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我国现阶段流动性过剩成因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2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就这一现象形成原因做一评述,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必须尽快调整鼓励出口的外向型发展战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相似文献   

2.
覃东海 《珠江经济》2007,191(7):30-37
流动性过剩根源于我国连续10多年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特别是最近几年贸易顺差的过快积累。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办法在于调整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如果国家把缓解流动性过剩的政策重点放在贸易政策调整上,对广东经济负面影响的程度将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控制流动性过剩,防止资产价格泡沫和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已经成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分析各种政策对广东经济的影响可以为我们寻求有效的应对措施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泡沫——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问题。流动性过剩是什么,流动性产生的根源有来自国际的因素,也有国内的因素。流动性过剩严重影响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推动CPI指数上扬,造成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泡沫。本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泡沫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分析流动性过剩的影响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4.
流动性过剩的测量、根源和风险涵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明 《世界经济》2007,30(11):44-55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下的流动性过剩是当前世界经济最重要的特征事实。如何衡量流动性过剩的程度,流动性过剩的源头以及流动性过剩将给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体系造成什么影响,成为目前理论界的热门话题。本文利用狭义货币、广义货币、国内信贷与GDP的比率衡量了流动性过剩程度,并发现在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祖国大陆与台湾和香港地区、韩国等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动性过剩。发达国家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是实施了以低利率为特征的宽松货币政策,而新兴市场经济体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是外汇储备增加导致基础货币发行增加。流动性的国际传导刻画了当前中心-外围国际货币体系的特征。流动性过剩已经造成全球范围内的资产价格泡沫,并可能引发未来的全面通货膨胀。一旦流动性过剩发生逆转,将会给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体系造成严重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5.
2005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步入“高增长平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对外贸易增幅继续升高,国际收支顺差不断大幅上升,中国经济运行中也同时凸现出一个新问题,这就是中国经济中出现了以往少有的所谓“经济过剩”现象。一时间在中国,“商品过剩”、“产能过剩”、“货币流动性过剩”、“外汇过剩”,甚至“大学生过剩”等舆论四起,加上早已存在的“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使经济界、理论界普遍感到莫衷一是,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究竟怎么了”的疑问。  相似文献   

6.
李学良  石凤万 《发展》2007,(3):26-27
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如何用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如何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等等,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中国持续大规模顺差的现实背景,从国际收支顺差的流动性分配效应角度解释了中国银行业的流动性结构特征之谜,并利用微观面板数据检验了2001~2009年银行结售汇市场份额特征对信贷供给及银行贷款渠道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国际收支顺差的流动性分配效应是中国银行业流动性结构特征形成的重要原因,国际收支持续大规模顺差导致的流动性供给主要集中在大型银行;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形下,结售汇市场份额越大的银行,其信贷供给意愿和能力越强,对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反应敏感度越低。这种资金来源渠道的数量机制能解释中国银行业的结构性行为。  相似文献   

8.
尽管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但从今年一季度的情况来看,国际收支顺差、资金流动性过剩、资源环境约束——这三个制约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和长期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没有好转。[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尽管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但从今年一季度的情况来看,国际收支顺差、资金流动性过剩、资源环境约束——这三个制约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和长期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没有好转[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李国英 《特区经济》2007,224(9):212-213
流动性过剩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文章从持续的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双顺差"、外汇储备、居民储蓄、企业、政府储蓄以及国际投机性资本等角度分析了流动性过剩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政策制定者有需要了解流动性过剩的程度.本文在澄清了流动性过剩本质的前提下,提出了流动性过剩测度的方法,测度的结论是我国的微观流动性很长时期就一直处于过剩状态,我国宏观流动性有时是过剩的,有时是短缺的,过剩的时期多于短缺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定位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中国产业发展中的优先次序,在中国产业界、学术界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种从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的角度出发,认为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资金和技术相对匮乏,因此,中国应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依靠比较优势占领国际市场,获取最大利润,从而积累资金,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条件;而另一种观点则从动态比较利益和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入手,主张将产业政策的重点定位于扶植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此提升产业结构,培养产业竞争力。两种观点都有自身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但从长远发展来看,笔认为,第二种观点更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黄安仲 《特区经济》2008,(6):210-212
流动性过剩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对流动性过剩的概念以及流动性过剩对中央银行的影响进行论述,并给出世界主要国家处理流动性过剩的一些具体方法和经验,依此作为对我国处理流动性过剩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宏观货币流动性过剩的界定与判断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性过剩"这一说法随着投资市场的火爆渐渐被人们熟知,其相关内容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文章从宏观的角度着重对"货币流动性过剩"的界定和衡量进行了梳理。核心思路是:以流动性过剩的界定作为分析的突破口,试图从其源头及货币供求关系找到衡量流动性过剩的方法,同时又通过经济表现来判断是否出现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5.
众多人士认为,近三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大幅顺差导致央行被动投放了基础货币,这是造成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实际上,由于央行的对冲操作,在2004-2006年,基础货币的增长率可以说已得到基本的控制。至于为什么市场普遍感觉流动性仍然偏多,主要推动因素是货币乘数的持续扩大。一是商业银行两次不良资产的剥离,资产流动性明显增强,保持较少的超额储备比例仍能维持正常的经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流动性过剩的研究可以按经济部门划分为五类,即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货币流动性过剩、企业和公众的流动性过剩、市场流动性过剩和全球流动性过剩。不同类型的流动性过剩的概念、衡量方法存在很大差异。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产生与经济发展、储蓄投资模式以及金融结构等密切相关,鉴于此,对于目前国内的流动性过剩状况应采取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流动性过剩问题及其化解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性过剩引起了经济界的广泛关注,居高的楼市和沸腾的股市,成为流动性过剩的注脚.货币当局多次表示要把化解当前过多的流动性作为今后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化解流动性过剩问题,必须明白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才能找到相应的化解措施.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李勇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8):140-144
流动性过剩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凸现出来的经济现象.文章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外汇储备对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影响,得出我国流动性过剩与现行汇率制度和外汇管理体制下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带来的外汇占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要彻底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必须要深化汇率形成机制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流动性过剩是最近我国经济金融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较为突出的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过剩。流动性过剩在提高商业银行支付能力的同时却削弱了商业银行盈利水平,降低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该局面一直延续至今,文章运用相关理论对2007年商业银行流动性变动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雷建  宋烜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2):90-92,104
流动性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分析了形成流动性过剩的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的原因.对于流动性过剩导致了中国股市繁荣的现状,文章提出了防范股市泡沫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