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国家税务总局(以下简称总局)发布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以下简称《通知》)规定:1.企业对外捐赠,除符合税收法规规定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外,一律不得在税前扣除。2.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捐赠,应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视同对外销售和以非货币  相似文献   

2.
欧阳 《商业会计》2004,(12):24-25
2003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中,对企业接受资产捐赠涉及的所得税问题进行了重新规定。明确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需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依法计算交纳企业所得税。其中,对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需按接受捐赠时非货币性资产本身的价值确认捐赠收入、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对接受捐赠存货、捐出方代为支付的增值税额,  相似文献   

3.
王思懿 《商》2014,(41):156-156
企业慈善捐赠能促进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弥补政府职能的缺位,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形式。《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慈善捐助减免税制度,应当从捐赠税收优惠制度的形式优化,实行据实扣除和限额扣除相搭配的税前扣除方式,构建非货币性财产捐赠评估规则,扩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保有组织数量等方面完善激励性制度安排,同时从企业捐赠税收优惠监督机制的重构方面完善约束性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是国家出台的一项鼓励纳税人进行公益性捐赠的税收政策,纳税人在进行损赠的同时,允许按捐赠额的一定比例进行税前扣除.这们既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形成公益性捐款的氛围,又能适当降低纳税人的所得税负担.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通过公益性群众团体的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第124号)进一步规范了纳税人的捐赠行为,以及公益性群众团体接受捐赠的行为,加强了公益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本文就相关内容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lt;企业会计制度&;gt;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中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货币性资产,须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依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  相似文献   

6.
税收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有新规;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就业可享更多所得税优惠;关于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所得税处理有关问题明确;企业所得税执行中若干税务处理问题明确  相似文献   

7.
企业公益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制度是我国公益税捐赠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国情,联系实际,以对现有相关制度的探究和理解为前提,宏观上从制度具体构成体系,微观上从制度具体内容方面进行进一步分析,提出企业现行企业公益所得税捐赠扣除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接受捐赠资产按税法规定确定的价值,通过“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在“待转资产价值”科目下,设“接受捐赠货币性资产价值”和“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两个明细科目,以核算接受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的价值。“待转资产价值”是一个过渡性账户,按《小企业会计制度》和现行税法规定,企业应于受赠当期期末在当期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将接受捐赠的资产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并将“待转资产价值”扣减所得税后的余额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科目。  相似文献   

9.
李力  耿煦 《商业会计》2004,(8):27-28
近几年,税务规定中有关企业接受捐赠资产的涉税处理一变再变,特别是关于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所得税的处理变化较大,它不像货币性资产容易计量,存在自身的特点,如折旧、清算损益、处置价格较初始价值变动较大等因素,给企业正确计算当期所得税增添了难度。本文就受赠固定资产(不包括应征消费税的固定资产)在接受时、使用中、最终处置等涉及所得税的处理过程中,新旧规定对企业所得税赋的影响做一比较(如下表所示)。  相似文献   

10.
一、企业股权投资所得的所得税处理(一)企业股权投资所得是指企业通过股权投资从被投资企业所得税后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金中分配取得股息性质的投资收益。凡投资方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适应的所得税税率的,除国家税收法规规定的定期减税、免税优惠以外,其取得的投资所得应按规定还原为税前收益后,并入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依法补缴企业所得税。(二)被投资企业分配给投资方企业的全部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包括被投资企业为投资方企业支付的与本身经营无关的任何费用),应全部视为被投资企业对投资…  相似文献   

11.
2011年国家税务总局对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并发布了相应的文件《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本文主要对新管理办法和老管理办法进行了必要的比较,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新管理办法进行了深度解读,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国家税务总局对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并发布了相应的文件《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本文主要对新管理办法和老管理办法进行了必要的比较,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新管理办法进行了深度解读,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解析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新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梅  贾旻 《商业会计》2012,(9):36-38
2011年3月31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其中的政策变化,体现了税务部门对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的新思路.对于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同时也伴随着风险.本文通过对新管理办法与原管理办法的比较,对新管理办法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4.
合并方企业在吸收合并中取得了被合并方企业全部资产,包括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因此应该只确认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与相关合并成本(对价)公允价值差额部分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此外,企业合并在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中属于以盈利为目的的正常业务,相关所得税费用应该计入相关会计期间的损益。  相似文献   

15.
浅议会计政策在税务筹划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纳税筹划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总结出不同的方法,以下就会计政策在税务筹划中的运用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收入确认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收入确认既影响流转税也影响所得税。一般情况下,企业应该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选取推迟应税收入确认的会计处理方法,但是在所得税的减免期也要考虑提前确认的必要性。例如企业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捐赠收入金额较大,并入一个纳税年度缴税确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可以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如果在正常的纳税期,企业将非货币性资产  相似文献   

16.
闫慧慧 《商》2014,(43):204-204
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不仅仅是扣除额大小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国家政策性税收实践问题。本文从比较的角度出发,通过成本费用扣除、个人免税扣除和生计费用扣除等三方面与国际上部分国家所得税税前扣除进行比较与借鉴,以实现按照纳税人实际纳税能力纳税的目标为出发点,明确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的缺陷,完善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制度。  相似文献   

17.
<正> 一、接受资产捐赠的涉税规定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中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货币性资产,须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依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须按接受捐赠时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捐赠收入,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依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取得的捐赠收入金额较大,并入一个纳税年度缴税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可以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均匀计入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  相似文献   

18.
税收     
《商业会计》2015,(5):5
金融企业涉农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延续最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5]3号)和《关于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9号),决定延续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所得税税前扣除以及金融企业一般贷款  相似文献   

19.
<正>2011年3月31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以下简称"新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新《办法》就资产损失的追补较《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以下简称"原办法"),具有实质上的变化,本文就资产追补的税务变化及所得税会计处理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聂秀萍 《商业会计》2021,(7):99-103
公益捐赠支出的税前扣除政策体现了我国对社会公益事业的鼓励和支持。财政部、税务总局[2019]99号文针对新实施的个人所得税,制定了最新的公益捐赠支出税前扣除政策。文章以99号文为基础,结合最新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分析居民个人实际发生公益捐赠支出后,由于扣除所得项目选择顺序的不同而造成的税负差异,为个人扣除公益捐赠支出提供最优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