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倪源 《魅力中国》2013,(16):348-348,347
一个人需要梦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同样需要梦想。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充满梦想的民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立足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把自己的梦想同民族的梦想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民族生存与进步的前提条件,它不仅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过去的全部智慧和文明成果,而且蕴舍着它走向未来、实现新的不断发展的精神基因.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决定着国家发展的 战略走向,同时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国和平发展战略需要强大的文化实 力.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追求正义的民族,中国文化是一种真诚的和平文化,和平至上的文化传统和主张和平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选择和平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期盼中国梦     
潘伟 《上海经济》2013,(12):18-19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梦,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梦,整个中华民族的梦就组成了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确立的奋斗目标,向全国人民提出: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全面建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梦就在前方,路就在脚下.民心所向,众望所盼,中国之梦己渐行渐近.我们比中国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国梦,我们比中国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能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其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就是人民的梦、民族的梦.  相似文献   

5.
近现代以来,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两大根本任务.这两大历史任务,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鲜明主题之中.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中华民族命运的转折点,是民族走向复兴的崭新起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命运发生根本改变的标志性事件,是民族走向复兴的第一个里程碑;改革开放作为“第二次革命”,它的实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立于世界民族强林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近现代史上的这三次历史巨变,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引领民族复兴梦的进程,推动了民族复兴一步步地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6.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奋发图强、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因此,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和谐社会构建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图片新闻     
<正>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民族大家的梦,也是我们各民族自己的梦。中国共产党就是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着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2015年9月30日,习近平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  相似文献   

8.
摩罗 《环球财经》2013,(6):112-115
“中国梦”是在近代以来在反抗侵略、反抗殖民、反抗掠夺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国人民摆脱西方压迫、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坚强意志。中国梦既是谋求民族复兴的意愿,也是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探索与承担,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气质、价值倾向,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国际社会所抱有的责任心,使命感!  相似文献   

9.
全党同志的重托,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也是我们肩上的重大责任. 这个重大责任,就是对民族的责任.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后,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自那时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重庆与世界》2017,(2):4-8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现就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上的大国,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随着近代鸦片战争的爆发,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华民族由复兴走向了沉沦.主权、领土逐渐丧失,政治极端腐败,经济极其落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从此,无数中华儿女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为崇高理想,并为此不懈努力.早在辛亥革命时孙中山先生就提出过“振兴中华”的口号,这也是最早关于民族复兴的口号,而中国共产党真正肩负了民族复兴的使命,带领中华民族由沉沦走向了新的复兴.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复兴思想贯穿于中国社会时代发展的命脉,顺应了中国的发展趋势,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总结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历史教训,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从而更加坚定了我们走中国道路的自信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2.
前仆后继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0世纪初,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无数先驱者上下求索、英勇奋斗,但始终未能找到一条拯救中华民族的正确道路.祖国大地依烈列强横行、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相似文献   

13.
在长达14年的抗H战争中,中国人民以顽强不屈的抗争,经受住血与火的考验,创造和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极大地唤起了中华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团结抗争。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突出表现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中国梦"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伟大"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两会决策部署,脚踏实地,精诚团结,求真务实,敢于开拓,勇于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全部力量。  相似文献   

1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育人民群众汲取传统文化的先进思想,可以启迪人们的心智,并正确指导群众科学的学习、生活、工作实践的顺利进行,从而推动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优秀的文化孕育着先进的思想.中华民族向来十分重视和善于从优秀文化中获取先进思想,既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新时代,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加强人民群众先进思想教育,大力提高人民群众思想素质,这对幸福家庭、美丽乡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都具有非常深刻而又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针对当前人民群众思想状况,加强人民群众先进思想教育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海玲 《魅力中国》2011,(17):63-64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精神图腾和精神图标,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灿烂历史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劳动生活中凝结出的智慧结晶。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它的文化势必会潜移默化影响着其最小的社会单位,家庭。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家庭婚姻伦理以及模式出现了中西碰撞、新旧结合的现象。20世纪以来,尤其实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家庭婚姻关系还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文章旨在探讨中国的家庭模式、婚姻伦理和中国家庭婚姻关系出现的问题和原因,以启发人们运用中国传统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实现家庭婚姻关系的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17.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字是一种凝聚力.汉字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睿智、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的精神.教孩子写汉字,就是让他们去体验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9.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否则,民族复兴就是空想.九十七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一系列艰巨任务,就在于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而高度的文化自信,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八十年,是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救国图强真理、开辟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道路的八十年,是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带领人民创造辉煌业绩的八十年,是历经千锤百炼、不断发展壮大、以实际行动和辉煌业绩赢得群众拥护和信赖的八十年.八十年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结束了国家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走上了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康庄大道;是中国共产党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之时,顶住压力,砥柱中流,打开局面,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