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
石化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2002年,全国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石化行业位居整个工业利润增长贡献最大的五个行业中的第四名。目前,各股份制银行均确定石化行业为资产营销的重点行业。专家认为,银行在设计石化企业的资产营销中,应体现价值营销和风险控制的有机契合,并适当突出授信业务流程的内控要点。而作为石化行业类的企业客户,充分了解银行对于石化企业授信的内控要点,也有助于从银行获得必要的授信额度。  相似文献   

2.
近期在相关政府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密集对产能过剩行业明确叫停的背景下,各家银行不约而同地提出从产能矛盾突出的行业退出。本文件深入分析当把大量资金贷放到钢铁等产能过剩的行业中时,银行将面临的风险,以及对银行信贷部门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使银行业科学、合理把握信贷节奏,强化贷款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3.
当前经济形势下,国家实行适度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国家4万亿投资于基础建设,使信贷加速扩张,拉动水泥行业高速发展,但由于该行业属于"两高"行业,存在相当的落后产能,面临行业格局变化,同时受行业周期性波动因素影响,水泥行业在结构调整中的资金融通面临较大风险波动,因此,商业银行应该继续实行审慎的信贷投向政策,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为主"的授信原则。本文将对水泥行业信贷现状进行分析,并对银行信贷结构调整中面临的风险提出化解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期在相关政府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密集对产能过剩行业明确叫停的背景下,各家银行不约而同地提出从产能矛盾突出的行业退出.本文件深入分析当把大量资金贷放到钢铁等产能过剩的行业中时,银行将面临的风险,以及对银行信贷部门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使银行业科学、合理把握信贷节奏,强化贷款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5.
更为复杂、更具不确定性的外部宏观环境,尤其是混业经营模式下的风险串联为银行风险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我国当前信贷井喷,银行信贷呈现明显的国有化倾向,行业集中度高,地方政府在刺激经济大背景下的融资冲动和巨额融资现状无疑使债务风险凸显.此种状况需引起银行及监管部门的警惕.补充资本金、加强信贷组合管理、确定银行经营的恰当杠杆率和最低流动性比率、理性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防范银行风险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正>在行业周期性变化的过程中,银行系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目前资信良好的行业客户可能会在经年甚至一年之间发生较大的变化,这对于以信贷投放为主要利润来源的银行系统来说影响颇深。本文尝试对行业周期性变化的主导性因素进行分析,并对银行系统在行业周期性变化中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迹象,制造业经济存在"融资难"问题,商业银行面临的"资产荒"仍未得到缓解。通过对制造业上市公司Z值分析与财务状况情况分析,得出制造业中各行业违约风险等级,在此基础上,提出银行信贷投向策略,包括对制造业的中长期信贷投放行业、短期信贷投放行业及信贷投放退出行业,为银行开拓制造业信贷市场和控制信贷风险提供细分行业信贷投放政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括介绍了我国零售行业的发展历程、行业前景,结合零售行业的业态,阐述了主要细分业态盈利模式及其产生的经济基础,通过分析零售行业规模经济、类金融和类商业地产的三个基本行业特征,深入剖析了当前零售企业经营中蕴藏的内在风险以及由此产生的银行信贷风险本质.最后,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银行在零售企业信贷准入和风险防控时需考虑的六大关注要素.  相似文献   

9.
目前钢材市场融资资金量较大,钢贸行业授信风险逐步突显,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形成巨大风险隐患,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钢贸行业授信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提出风险管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商业银行在不断优化信贷投放行业结构以保障"供给侧"改革顺利进行的同时,更需推动自身发展、提高经营效率。本文以商业银行"三性原则"为基础,基于我国2008~2015年14家商业银行数据,研究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行业结构对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实证发现,样本期内各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波动较大,信贷投放结构对银行经营效率有较大影响。在转型时期,为提高经营效率,各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构建合理信贷投放行业结构,国有控股类银行需大量增加制造业、商业金融业等行业的信贷投放;非国有控股类银行需适当增加房地产业信贷投放;而对农林牧渔及信息技术业各类银行的信贷投放基本无需调整。  相似文献   

