晚会上,我们一生总有一些要感谢的人,当写下一些感谢的文字时,从一定意义上说,那个被感谢的人一定在某个阶段起了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旧闻     
可乐与广告人比尔·贝克:我想给全世界每个人买杯可乐在25年的麦肯·埃里克森职业生涯中,比尔·贝克创作了许多非常成功的音乐剧,而其中最为经典的则是他在1971年为可口可乐公司创意的山坡广告  相似文献   

15.
智者镜明     
《国际广告》2009,(8):120-120
日本人镜明是我最敬重的智者,是我见过智慧最高的广告创意人。我认识镜明时,他已是日本电通广告总部最高创意执行官,出任过戛纳、亚太广告节的国际评审。镜明和我的性格完全相反,表面木讷,看人看事不露声色,不管身边遇到多大的事情,他也只是冷眼瞟瞟;不管遇到多大的利益,如果没说明是给他的,他可能只是略微动动嘴角的笑筋,继续坐看事情的进展。冰裹岩浆,是我所认识的镜明。  相似文献   

16.
岁末是要盘账的,看看辛苦一年,留下什么。盘点中国广告创意,确是难事一桩。您这个创意从哪儿说起。我曾埋怨一位其品牌知名度极高(广告费自然也是天文数字)的广告主,他的品牌广告几乎大江南北很少受人好评,那位老兄叹口气说,那个几乎最讨人嫌的(不违规)广告他本人也不喜欢,但发布后广告效果的助销力却极强。广告创意在商品卖点,消费买点,审美者看点,评论者的论点中用满意的丝线贯穿,是极难的事。也许,是2002年呀。宏观来说,广告创意肯定是进步了。老百姓说,如今不少的广告有艺术性了。广告作品带有娱乐的属性,2002年中国广告有不少这类好作品。九广东铁的《胎教篇》(香港李奥贝纳创意,《中国广告作  相似文献   

17.
杨舸 《中国广告》2003,(6):56-63
很多媒体做自己的广告,经常会陷入一种悖论。犹如一个理发师说,"我给所有不能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那么他自己呢?他给自己理发,就意味着他也给"能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如果不给自己理发,就意味着他不能给"不能自己理发的人理发"! 媒体是发布别人广告的地方,要不要为自己做广告,当然要,但不一定在自己的媒体上,因为如果你是要吸引新的阅读者或观看者,他们正在看其他的媒体。看媒体的人,是已经争取到的,将广告登在自己的媒体上,去争取已经争取到的读者,是一个悖论。而《The Economist经济学家》杂志则不同,除了自己的媒体,也将广告刊登在飞机上、刊登在俱乐部、刊登在户外,因为大多数媒体都希望进一步扩大自己的阅读群,而非只是想留住已有的读者或观众。(后者只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后现代广告逐渐盛行,很多品牌都开始利用它,但很多人因为后现代广告晦涩难懂,所以把它当作了“非主流”,但其实并非如此,后现代广告是一种强调了广告设计的意识形态作用;改变了现代广告设计的风格;以晦涩荒诞的表现和漂亮的面目呈现的;手法怪异、内容模糊、主题反叛的广告风格。它有着强烈的否定与破坏色彩,重视解构而轻视建构。光是这么名词解释恐怕还是难以理解,在下文我就会举例来分析一下diesel广告中后现代的表现手法具体是如何进行的。我将从Diesel的经典广告入手分析当代广告中常见的后现代手法的四个模式:叛逆与颠覆、痴迷与热爱、虚构与重建、他者与另类。并提出我对diesel未来广告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剑走偏锋的广告缘分我相信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些机缘,但这个机缘却不会像广告一样告知你。经历过计划经济环境的丁邦清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做广告。学哲学的他在武汉大学读研究生时,研究方向是毛泽东宣传哲学,与其说是兴趣导向,不如说是职业导向。在努力探究毛泽东宣传思想,新闻思想的同时,武汉大学图书馆  相似文献   

20.
张鹤 《中国广告》2012,(5):57-58
移动媒体广告还只是一个开始,这是这个行业最酷、最激动人心的地方。现代,移动广告已经非常深入人心了,昨天晚上我参加了一个聚会,见到大型国企广告和营销方面全国的负责人,他说他非常认可移动互联网的方向,每年大概二三十亿的投放,他预计在不久的将来移动广告会占整个投放份额的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