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给所有有再次生育意愿的家庭提供了二次生育的机会,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女性孕育期与职业中断期的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对女性职业发展产生影响。本文以济南市企业女性员工为例,通过抽样调查与个案访谈的方式来探讨"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给企业女性员工带来的晋升、就业、自我提升等职业发展上的影响,尤其是因"全面二孩"政策所带来的职业上的困境,进而从国家、企业、个人角度出发对此困境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我国国情,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不同生育政策下的未来人口结构,并建立以年龄结构、城乡人口比率以及性别比率为指标的指标体系分析未来我国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我们的分析结果,给出了如全面贯彻落实二孩政策、提供二孩政策福利的人口发展合理化生育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生育政策、城市化率、出生率、经济发展水平为解释变量,建立我国总和生育率的多元回归模型,将该模型导入到人口发展方程中组建联立方程模型。假设我国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单独二孩"政策、"全面二胎"政策,分析三种情况下的人口变化,比较得出继续实行"全面二胎"政策,可以使人口结构会向平衡的自然更替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受市场需求低迷的影响,国内乳业增速明显放缓,至今仍未能摆脱颓势。而最近"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仿佛冬日里的暖阳,让寒风中的乳企看到了希望。但"二孩"政策对于国内乳企而言,真的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吗?无疑,全面放开二孩后,将有望迎来一波人口红利,让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大幅扩容。专家预计,"全面  相似文献   

5.
基于云南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人口预测,通过对比2011-2015年期间的实际人口数据和预测数据得出一个修正系数,并以此为参照将2016年的人口预测结果进行适当地修正作为人口预测基础数据.结果表明:云南自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实施,将在5年后的时间达到人口出生高峰,此后人口增长趋于减缓,并在2045年左右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劳动力人口规模在2026年以前持续增长,此后开始下降,劳动力人口抚养负担增加.“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速度,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还需从社会制度层面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带来的短期出生人口高峰,刺激了新的消费需求、扩大了城市就业空间,但也不可避免地对个体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影响,尤其是女性职工在事业发展方面可能会受到明显的阻碍作用,育龄女性劳动者完成生育后再次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重新择业,女性就业岗位开发、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等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自公布以来引发了专家学者及社会大众的广泛讨论和思考,其中“单独二孩”政策无疑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从计划生育政策发展历程、我国人口现状及“单独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问题将产生的影响三个角度进行阐述,意在使大家对新政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寻求在新的形势下的正确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7.
“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未来不仅能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还能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但是眼下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对女性就业的歧视也会明显的影响女性的职业发展.如何应对企业对女性就业歧视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需要从法律和社会的角度考虑,政府在公共政策上进行正确与明智的引导,增加“父育假”,平衡男女员工的生育成本,渗透男性在家庭中的育儿责任,法律也应向育龄女性照顾和倾斜.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人口形势进入21世纪以后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仍然没有改变,并且,我国人口的结构性问题日益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中国国情出发,结合"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对家庭生活状况、人口结构以及社会人口增长的利弊影响进行了浅要分析,并对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晓慧 《新远见》2016,(Z1):114-115
全面二孩政策来临,对于医院来讲,质量管理成为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2016年1月1日,伴随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正式落地,我国也正式迎来了"两孩"时代。对我国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来讲,不仅要提升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医疗技术,同时需要合理配置妇幼保健、加强儿童照料,尤其是妇幼保健机构、医疗机构也有了新的任务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全面二孩政策在积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为面临困境的女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深刻影响。分析目前我国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阐述全面二孩政策影响下,女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并提出改善女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伴随全面三孩政策的落地,中国越来越致力于促进生育,那表征为放松生育管控的生育政策调整会对中国劳动市场,尤其是已婚个体的劳动供给产生何种影响呢?这关乎生育配套政策的制定。为识别放松生育管控对中国已婚个体劳动供给的影响,全面二孩政策提供了一个准自然实验的机会。本文基于2014、2016、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方法 ,考察了全面二孩政策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第一年,全面二孩政策显著降低了已婚个体的劳动供给,大体上,在一个孩子的基础上,再多生育一个孩子,参与劳动的概率下降了9.3%。这一方面源于在缺乏社会和家庭照料下,生育对父母照料的刚性需求不可替代,另一方面源于生育带来了人力资本损耗下的工资率下降,进一步阻碍个人就业。进一步分析发现,首先,女性、农村户口群体、20-35岁年轻群体、家庭收入较低群体因为生育政策的放松,其参与劳动的概率更低;其次,全面二孩政策也降低个体的劳动时间,即在生育一孩的基础上,再生育二孩,个人周工作时间平均下降3.787小时;最后,随着时间的推进,全面二孩政策对劳动供给无显著影响,这也意味着当前生...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建立基于灰色预测模型和Leslie模型的人口规模、人口结构预测模型,分析了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规模、人口结构的影响,并从强化生育政策改革监督机制和完善养老保障体系角度给出了我国人口发展合理化的生育政策建议,对我国生育政策改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一、"单独"二孩政策实施背景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表《公开信》,从此"计划生育"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全国范围内严格实施。1984年我国开始进行生育政策调整,对"一孩"政策逐步进行调整,形成多样化的生育政策格局。这一政策格局的主要特点是城乡二元性,即形成了占全国人口35.4%的城镇地区和部分农村实施的"一孩政策",占全国人口53.6%的大部分农村地区实施以"一孩半"政策(即第一胎为女孩,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为主体的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会通过人口结构的改变,对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结构产生影响。基于经典的消费需求理论,利用2014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通过双重差分法(DID)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检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后,家庭消费倾向及其消费结构是否发生显著改变。研究发现:一方面,“全面二孩”政策并未显著提升或抑制家庭消费倾向。另一方面,政策的调整促进了家庭消费结构升级,尤其对城镇家庭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其中生存型消费占比下降,发展型消费占比上升。  相似文献   

