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产市场》2007,(3):71-71
武汉市土地市场建设经历的三个阶段:1992年~1998年,以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契机,推动土地资源管理向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并重管理转变;1999年~2005年,在土地一级市场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实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并以市土地整理储备供应中心成立为标志,建立了具有武汉特色的土地储备供应制度,市土地有形市场逐渐成熟;2005年至今,以市土地交易中心挂牌分设为标志,市土地有形市场平台进一步健全,土地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2.
陈皑  罗涛 《国土经济》2008,(6):29-30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是民生之本,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关系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了加强土地管理,200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2006年,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通过努力,土地违法行为得到一定程度查处,土地市场秩序有所好转。但土地违法行为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土地违法行为在一些地方还比较严重,土地执法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  相似文献   

3.
王莉  刘洪凯  杜宇航 《活力》2006,(3):63-63
一、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垄断存量土地 城市土地是城市政府的财政储备,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政府对城市存量土地的供应不能垄断,是造成城市土地供应总置失控、土地招拍挂制度难以推行、土地资产流失屡堵不止的首要原因。建立土地储备制度需依照法律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通过收回、收购、置换、征用等方式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并予以储存,以适应和调控城市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的一种经营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土地一级市场,政府控制了土地的批发权,这样才可以实现土地的招标、拍卖,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4.
时事聚焦     
《审计与理财》2007,(6):60-61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7月将启动,计划2009年完成。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说,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迫切需要,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任务,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新一轮土地调查,查清城乡每一块土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具体情况,建立和完善我国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实现土地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5.
土地调控的长效机制在于完善土地出让制度,加强土地监管,一方面保障市场对土地的需求,从供应端缓解房价居高不下的压力,另一方面,规范土地的配置及合理开发,以最大化发挥土地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兴军 《中外企业家》2014,(11):103-104
近年来,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信托公司的参与下,土地流转信托推动土地流转规范化,土地规模效益上升,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融资可获得性增加。但是,土地流转信托还面临着土地确权登记进度缓慢、流转风险高等问题。为加快我国土地流转信托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政府部门要加大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综合保障水平。信托公司要发挥专业优势,提高项目投资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有很多,其中土地是重要资源之一。我国土地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土地矛盾日益尖锐。作为油田企业,在占用土地上具有点多、面广、量大、用地性质复杂等特性,对土地的依赖性很强,如何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本人实际工作经验,首先简要介绍了油田企业土地管理工作常见问题,其次针对问题简要介绍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土地作为经济活动中重要的资源,是人类一切活动的载体和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城市土地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前提,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土地一直是城市规划保护和控制的主要目标。在城市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城市土地资源的配置方式至关重要。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方式直接影响城市经济功能和土地利用效率的发挥。一方面,城市土地资源稀缺性对配置方式具有特殊的选择性。另一方面,合理的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方式可以充分体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面临全新的国际环境,土地资源的配置,将置身于全球的大格局中,因此,借鉴匡际经验,使我国城市土地资源在动态的配置过程中,在更加自由、公平的环境中,能够产生更多的土地收益,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导致土地腐败有如下几方面的制度原因:土地政策的落实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土地管理中监察制度不完善,土地市场的配置制度不合理,地方与中央在土地政策上没有协调一致,土地的出让没有统一的程序和标准。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对策:一是完善土地运行机制,建立阳光土地市场;二是完善相应的监察机制和核查制度;三是利用审计制度的优势遏制土地腐败。  相似文献   

10.
周蓓 《房地产导刊》2004,(84):68-69
自古以来,人类对土地的利用一直以土地地表的平面利用为主,土地所有权的行使一般及于土地的上下。19世纪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地资源的日趋稀缺,使得以立体的方式利用土地成为世界各国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现代土木、建筑技术的进步,使得土地的立体利用成为可能。一时间高架铁路、高  相似文献   

11.
胡萃 《国土经济》2011,(9):28-29
在我国土地分类中,未利用地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包括未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其中,未利用土地指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难利用的土地。未利用土地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和其他未利用土地等。其他土地指未列入农用地、建设用地的其他水域地,如河流水面、湖泊水面、苇地、滩涂、冰川及永久积雪等地类。近年来,在国家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形势下,  相似文献   

12.
《土地管理法》第76条规定:“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土地管理法》第73条也针对非法转让土地的情形作出了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建设的建筑物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白铁英  蒋瑛珊 《活力》2008,(4):60-60
城市土地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载体,自城市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正在逐步增强,土地供应的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城市土地经营使政府财政收入逐步增加,也为政府大力改善城市的投资与居住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然而,随着各地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土地已开始变得越来越稀缺,城市政府对稀缺的城市土地进行妥善经营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土地级差收益是反映城镇土地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在城镇土地定级别的基础上,建立不同土地级别的土地收益模型,为快速.方便地评估城镇地价提供了可能,尤其是城镇基准地价。因此,本文从城镇土地级别单元土地收益样点入手,定量测算土地级别收益,建立土地级差收益模型,并利用土地级差收益模型评估城镇基准地价。  相似文献   

15.
孙丽  高原 《活力》2010,(2):151-153
由于我们国家的公有制性质,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土地这项财产的所有权只能由国家和农民集体享有。国家和集体垄断了土地的所有权以及土地使用权的供应市场,土地使用权是地产市场的唯一权利载体,具有实现土地民事流转的功能,土地流转可以分为初次流转和再次流转,  相似文献   

16.
土地使用证作为土地登记部分内容的副本,是土地使用权的法律凭证,必须由土地使用事法持有,妥善保管。但是,土地使用证遗失申报和补办的事件时有发生。为什么土地使用证会丢?据笔调查,土地使用证真正丢失的不多见。土地使用证“丢失”其土地使用主观原因有。  相似文献   

17.
基于秦皇岛市为例的土地收购储备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作为土地经济学的一个学科范畴,在规范调控土地市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秦皇岛市为例粗浅地分析了当前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是土地整理技术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是科学评价土地整理效果的依据,也是土地整理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土地整理效益内涵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界定,结合当地土地整理工作经验对国内外土地整理效益评价内容、方法、技术手段进行了评析,对今后土地整理效益评价体系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在土地例行督察工作中,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坚持“四项原则”实现“四大突破” 实现督察成果效用最大化,不仅是国家土地总督察对督察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土地督察机构追求的目标。几年来,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在土地例行督察工作中始终坚持敢于碰硬、突出重点、实事求是,实行边督察、边发现、边整改,在土地例行督察工作中实践“四个坚持”,积极探索土地督察成果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与“不为”的界限是法律,过则,权益得不到保障甚至触犯刑法,适则,权益方可得以实现,在《宪法》通领下,与土地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政策文件,就是土地在流转,开发和使用等过程中必须遵守,不可触及的“红线”. 土地市场逐步建立和开放的二十年,也是土地资产价值和效应日渐显现的二十年,然而,土地市场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违法违规,使土地权益人权益受损的案件,其中,有的是因为政府官员或土地管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直接触及“红线”,导致土地权益纠纷,有的不少事件或案件,则是因为当事人对土地法律法规及政府的理解不透或执行不力,以至在实践操作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这一现象,尤其要引起重视. 法治是土地市场健康运行的保障,土地法制宣传是一个长期任务,为此,本刊开辟《土地法苑》栏目,通过解析典型安全,宣传土地法律法规政策,渗透法制理念,解析违法行为症结,希望能够营造一个学法,守法,执法的市场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