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莉 《重庆与世界》2011,(7):61-62,80
从女性的历史角色、社会地位和身处的社会环境着眼,剥离《围城》作者富于暗示的语词、语气和充满幽默、讽刺的语言外壳,展露《围城》中人物的思想内核,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再认识,挖掘隐伏其后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
钱钟书在《围城》中成功地塑造了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这四个在主人公方鸿渐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形象,钱钟书通过对这四个女性对婚姻态度形象地刻划描写,从不同的角度揭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不同阶层和地位的女性对婚姻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种琳 《魅力中国》2014,(7):106-106
对于钱钟书的小说研究中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侧重于《围城》的研究,一种是侧重于男性人物的研究,本文针对这两种倾向提出了从女性人物入手分析钱钟书小说的观点。梳理了小说中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的形象,揭示了四十年代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存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的代表作《围城》,是我国现代文坛最负盛名的长篇著作之一。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围城》选材独特。用笔着墨极富匠心,作者对男女恋爱关系的描写更是让读者眼前一亮。《围城》独特的艺术成就,精美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在当时乃至现在仍旧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田雅 《魅力中国》2011,(3):111-111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写了方鸿渐这一追梦文人在事业、爱情、家庭等方面的悲剧命运。向人们展示了知识分子面对人生困境,不断做出选择,却依然是从一个围城逃进另一个围城。主旨在于表达文人的一种“临境羡境,得境厌境”的人生困惑与文人在无路可逃时,不断追梦,不停在逃所揭示的人生本质上的孤独感与隔离感。所以《围城》应算是一部文人的悲剧小说。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部优秀长篇小说,《围城》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出色的是比喻艺术的运用.该文就《围城》比喻的特点及文学作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张萍 《新西部(上)》2007,(7X):170-170,173
作为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部优秀长篇小说,《围城》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出色的是比喻艺术的运用。该文就《围城》比喻的特点及文学作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张强 《魅力中国》2013,(32):87-87
钱钟书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他学贯中西,融会古今,自成一家。对幽默,他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执着的追求。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围城》充分展示了他的幽默才华,体现了他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本文拟从比喻和对比两个方面分析《围城》的幽默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9.
《黑暗之心》中的女性有马洛的姨妈,贸易公司的两位看门人,库尔兹的非洲情妇和未婚妻.康拉德笔下的女性形象已经不是简单的普通女性形象了,她代表的是一种社会反映,对女性的社会反映.本文将通过对《黑暗之心》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女性的生存状况和社会地位,并且分析康拉德是否是名真正的“厌女症”的男权主义者.  相似文献   

10.
孔样霞 《魅力中国》2010,(15):34-34
本文主要从爱情、事业、婚姻三个方面对《围城》中方鸿渐的形象进行分析,从而了解这一形象的深刻、内在含义。并且透过对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物形象分析来提示我们现代人所处的“围城”。  相似文献   

11.
石锐 《魅力中国》2010,(10):57-57
《牡丹亭》自诞生以来,就特别受到女性读者的关注。本文试图在明清女性生活相对狭窄的背景下,勾勒出《牡丹亭》明清女性的社会地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牡丹亭》明清女性资料的梳理和作品的细读、分析,力图清晰展示她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状态;进一步探索《牡丹亭》对明清女性产生的影响,包括其情感模式对她们的启发和影响。喊出《牡丹亭》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  相似文献   

12.
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方兴未艾惹得生命产业倍受关注,知名不知名的公司都开始向这一产业进军,生命产业的诱惑已经到来? 《围城》里有句经典的话:"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生命产业的围城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3.
观点选登     
《上海国资》2009,(8):6-6
拷问衍生品《上海国资》2009年第7期——金融衍生品围城;中国有色:夺宝奇兵《环球企业家》2009年08月;通胀来了《小康·财智》2009年7月;巧实力主义《经理人》  相似文献   

14.
近现代中国由农业社会转向工商业社会包含着复杂的文化变异的内容,类似于神经末梢的个人生活选择,能够为人们认识中国的社会转型提供微观可辨的信息。《离婚》与《围城》客观地展示了与现代城市规则紧密相关的个人生活选择过程,把笔触伸向官僚机构、高等学府这类典型的现代城市生活格局,透过谋生求职、人情交际和婚恋生活这些基本的人生存在形式,剖析了家天下意识、吃请习性以及做媒情结对个人生活的侵蚀。这种对社会人生的审视涉及了民族文化的无意识领域,为寻找克服奴性的出路提供了又一个思想维度。  相似文献   

15.
称谓文化是一个社会文化和传统的体现。称谓语中“形同意异”的表达就会产生貌合神离的“假朋友”现象,这是翻译中的一大路阱,也是外语学习中的一个盲区。本文通过研究《围城》中由称谓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假朋友”的现象。来探讨其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李笑笑 《老区建设》2011,(12):30-34
作为钱钟书的代表作,《围城》历来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国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文化批判主题,"围城"的象征意义,小说的语言艺术等方面。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入手,分析和探讨方鸿渐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激烈冲突与斗争,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揭示方鸿渐的形象内涵。  相似文献   

17.
深受国内观众喜爱的演技派女皇李媛媛最近被诊断患有癌症。李媛媛是上海戏剧学院培养出的优秀演员,她以出色的演技和优雅的气质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爱,并且获得过“金鹰”、“百花”等多项影视大奖。无论是《围城》中的苏文纨,还是《上海的早晨》中的三小姐,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不久刚刚在全国播放完毕的电视连续剧《世纪人生》,李媛媛在剧中扮演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充分展现出了她独特的女性魅力和出色的演技。 记者在采访李媛媛的亲友时了解到,李媛媛在娱乐圈内人缘极好,大家都不愿谈及她的病情,只是衷心祝愿美丽、善良…  相似文献   

18.
《金色笔记》以女性的视角描写了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社会。面对不断涌现的社会问题、生存危机和体制改革等现实存在的矛盾,女性为自己的生存和命运不断抗争。在这一过程中,女性主义思想得以自我建构,女性对现实矛盾的抗争也以其独有的方式得以释放与解脱。  相似文献   

19.
《名利场》中的女性角色阿米莉亚·塞德利虽然相貌普通且资质平庸,但却是书中男性角色心中公认的女神。本文以《名利场》中的阿米莉亚为例,着力探讨19世纪男性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并指出形成这种虚幻化理想女性形象的原因及其社会不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梁珊珊 《新西部(上)》2013,(10):90-90,101
本文从中西方两位女性主义先驱所表现出女性意识的相似性角度分析了凯特·肖邦和铁凝的小说一《一小时之间》和《玫瑰门》。解读了两位女主人公路易丝与司绮纹在男权社会的顺从,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斗争。揭示出女性解放的必然与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