15.
张冬敏 《价值工程》2011,30(26):321-321
本研究在测定陕西省独生子女规模与结构的基础上,结合生育模式、生育观念转变和育龄人口规模变动等情况,预测陕西省生育率变动趋势。研究发现:陕西省第一批独生子女已进入婚育高峰期;在"双独"可生二孩政策的作用下陕西省总和生育率将持续缓慢增长;"双独"二孩政策和育龄人口波动的合力形成了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因此人口计生将迎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1990—2015年浙江省人口普查数据为依据,结合浙江省的经济、文化等特点,对浙江省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后,育龄女性的总和生育率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建立人口年龄移算法与莱斯利矩阵方程相结合的预测模型,分析在不同生育意愿下,浙江省未来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及人口结构,这对推行人口政策,实现合理的人口结构和规模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居民对于二孩生育的意愿和行动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抽取了360个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的二孩生育意愿强;年龄越大,居民的二孩生育意愿越低;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越高,时间精力越多,居民二孩生育意愿越强。政府应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对女性的就业歧视,为二孩政策的落实做好经济、制度及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8.
孙茜 《新远见》2016,(Z1):44-45
医院开设"再生育门诊",不仅为高龄产妇提供更方便的精准服务对医院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也是一种提升。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激发了很多人对于再生育的渴望。公众普遍认为,"全面二孩"政策的正式实施,直接受益人群为70后家庭,即年龄在35~45岁的人群。但值得关注的是,这部分有再生育意愿的人群多属于高龄待产女性,存在更大的生育风险,尤其是第  相似文献   

19.
张雨晴 《河北企业》2024,(3):145-148
随着我国出生人口持续减少,我国社会的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除了育龄女性减少,生育意愿降低也是造成我国人口出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三孩政策的出台给予女性“能生”的权利却缺失让女性“敢生”的保障。针对目前在三孩政策下女性劳动者工作现状堪忧、母职惩罚严重、家庭责任分担不均以及国家责任缺位等问题,可以从承认照顾性劳动价值、增设男性产假和政府为企业分担因对女性保护性政策而产生的成本等方面来实现女性劳动权益保障,为女性创造更加可靠的工作和生育环境,推动中国社会向性别公正和平等进步。  相似文献   

20.
张艳 《人力资源》2024,(6):18-19
<正>为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2021年8月20日,我国开始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然而,三孩政策实施后部分女性就业难问题凸显。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生育政策下女性就业现状和影响女性就业的原因,探讨相应对策,以期推动两性平等及达成三孩政策目标。三孩政策下女性就业现状随着三孩政策的实施,首先对缓解人口老龄化,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但对部分女性就业产生了负面影响。《2023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指出,性别和婚育情况等要素对女性职场价值有很大影响。应聘时被问及婚姻生育状况的女性占比61.1%,远高于男性的21.5%。大多数女性认为遭遇职场不公平对待的原因在于生育,57%的女性认为生育是女性无法摆脱的负担,远高于男性的30.1%。对于晋升最大的障碍,25.5%的女性认为是性别歧视,明显高于男性的11.2%。因处在婚育年龄,被动失去晋升机会的女性占比高达23.2%,高于男性的10.7%。可以看到,与男性相比,性别和婚育是女性晋升的两大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