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普遍现象,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息息相关,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变革,以及人民的切身利益,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问题。我国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有利条件,也带来新的挑战。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向城镇,从传统农业转向非农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辅相成,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重视和谐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机遇。本文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视角下,探讨农村劳动力构成变迁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两化”互动发展中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艺  刘后平 《农村经济》2014,(2):101-104
现代市场经济的产业发展需要资本与劳动力的有机结合,我国正在推进的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都面临着城乡劳动力分割问题。本文借助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对我国两化互动发展中的劳动力分割问题的内生性进行了分析,从劳动力和资本的互动关系中揭示了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根源,提出了立足于两化互动发展解决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关华 《农业经济》2008,(3):16-17
发展中国家最基本的特征是经济结构的二元性.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经济的二元性更为突出并且具有较强的刚性.随着改革的深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越来越突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应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步伐;推进乡镇企业改革调整,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健全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从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4.
《农民科技培训》2013,(8):10-11,14
农办科〔2013〕36号自2012年8月农业部办公厅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以来,各地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进行了有效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为进一步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深刻认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紧迫性(一)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放在三农工作突出位置加以落实。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是伴随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供求关系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新阶段,关键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新型职业农民是近两年来的"三农"热词,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原因在于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趋势日益加剧,"谁来种地"以及"如何种好地"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的突出问题,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  相似文献   

6.
矛盾与对策: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农村存在大量劳动力剩余;农民文化、科技素质较低,与城市居民及发达国家比较在存在较大差距。无论从新农村建设要求出发,还是从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角度来分析,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劳动力培养,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多途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造就新型农民,都是当前农村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 受地形因素制约,山区地块小、坡度大、基础设施薄弱,短时间内较难实现大规模机械替代劳动力,加之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日益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影响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经营的关键因素。探索有效劳动力约束下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的“度”,对推进山区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江津区现代农业园区138户花椒种植新型经营主体的微观调研数据,衡量区域环境及劳动力个体特征等多因素叠加影响下新型经营主体的有效劳动力数量,进而评价劳动力约束下经济—社会—生态3个维度新型经营主体的综合效益,并以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确定最优劳均经营规模,分析其规模经济。结果 (1)不同类型新型经营主体的有效劳动力数量具有明显差异,从多到少依次为农民合作社(13.03人)、农业企业(10.74人)、家庭农场(4.11人)、种养大户(3.15人);(2)不同类型新型经营主体综合效益差异显著,从高到低依次为农业企业(18.12)、农民合作社(13.66)、家庭农场(8.89)、种养大户(7.56);(3)研究区单个有效劳动力的劳均最优适度经营规模为2.64 hm2/人,兼顾不同经营主体的有效劳动力数量,户均最优适度经营规模从大到小依次为农民合作社(34.39 hm2)、农业企业(28.35 hm2)、家庭农场(10.85 hm2)、种养大户(8.32 hm2)。研究区当前达到最优适度经营规模的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偏少,仅15.9%,其中包括6.5%的农民合作社、5.1%的家庭农场、2.9%的农业企业、1.4%的种养大户。结论 随着花椒种植新型经营主体土地经营规模的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成本降低,与拟合最优规模的倒“U”型特征相符,即目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该文旨在识别有效劳动力约束下各类花椒种植新型经营主体的土地适度规模,以助于推动山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源于产业支撑,核心问题是实现转移劳动力的充分就业。使用实地调查和访谈法,搜集整理哈尔滨市阿城区的产业发展现状及资源基础;运用边际分析法,围绕劳动力就业安置的核心问题,估算出主导行业的就业弹性经验值;综合上述参数和估计结果,设计出阿城区新型城镇化的产业发展规划。方案表明:旅游业是最理想的安置部门,其次是建筑行业;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动力源于产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双轮"驱动,产业支撑体系构建的关键是顺利实现产业链延伸和优化,进而产生就业增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安置一般有两种路径:异地安置和就地安置,破题举措是农村剩余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二元化的管理体制,城乡间不平等的利益格局已经高度固化,使得规划落实受到诸多制度因素的制约。为此,从财政、货币和产业支撑角度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研究了介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后认为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历史的必然 ;二、我国现实的国情要求尽快实现劳动力转移 ;三、我国现行的政策为实现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有利之机。  相似文献   

