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陈华妹 《财会月刊》2012,(36):81-83
非公开发行是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不完善而且股权过度集中,大部分学者着重于对非公开发行中是否存在着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进行研究。本文对国内外非公开发行利益侵占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述评,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1998年,我国开始允许上市公司采用增发方式进行再融资,之后增发逐渐超过配股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但当时的增发却仅限于公开增发。2005年10月,新修订的《证券法》首次明确了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证券的行为。同年年末出台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国外战略投资者可以通过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方式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3.
1998年,我国开始允许上市公司采用增发方式进行再融资,之后增发逐渐超过配股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但当时的增发却仅限于公开增发。2005年10月,新修订的《证券法》首次明确了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证券的行为。同年年末出台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国外战略投资者可以通过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方式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以后,通过证券市场以配股、增发或可转换债券发行方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的行为。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已经很少在证券市场上采用股权再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他们认为,上市公司在公布股权再融资(如配股和增发)方案时市场往往表现出负面效应,即上市公  相似文献   

5.
中小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是中小企业上市后股权融资的后续过程,研究中小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性质与特点,对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与壮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公司股权再融资发行方式和长期负效应两个方面着手,回顾并归纳了西方经典理论对股权再融资发行方式之“谜”,以及股权再融资负面效应即长期业绩恶化、长期非正常股票收益显著为负现象的解释。并结合中小上市公司的特点,提出了中小公司股权再融资发行方式和长期负效应方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孙刘玉  张涛 《财会月刊》2011,(18):32-35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股权再融资已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手段,为上市公司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方式主要有配股、增发新股及发行半股权半债权的可转换债券三种方式,而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的业绩表现一直是业内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以1999~2008年最近这十年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交通运输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三种股权再融资方式的业绩,为我国交通运输类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方式选择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2006年5月8日证监会颁布并实施《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来,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定向增发新股已成为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与西方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及规范的私募发行制度相比,我国资本市场仍比较落后,有关定向增发的政策还处于不断完善中,证监会为此曾先后出台的管理办法有《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8.
自2006年5月8日证监会颁布并实施《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来,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定向增发新股已成为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与西方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及规范的私募发行制度相比,我国资本市场仍比较落后,有关定向增发的政策还处于不断完善中,证监会为此曾先后出台的管理办法有《上市  相似文献   

9.
一、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中存在的问题(一)再融资资格虚假问题。《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对公开发行股票条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适当降低了公募增发、配股的财务指标要求。但准备进行再融资、而又不具备资格的上市公司而言,常通过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达到再融资及格线,实现其再融资的目的,骗取中、小股东的财富。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上市公司在再融资方面呈现较为显著的股权再融资偏好,文章对股权再融资过程中各相关利益主体的财富变动情况进行理论推导,以期挖掘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内在动因。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股权再融资,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东能够实现财富增值,这是控股的非流通股股东偏好股权再融资的动因。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一般被认为具有规模小、风险相对较大、成长性高等特点,本文从我国的内蒙古、新疆、宁夏回族、广西壮族和西藏这五个民族自治区的共93个上市公司中,按照一定标准,将其区分为中小上市公司和大上市公司。并按是否有股权再融资分为有股权再融资的和无股权再融资的中小上市公司和大上市公司,以期分析我国民族地区有股权再融资的中小上市公司的发行方式及特点,  相似文献   

12.
配股、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方式经历了由配股向公开增发新股,再到流行定向增发新股的演变过程,本文着重探讨定向增发对公司的影响,定向增发新股融资引入了机构投资者,可以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并且,相对于配股、公开增发新股而言,定向增发新股融资的手续更简单,门槛更低,因此,定向增发新股融资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财务与会计》2008,(6):47-49
主持人:股权再融资是公司上市后进行再融资的一种方式,一般有配股和增发两种。从理论上讲,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应该能够增加公司价值,但大多数研究表明,股权再融资的市场反应是负面的,即公告后股票价格下跌,实施后长期业绩较差。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2006年5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4.
为规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行为,保护投资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证券法》和《公司法》的规定,中国证监会决定于2006年5月8日起开始实行新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为保持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上市公司再融资功能处于暂停状态.新办法的出台,是监管层对广受关注的上市公司恢复再融资事宜做出的公开正面回应,表明我国证券发行管理制度按照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做出的重大调整.新办法对于配股取消了对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的要求,在这一点上要求有所降低,可以估计配股在今后仍然将作为再融资的重要手段.因此,本就我国上市公司配股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2~2007年三种主要再融资方式:可转债、增发、配股的融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探求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动因.对股权再融资成本采用CLS剩余收益模型计算,可转债融资成本取利率成本与内含期权成本之和,结果表明,在样本选取期间,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再融资成本低于股权再融资成本.希望以较为低廉的成本获取资金应该是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的动机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权益再融资的方式主要有配股、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等。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上市公司通过权益方式再融资的规模较以前年度大幅上升,权益再融资已成为上市公司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和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失效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上市公司对股权再融资有强烈的偏好,但股权再融资的扩张没有带来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同步增长,即股权再融资失效。本文从公司治理、中介机构、证券市场本身等方面,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失效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后,经过一段时间许多公司都再融资,解决上市公司发展的资金问题。而上市公司再融资后的业绩表现一直是投资者比较关心的问题。再融资以增发、配股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形式表现出来,三种再融资方式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总体规模,研究了上市公司再融资选择方式的特征,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方式进行了国际比较,得出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从单一配股转变为增发和配股并存以及具有股权融资偏好和增发偏好的初步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20.
定向增发也称非公开发行,指上市公司采用非公开发行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行为。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出现了定向增发的热潮。定向增发涉及新老股东的利益分配,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使得定向增发的经济后果背离了其初衷。大股东参加高折价的定向发行为其提供了坐享廉价股权的机会,发行定价自然成为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