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寅子 《环境经济》2004,(10):60-60
党的十六大之后,建设部相继颁发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和《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就加快市政公用行业的市场化进程,规范市政公用行业市场行为,推进市政公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一系列政策性规定。这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尽快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政公用行业市场体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任务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2.
城市市政公用行业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性行业,具有社会性强、不可替代行的特点。本文在回顾我国城市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历程的基础上,对其改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黄南平 《经济师》2012,(7):203-204
2002年以来,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和《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利好政策的陆续出台和落实,国内供水行业市场化改革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中,“区域供水一体化”是改革进程中呈现出的一朵青葩,上海、深圳、常熟等城市在市场化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对当地供水企业进行了一体化整合.文章结合项目运作实践,探讨中山市“供水一盘棋”战略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2002年12月国家建设部印发《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以来,国内燃气企业改革如火如荼。本文如实介绍了南通大众燃气公司改革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其成效,并建议企业在转型发展中继续深化改革,充分释放企业的发展潜力和改革红利。  相似文献   

5.
市场化是城市公用事业发展的方向和必由之路。2002年12月7日,建设部下发《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在市政公用行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随着电力、电信、公路等垄断性行业的市场化取得积极成果,中央政府和各地政府已经在加快公用事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共识,盘活存量资产和用市场化机制建设增量资产已成为各地政府的基本思路。公用事业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垄断性,需要特许经营。下面就通过哈尔滨太平污水处理厂BOT项目浅论城市公用事业的市场化之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用事业改革已经进行了10多年,2002年以《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的出台为标志,从大力推进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到今天,市场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应该继续推进改革;另一种对改革提出了质疑。质疑的原因在于:第一,改革触动了部分人员和机构的既得利益;第二,部分公用事业改革项目的不成功打击了有关方面对公用事业改革的信心;第三,医疗、教育改革的争论引起了人们对公用事业改革未来结果的疑虑。笔者认为公用事业的效率低下和投资不足是所有相关人员的共识,不改革公用事业将没有出路,改革是必需的,只是如何推进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自来水涨价呼声下的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毅敏 《当代经济》2009,(24):40-41
水务行业包括原水的生产与供应、自来水的生产与供应、节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这些业务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进入2009年以来,大量所谓的学者与专家开始宣传我国自来水行业亏损论,要求自来水涨价.虽然我国正式加入WTO来,城市公共事业这一计划经济的最后坚冰日益受到市场化冲击.作为市政公用领域内的水务行业走向开放、走向市场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是涨价不是解决之道.本文为此具体谈了自来水涨价呼声下的我国水务行业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市政公用事业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栽体.它在城市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虽然我国当前的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就对我国当前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1月1月1日国家放宽部分商品进口限制从2003年起,我国实行进口许可证的商品将从12种减少到8种。取消摩托车、照相机、手表、汽车起重机等商品的进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管理目录增加三氯甲烷、去甲麻黄。1月2日公用事业领域全面开放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该意见规定,市政公用行业实行特许经营的范围包括: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及公共交通等直接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和涉及有限公共资源配置的行业。上述经营性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公开向社会招标选择投资主体,由政府授权特许经营。社会资金、外国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市政公用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一些全新的技术手段、管理方法也在不断被推出.对市政公用施工进行有效地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同时对于降低成本、提高建设效率都有着推动作用,因此提高我国的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市政公用施工管理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当前市政公用施工管理的现状,同时提出了改善市政公用施工管理现状的一系列建议,与同行共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公共管理的职能逐步到位,水务行业单纯依赖政府投资或以政府为主体贷款开发建设,由政府直接经营的城市水务投资、运行、管理的传统模式已发生重大转变。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原来禁止外商投资的电信和燃气、热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网首次列为对外开放领域。2002年12月出台的《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社会资金、外国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结构”,“在市政公用行业中,由政府授予企业在一定时间和…  相似文献   

12.
陈凯 《经济学家》2008,(1):126-128
一、我国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体制问题. 1.我国三次产业中服务业的国有经济比重最高,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大 在我国市场化的进程中,工农业的改革推行较早并已初见成效.服务业全面的市场化改革始于1992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的颁布,推行时闻较晚且与工农业相比改革力度较弱.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服务业增长绩效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董洋 《环境经济》2004,(3):57-57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自来水、供暖在内的市政公用行业过去一直是由政府投资、建设和运营的。近两年来,中央大力推进市政公用行业的民间参与,这是一个战略性的举措,它涉及到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国有经济在市政公用行业中的比重将会有所减少,而市政公用行业又多为政府垄断型行业,这种变化使一些人担心会影响我国的社会性质和经济基础,担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一、对“公用事业”、“民营化”的基本认识 (一)公用事业的范围和特征 在我国现行的法规、规章中,对“公用事业”(public utdity)及其范围有着不同的界定。例如,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3年颁布的《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中所称的公用事业,包括“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讯、交通运输”等行业。在建设部2002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中,将“市政公用事业”界定为“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对公用事业的传统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促进了市政公用事业发展,增强了市政公用事业服务能力,提高了其服务质量与效率,使市政公用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境,如贪污腐败、失业与冗员、价格以及公共安全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十五"时期以来,从政治层面到经济层面,都为民营经济和民间资本提供了越来越宽松的宏观环境。2001年12月,原国家计委发布了两个文件:《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同时,建设部又出台《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这对于民间投资城市基础设施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4新年伊始,随着中国通信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一支新生力量--中国铁通应运而生.经国务院批准,国资委、铁道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将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移交国资委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相似文献   

18.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改革的基本目标.那么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福建经济市场化进程如何?在全国处于什么位置?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以来,不少学者在测度我国(包括福建)经济市场化进程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19.
罗建华 《大陆桥视野》2013,(4):91-91,93
目前,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市政公用管道建设也不断加速,各种规格和品种的管道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介绍了PE管材的优越性和在实际施工过程的施工方法,以及PE管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市政公用行业逐步走上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改革发展道路,并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按照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来衡量,这种改革仅是刚刚开始,还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并适时予以解决。据此,本文提出了完善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