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重述会计收益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均英 《经济管理》2004,(20):61-68
本文选取我国部分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公司董事会特征入手,对其所包含的几个具体因素与公司重述会计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直观和建模回归双重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营业绩越好的公司,发生重述会计收益行为越少;重述会计收益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与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程度负相关,与CEO对董事会的影响程度正相关,与董事会里的财务或会计独立董事人数比无明显关系。因此,欲遏制上市公司的会计收益重述、甚至是盈余操纵行为,必须从改进和提高公司董事会人员构成及其素质开始。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不同业绩水平下董事会领导结构与CEO更换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业绩很好的公司中,CEO兼任董事长有利于避免不正常的CEO强制更换;在业绩一般的公司中,CEO兼任董事长则为业绩较低的CEO提供了保护;在经营亏损的公司中,这一保护不再发生作用。基于不同业绩水平下CEO更换的实质,本文认为,代理理论和现代管家理论在公司治理实践中是相容的,从而为研究两者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框架。此外,本文的研究还为我国的公司治理改革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胡帮胜  刘旻 《生产力研究》2005,(12):217-218,221
公司治理是通过各种激励约束机制使公司管理者行为能满足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要求,如果低劣经营业绩的高级管理者能被及时更换,则说明公司治理机制有效,因此,通过检验经营业绩和后续高管变更之间的关系是评价公司治理机制的方法之一。本文综述有关高级管理者变更与经营业绩关系的研究成果,发现董事会特征、管理者持股、大股东和外部接管竞争是影响公司高级管理者变更的重要机制。在此基础之上,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机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董事会治理与公司经营困境关系的研究现状、问题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宗军  王山慧  田原 《技术经济》2010,29(9):103-109
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体系的核心,其表现与公司处于经营困境有着直接联系。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有关董事会治理与公司经营困境之间关系研究的现状,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董事会规模、内部董事、董事会独立性和治理困境有效性与公司经营困境之间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并给出了简要评述,同时提出了董事会治理与困境关系研究存在的基本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4-2006年在深沪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对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董事会独立性、董事报酬、独立董事的出勤率与公司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公司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公司经营绩效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不十分明确,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02~2007年间127家家族上市公司和818家非家族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董事会规模同绩效波动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家族上市公司中董事会规模的增大有利于减少公司财务业绩的波动;这种负相关关系与由于沟通协调问题所导致的大型董事会较少做出极端决策的观点相吻合;董事会规模影响绩效波动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拥有较大规模董事会的公司经营性操控应计的变动较小所致。  相似文献   

7.
基于人口统计断层理论,以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董事会治理角度研究董事会断裂带对研发操纵的影响。结果发现:董事会断裂带与研发操纵呈显著U型关系;内部控制正向调节董事会断裂带与研发操纵的U型关系;市场化程度正向调节董事会断裂带与研发操纵的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董事会断裂带与研发操纵的U型关系在非国有企业、股权集中度较高、盈利和经营业绩较好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结论可为优化企业董事会结构、提升公司内部治理能力以及强化政府监管职能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2年在中国上市的121家东北地区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了董事会设置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董事轮换比例、独立董事比例、董事薪金、董事持股的比例及职能委员会的建立对公司业绩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作用.董事长与总经理二职合一对于公司的业绩没有影响.东北地区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设置影响公司的业绩,上市公司可以通过优化董事会设置提高业绩.  相似文献   

9.
公司经营的复杂程度与所有权特征会显著影响公司董事会的构成,董事会结构的设置实际上是公司根据其经营环境和公司特征所做的一种制度安排,具体地说,公司经营复杂性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以及独立董事声誉显著正相关,即使加入所有权特征变量后,这种关系仍然存在;同时,与非国有控股公司相比较而言,国有控股公司的董事会规模更大,独立董事比例较低;公司的股权制衡能力越强,董事会规模越大。  相似文献   