11.
目前钢材市场融资资金量较大,钢贸行业授信风险逐步突显,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形成巨大风险隐患,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钢贸行业授信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提出风险管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仍以银行业为主,银行业的风险关乎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而如果只关注银行间的风险,往往会忽视系统性风险的真实来源,即实体行业的信贷关联。鉴于此,本文首先运用矩阵法模拟了2008—2017年银行间市场的微观借贷数据,结合历年银行对实体行业的实际贷款,构建银行间、银行对实体行业的业务关联网络。其次基于复杂网络的视角,分析银行间借贷网络结构的变化,并动态识别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传染性银行、系统重要性行业,阐释其现实意义与内在关联。研究结果表明:中行、农行、工行、建行、交行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历年来系统性风险相对稳定;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为风险传染性银行,呈现出动态变化特征;制造业、交运仓储业、房地产业等是系统重要性行业,且行业重要性排名呈时变特征。因此,防控系统性风险,在关注银行间风险传染的同时,还需立足经济的全局视角,监控系统重要性行业,实现"稳增长、控风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以来,全国大中城市房价持续快速走高,银行业对房地产业的信贷投放也快速增加。为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中央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宏观调控的效果、房地产市场的走势、银行机构的应对措施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在对上述问题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当前银行房地产信贷的主要风险,提出了稳定房价,防范信贷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应对经济结构调整大局的重要手段通常是主动调节银行内部信贷结构。当前形势下,宏观经济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问题,而国家对于宏观调控的力度也在不断增强,各商业银行都出台了不同措施,以应对当前多变的经济形式。包括行业风险限额、行业底线管理以及"五项基本原则"等,但是怎样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怎样调节产业结构与信贷结构,这些都属于现如今基层商业银行必须直视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实际状况,对银行信贷结构的具体应对策略进行了系统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07—2021年中国30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就绿色信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绿色信贷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抑制作用。相对于国有银行,绿色信贷对非国有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力度更大。绿色信贷主要通过提高银行社会责任履行度及绿色声誉渠道来抑制银行风险承担,“绿色信贷—社会责任/绿色声誉—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渠道均有效。货币政策对绿色信贷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宽松货币政策会加剧绿色信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银行业竞争对两者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银行业竞争加剧会减弱绿色信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13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回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的实施既给水泥行业又给银行带来了良好机遇,但同时存在各种风险隐患。水泥行业领域作为国家严格控制的两高一剩行业,产能过剩已经显现,为及时掌握水泥行业信贷投入及风险状况,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各项政策的要求,银行有必要逐步下降水泥行业的贷款占比,进一步优化水泥行业授信客户结构,理性投放信贷资金,有效防范水泥行业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最大信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从严控制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发放.有效规避行业信贷风险和贷款过度集中风险。最新统计,去年底工商银行对11个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不良率平均为4%,比2005年6月末下降0.3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经营风险日益加大,银行的贷款风险也相应扩大。当前信贷资产中的风险贷款已占相当高的比例,它严重制约着银行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威胁着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那么,如何防范贷款风险呢? 一、要造就一个与银行经营特征相适应的信贷投入环境。 1、尽快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手段,避免新旧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宏观调控手段的旧印记现象的存在。当前,政府  相似文献   

19.
<正>3月以来,美国、瑞士个别银行接连暴雷,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对银行业稳健性的担忧,欧洲银行股遭抛售,已抹平了年初以来涨幅。文章分析欧元区银行业风险,指出当前欧元区银行整体表现较为稳健,但在经济放缓、持续加息、企业破产潮将至和信心危机等因素下也面临着盈利承压、信贷条件收紧、信用风险增加、融资成本上升及存款流失等风险。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的情况下,中小金融机构避开过度竞争,通过创新和发掘新型特色市场来拓展盈利空间,成为提高其经营效益的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济宁银行实施“蓝海战略”推行小微信贷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市场细分与准确定位是小微信贷业务深层拓展的基础,剖析后发优势下风险控制技术引进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