10.
<正>《方案》的印发是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预示着农民职业教育正在向新型职业农民聚焦,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势在必行,同时也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将迈出突破性的重要一步。突破一:找准培养目标招生对象放宽到50岁农业部调查显示,我国农业劳动力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占全部从事农业生产人数的75.9%,平均年龄接近  相似文献   

11.
伴随我国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流动和转移的,在此背景下,我国农业面临经营主体缺失的问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可有效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主体缺乏的问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功能定位为我国农业现代化重要的组织载体。站在实然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新型农业发展面临着多元化困境。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可持续发展,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供给与执行;完善农村金融体制,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保障;完善农业社会化社会服务机制,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现代化加速运行,尤其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产生了重大的变革,中国农村需要面对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安置问题愈发严重。怎么将这些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其它生产部门,在安置劳动力保证社会平稳过渡的同时,实现农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市化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为研究我国的富余劳动力安置问题,从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改革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这一重要现实背景出发,分析目前与未来中国产生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安置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在产业不断优化转移的大趋势下以农村电商的发展为突破口,从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问题以及农村电商的发展出路进行了分析,得出农村电商将成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安置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改革开发30多年来,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这种城镇化是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主要内容。受制度、政策、城市建设、农村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具有不彻底性。这种转移方式,一方面减缓了城镇化进程,并弱化了城镇化质量;另一方面,不彻底的转移增加了转移成本,且压抑了消费需求。"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其核心在于将转移到城镇的农民工转变为市民。  相似文献   

14.
中央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变化的严峻态势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作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关乎农业农村发展方向性全局性的大事,要努力探索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路径。路径是方向也包含方略和方法,对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结合调研和思考,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关路径问题谈些看法。一、认识路径应该说,目前对"新型职业农民"概念的认识,以及基于各自认  相似文献   

15.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和独特的民族地区,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对促进就业和推动当地农牧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以甲玛铜多金属矿区为案例,分析研究就业状况和矿区产业发展与城镇体系建设中创造的非农就业机会,主要结论:甲玛铜多金属矿区及其周边地区正处于“人口红利期”;现行发展战略对本地劳动力吸纳度有限,背离本地丰富的劳动力供给市场;应推行就业创造战略,改善经济增长绩效;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分工与劳动力就业。区域发展对策:走可持续发展、多元化道路;资源适度开发与保护环境相协调;知识化改造及引资引智。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点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 ,农村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转移速度有所放慢。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困难的基础上 ,提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些对策 :强化教育培训 ,提高素质 ,增强农村劳动力择业竞争能力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实现城乡互动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中国粮食生产结构与实际需求不匹配,本文将农业劳动力数量和老龄化率引入劳动增强型生产函数(C-D函数),分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玉米、小麦和稻谷三大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粮食生产存在明显的"内卷化",这阻碍了粮食增产。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粮食生产劳动投入,推动粮食生产规模化与机械化,通过提高单产与种植面积促进粮食增产。此外,中国粮食增产尚处于依赖要素和资本投入阶段;从长远来看,在劳动力知识水平未显著提高的情况下,这种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加速机械、技术等现代要素的引入,促进我国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8.
新型化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本文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发展服务业、推动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新型工业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本文分析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一、培育培养对象我国农业生产投入方式、组织方式和生产经营方式变化,迫切需要解决培养造就一大批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问题。重点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根据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形势、农民的结构变化和农村人口的整体状况,选择有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意愿、有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性、有相应科学文化素质的务农青年、返乡农民工和新生劳动力进行培育。1.农村务农青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农民,关键是发展现代农业,造就一支生产方式标准化、生产技术现代化、生产商品市场化、生产装备设施化的农业生产经营队伍。针对当前我国农民老龄化、兼业化与素质偏低的现状,要实现传统农业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