10.
张奕芳 《经济研究导刊》2014,(14):205-206,209
股权结构作为影响银行管理机制的一个因素,能够从根本上决定银行的经营业绩。国内外学者关于银行股权结构和其经营业绩关系的研究主要形成了4种观点:股权结构与经营业绩成负相关、股权结构与经营业绩成正相关、股权结构与经营业绩成倒U型关系、股权结构与经营业绩无关。这些研究对于我们深刻认识股权结构与银行经营业绩的关系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曾德明  姚璇 《经济经纬》2006,(2):107-109,149
机构投资者对经营者薪酬的直接监控和间接监控作用,缓解了因股东和经营者利益冲突而造成的代理问题。机构投资者通过对董事会构成两因素(董事会成员数量和成员类型)施加影响,使董事会能够公正客观地评价公司高管人员,从而奠定有效激励与约束高管团队人员的前提和基础。针对中国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的现状,我国的股票期权激励应从优化国有企业所有权结构,发展积极的机构投资者;优化董事会结构,提高外部董事比例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董事会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旭峰  温军 《当代经济科学》2011,33(3):110-116,128
本文在代理理论的框架内考察了公司治理之董事会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关系,并基于2004-2008年501家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董事会规模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独立董事占比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占比较高的企业其技术创新投入要显著高于独立董事占比较低的企业;3)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的制度安排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两职分离的企业其技术创新投入要显著高于两职合一的企业;4)董事会股权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积极影响,董事会股权激励水平越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越多,但这种发现仅具有较低的统计显著性。  相似文献   

13.
周超 《经济与管理》2013,(10):76-81
以2005—2011年沪深两市1236至210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研究高管薪酬、公司治理以及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发现:独立董事在董事会的占比越大、CEO对董事会的影响力越大对高管薪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股权集中度、公司为国有控股、董事会持股董事会越多、监事会持股监事越多对高管薪酬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因公司治理引起高管获得的超额薪酬与公司业绩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许慧 《经济与管理》2009,23(6):46-51
通过对上市公司关联担保与股权结构以及公司治理的研究发现,作为第一大股东私人收益一种方式的关联担保与大股东持股比例呈负向关系,且独立董事和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关联担保有监督和制衡作用,董事会的会议频率对关联担保不具有监督作用。可见,加强董事会的治理能使第一大股东的私人收益行为得以抑制。  相似文献   

15.
公司治理、董事会行为与经营绩效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本对1996年12月31日以前上市的366家A股公司(包括同时发行B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绩效下降之后董事会的活动通常会增加。我们还发现在具有董事会非正常活动频率较高的年度及其以后年度,企业的经营绩效会得到微弱的改进,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董事会会议对于公司治理的涵义。但是,这一实证结果却未能有力地证明Nikos(1999)的结论,即董事会的活动(通常董事会的会议频率加以计量)是董事会参与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间接地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行为的低效率。  相似文献   

16.
管理层持股对公司盈余影响有“利益趋同”和“壕沟防御”两种效应。本文采用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7年至2010年样本,基于盈余持续性的视角,研究了管理层持股的利益趋同效应。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能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作用强于监事会。本文不仅丰富了管理层持股对盈余持续性影响的研究,而且获得了管理层持股“利益趋同”作用的支持性验证,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后“内部人控制”不再是制约管理层持股的制度障碍。本文研究支持上市公司和监管层积极看待管理层持股,并建议上市公司区别制定有效股权激励计划,通过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结构,更好地发挥管理层持股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尹筑嘉  黄建欢 《经济经纬》2008,13(2):105-108
从理论和逻辑上分析,股价操纵与公司治理之间应存在密切关系。笔者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价操纵案例,选取对照样本组并运用二项逻辑回归分析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表明,被操纵的公司不但在信息披露方面呈现出异常行为,而且在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等公司治理方面也出现了异常。这证明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与股价操纵行为存在着紧密联系。其启示是,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是遏制股价操纵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The board of director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It is an internal mechanism that controls and monitors the actions of managers and aligns the utility functions between corporate owners and managers. The board of directors performs multiple functions that concern, for example, the replacement of the managers, financial policy, the preparation of strategic plans and other actions that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any. The boar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since on the one hand it controls the actions of management and on the other it advises the management regarding the strategies to be adopted. In this study, 100 announcements regarding the appointment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of 100 Italian listed companies during the period 2012–2014 a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a positive reaction within 20 days around the announcement date. In four of the six time windows, 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s (CARs) are positive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positive reaction of the market would appear, however, to be linked more to the composition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than to the size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董事、监事及高管团队对企业创新战略的方向、组织和实施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他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变得必要和迫切。以2012-2017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分析企业技术董事比例和股权激励(分为高管股权激励和核心员工股权激励两个维度)对中国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司技术董事的比例越大,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越高;对核心员工的股权激励授予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越高;然而,高管股权激励授予比例与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并无显著联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董事、监事及高管团队对企业创新战略的方向、组织和实施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他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变得必要和迫切。以2012-2017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分析企业技术董事比例和股权激励(分为高管股权激励和核心员工股权激励两个维度)对中国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司技术董事的比例越大,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越高;对核心员工的股权激励授予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越高;然而,高管股权激励授予比例与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并无显著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