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和谐社会的构建不可能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之上.中国的反贫困是全球消除贫困的成功"范例",但中国消除贫困的任务仍相当艰巨.尤其是反贫困政策中的"双轨制"模式既凸现了中国政府反贫困绩效的局限性,又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所面临的最为重要的时代性课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城乡反贫困模式的并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本土化的民间反贫困行动开始在贵州出现.这种反贫困行动的创新能为聚集反贫困资源开辟新渠道,为高效率运作反贫困资源提供新路径,为推动贫困主体参与反贫困行动注入新动力,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反贫困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的内容,直接指导了我国的反贫困实践。邓小平反贫困战略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指导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反贫困的目标,"三步走"是反贫困的战略步骤,农村是反贫困的战略重点,改革开放是反贫困战略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负面效应如同经济全球化本身一样是客观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兴利除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欠发展国家应采取积极的对策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悖论.一是争取建立弱小国家平等地参与全球经济的机制,包括平等地参与制定游戏规则,制定自己的标准等;二是富国应为反贫困负起更大的责任,反贫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发达国家应在多方面承担反贫困的义务;三是增加经济全球的稳定节点.  相似文献   

5.
朱军  王亚文 《全国商情》2009,(2):10-11,26
社会资本是促使人们参加集体活动的规范、网络和社会制度.微观层面的社会资本是指社会个体通过社会网络调动社会资源的潜力.本文在对苦聪移民反贫困的实地调查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移民社会资本的提高在反贫困中的重要意义,并且认为结对扶贫制度、易地扶贫和提高受教育水平是提高移民社会资本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联结政府、市场、社区和贫困农户,已经成为了反贫困的重要载体。文章结合脱贫攻坚的现实背景,在梳理农民合作社反贫困和反贫困绩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合作社的反贫困作用机理,提出了农民合作社反贫困绩效的构成维度,以期为农民合作社有效发挥其反贫困内源动力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中国目前剩余城乡贫困问题大量存在的现状特征,既凸显了城乡反贫困政策中"双轨制"模式的局限性,也说明反贫困已到了全面调整利益关系的关键时期。应对中国目前的反贫困体制进行反思,对反贫困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应在国家政策层面上按照统筹城乡反贫困的政策理念,整合各方面资源,多视角关注贫困问题,推动管理体制、就业、社保政策等方面的综合联动改革,统筹规划和安排城乡反贫困政策,实行农村与城市反贫困并重,并加强城乡反贫困工作的互动。实施"预防性扶贫 救济性扶贫 开发性扶贫"三位一体式反贫困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反贫困是法律、行政、经济手段的三位一体,即法律手段反贫困是根本,行政手段反贫困是工具、程序,经济手段反贫是实质。贫困一定程度上是民法的必然结果,民法的反贫之路是行不通的。反贫困对法律机制的需求具有多层次性或多样性,需要宪法、行政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环境法及经济法的分工与合作。  相似文献   

9.
华正学 《全国商情》2009,(24):5-6,13
武义“下山脱贫”模式是一种“异地搬迁开发型”反贫困模式。该模式虽不在武义最早出现,也非武义独创,但却在武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自此蜚声海内外。本文通过对武义下山脱贫实践的具体考察后认为,该模式的出现符合反贫困战略演进的基本规律,实现了对新中国60年反贫困战略的五大创新,不仅取得了积极的反贫困成效,而且对反贫困战略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10.
甘肃农村贫困成因与反贫困模式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农村贫困的原因十分复杂,但根本原因在于长期封闭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甘肃省20年大规模扶贫开发的实践,成功探索了区域性开发扶贫、解决温饱的反贫困道路模式.新时期扶贫开发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打破传统农业封闭的模式,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扶贫开发途径,对甘肃农村反贫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贫困问题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包含着历史范畴与发展意义。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就秉承"消除贫困,达到共同富裕"的崇高理想。百年来,党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进行了大胆探索,先后经历了建党初期的陕甘宁试点、新中国成立后的艰难探索、改革开放时期的开发式扶贫实践,以及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战四个不同的反贫困阶段。期间凝聚出以毛泽东反贫困思想、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江泽民、胡锦涛扶贫开发相关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扶贫系列重要论述为主体的反贫困思想谱系,积累了大量以实践为基础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的实践探索、理论结晶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受到高度赞誉,作为世界现代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采取不同策略为人类所分享,为全球贫困治理、构建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反贫困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为世界反贫困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的扶贫制度设计主要是建立在道德人的人性假设基础上的,从而导致了扶贫过程中的权力不受监督以及民主的缺失,进而降低了扶贫绩效。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基于道德人的制度安排因扶贫实践中出现的各种不端以及腐败行为而失去解释力,使得以经济人的属性来看待政府扶贫行为成为必要。当前,重要的工作是建立和完善扶贫绩效评估制度、扶贫参与制度和扶贫权力约束制度,以进一步规范扶贫行动。  相似文献   

13.
执政党面临着如何执好政、掌好权,提升执政能力的考验。在此过程中,执政党需要一定的资源作支撑,来为执政目标服务。新闻媒体作为党的特殊执政资源,拥有丰富的信息来源、畅通的传播渠道、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在为执政党提升执政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引导社会舆论中的“议程设置”;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为人民表达意见创造好的公共平台;危机事件发生后新闻发言人的积极“发力”;舆论监督中的彰显良知和正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收入流动性、贫困代际传递与反贫困关系的理论研究入手,利用2000—2012年数据,选取新疆30个贫困县为研究主体,运用面板模型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三者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动态关系。研究发现:(1)从长期看,收入流动性、贫困代际传递对反贫困有显著作用,且收入流动性对反贫困的促进作用依赖于该县的贫困水平;(2)短期而言,新疆30个贫困县的收入流动性、贫困代际传递对反贫困的效果存在异质性。因此,建议制定以提高收入流动性和减少贫困代际传递为目标的对策和机制,并注重实行差异化措施来达到反贫困效果。  相似文献   

15.
贫困问题与反贫困在世界上普遍存在,本文结合当前我国贫困现状与反贫困理论,分析了贫困问题与公平发展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干预农村信贷资金配置是否有助于贫困减缓?这成为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中需要厘清的问题。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运用系统GMM对我国30个省份1988-2011年地方政府干预、农村信贷资金配置与反贫困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地方政府干预程度与贫困减缓存在非线性关系,即适度的地方政府干预将有助于贫困减缓,而过度的地方政府干预会形成地方政府干预陷阱,抑制反贫困效果;我国现有农村信贷资金规模有助于解决贫困人口的融资困境,实现贫困减缓,而我国的农村信贷配置效率处于低水平,对贫困减缓作用不显著;与地方政府经济干预较弱的地区相比,我国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较强地区的农村信贷资金配置的规模和效率对贫困减缓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众传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党报的发行量与赢利能力日益下降,传播力不断下滑,形势严峻。从性别路径看,可从传播者的性别平衡、传播内容的性别生存、受众的性别观照等三个向度,有效提升党报传播力,扭转党报传播危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