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高校中的农村贫困生而言,由商业银行经办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性缺陷问题,当前可以考虑发展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模式。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和教育部日前发布高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的,其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含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由国家实行代偿.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安排。  相似文献   

3.
王炳荣 《魅力中国》2014,(1):181-181
文章就国家推出的新的助学贷款品种-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杜荷 《发展》2011,(6):114-115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学生或其合法监护人,向家庭所在的农村信用社、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办理的无需担保或抵押的助学贷款。它是国家助学贷款的有机组成部分,享受与国家助学贷款同样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5.
国家助学贷款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然而自实施以来,由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本身、参与主体、外部信用环境不佳等一系列问题,致使国家助学贷款发展举步维艰.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设计,优化助学贷款信用环境,椎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探索有益于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的各种途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生源地助学贷款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供需失衡、贷款分配不科学等问题。解决对策:一是政府应积极承担违约风险;二是积极营造诚信文化并构建学生信用评价体系;三是加快生源地助学贷款立法,健全国家助学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学者对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银行应实行风险补偿并施行生源地助学贷款、高校对学生加强宣传引导、学生端正态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2007年全国首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江苏试点,9年以来此项工作已取得巨大成效,关键环节就是实行了以“预申请”为核心内容的贷款申请资格审查.本文将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定义解析着手,展现贷款申请的具体实施,分析当前生源地信用贷款预申请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提出具体的管理意见与行政建议,为今后生源地助学贷款预申请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落后地区国家助学贷款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落后地区高校贫困生比例大、毕业后就业率低、就业后普遍收入低,因此导致国家助学贷款需求量大而违约率高.文章在维持该地区国家助学贷款发放以保证教育公平的前提下,提出了扩大资金来源、进一步完善生源地贷款、有偿服务抵补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收费制度在我国高校普及实行,学生也面临着越来越重的学费和生活费负担,部分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再次面临辍学。因此政府积极实施大学生助学贷款,为大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子能够踏入校园求学提供了机会。但是,日益完善的助学贷款在实施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以西南地区生源地贷款的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了云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办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出应采用按收入比例还款、建立体系化的贷款制度和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等方法,促进云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明基 《发展》2003,(6):36-37
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甘肃省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相对缓慢,供求矛盾仍然比较突出。2002年,全省高校向银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人数和金额为6491人和3726万元,实际取得贷款的人数为4214人,金额为2157万元,分别占申请贷款人数和金额的65%和58%,有相当部分贫困生得不到国家助学贷款的支持。对此,在深入高校、经办银行、就学地、生源地就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后,对甘肃省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和问题做如下论述,并对进一步推进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制约因素和问题1.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性与政策性业务收益低、风险高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2011,(20):9-9
今年宁夏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全面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以及各类社会资助,使8千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顺利入学。  相似文献   

13.
杨佳 《魅力中国》2010,(36):174-174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科教兴国,加速人才培养,促进公平,使经济困难的优秀青年得以深造的重大决策。商业银行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国家助学贷款发放的主体。虽然国家助学政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无担保的国家助学贷款收回概率不确定,贷款学生信用缺失等现象屡屡出现,使得银行在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时顾虑重重,部分银行“惜贷”现象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4.
由于诚信教育与助学贷款分离,社会诚信氛围淡薄、助学贷款办理信用缺失等问题,影响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正确执行。必须通过经济资助与教育资助的循环,在校教育与离校教育的延伸,认清国家助学贷款特点,抓住教育关键时期,落实对贷款学生的自强教育、感恩教育、心理教育,推进国家助学贷款与诚信品质教育的结合,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和高校诚信教育工作顺利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史凌芳 《黑河学刊》2012,(6):105-106,109
大力开展生源地贷款,是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核心内容,真正改善贫困地区学生学习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高校的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确保国家助学政策既定目标的实现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杜文全 《中国经贸》2009,(8):167-168
高校助学贷款是国家资助贫困生的根本之计和推进教育改革的根本措施。本文从国家助学贷款的重要性出发,对目前高校助学贷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几条完善高校助学贷款机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重庆新闻     
《重庆与世界》2017,(24):95-96
黔江区部门联动助力学生圆大学梦。区教委、区民政局、区卫计委、区民宗委、区扶贫办等部门多方联动,整合泛海助学、少数民族青年才俊工程、“雨露工程”、金秋助学、“春蕾圆梦”、社会助学等10个资助项目,使“圆我读书梦”助学平台成为享誉渝东南乃至重庆市的“爱心品牌”。同时,认真做好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办理工作,圆贫困学子大学梦。(来源:黔江区教委)  相似文献   

18.
汤先问 《中国经贸》2009,(20):118-118
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较高,一直困扰着政府、高校和银行,直接影响到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在银行从事助学贷款管理工作8年,结合实际工作体会谈几点违约管理方面的看法供探讨。  相似文献   

19.
韩利 《魅力中国》2014,(5):189-189
诚乃立身之本,作为国家栋梁之才的大学生,更应有良好的诚信意识。本文通过对助学贷款违约原因和一个棘手的助学贷款案例最终成功还款的分析,指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和提高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有效性的具体措施,对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与管理以及做好助学贷款还款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助学贷款诚信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2000年国家助学贷款在全国高等院校推行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解决了高校部分贫困生的经济困难问题。然而,国家助学贷款中凸现的诚信缺失现象,又使助学贷款陷入两难境地。对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缺失表现和原因进行分析一有助于推动高校助学贷款工作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