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蔡昉 《中国就业》2006,(6):9-11
一、科学发展要求统筹城乡就业 科学发展观主要表述是“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而统筹城乡就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2.
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改革,应突出“统筹协调”和“以人为本”两个关键 人类社会对发展观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经济发展观,即发展=经济增长。二是综合发展观,即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三是可持续发展观,即发展=今天的发展+明天的发展。四是科学发展观,即发展=今天的发展+明天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人类对发展观认识的最高境界。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深化农村改革的灵魂。其中,特别要贯彻好统筹兼顾和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3.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普遍现象。在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城乡“二元经济”发展失衡问题客观地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实现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必须解决城乡“二元经济”发展失衡问题,建立新的农民收入增长机制、确立新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4.
《审计与理财》2005,(2):62-62
1、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成为2004年指导我国全局工作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毕京福 《中国就业》2009,(10):43-45
胡锦涛同志曾明确指出: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增长是国家四大宏观调控指标之一。可以说,一个地区的就业状况直接反映这个地区科学发展的程度。特别是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就业工作的指导理念、管理方式和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6.
《中国就业》2006,(6):1-1
《中国就业》第六期重点报道了最近劳动保障部召开的全国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座谈会的消息。这次座谈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学习国务院36号文件和5号文件精神为主旨,研究部署启动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这标志着我国的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开始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统筹城乡就业对于完善我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就业制度、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就业形势看,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就业增加较快。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机会有限,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为解决就业问题,应借鉴国外经验,充分挖掘经济政策促进就业的潜力,利用社会政策分享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增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加快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也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和指导方针。为贯彻党中央这一重要方针,我们不仅要从理论和认识上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马占江 《活力》2006,(10):11-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理论创新。但实践看,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体制转换的过渡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地区还是把经济增长,特别是GDP增长作为发展的核心,仍然延续着传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重发展速度轻发展质量,重经济效益轻环境资源,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特别是一些经济落后地区,为了经济发展不惜一切代价,为了现实发展不惜祸及子孙后代。所有这些,都是现实的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而这种不适应的核心恰是领导班子和干部自身与科学发展观的不适应,由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思维理念和决策目标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及成因(一)中小企业融资呈现一低二高现象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中小企业所创造的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在增加社会就业、提高资源分配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增加出口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与其重要地位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相  相似文献   

11.
付永发 《活力》2006,(6):195-19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科学精神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它与人文精神一道共同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所以,我们要在科学发展、科学执政,以及全部工作中,让科学精神通过倡导来传播,通过实践来推进,通过坚持来强化,以科学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由于就业总量矛盾突出,就业工作主要着力于数量指标的就业再就业率。本文从目前苏州就业总量矛盾相对缓解、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态势下,结合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实际,提出质量就业的现实性、前瞻性的工作取向考虑;在质量就业的定义、社会价值、以及如何推进质量就业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背景下,以“服务人、发展人、提高人”等方面来具体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也是发展观的具体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已…  相似文献   

14.
就业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供不应求将是一个长期历史现象。解决好中国的就业问题,需要有一整套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衔接的政策措施,特别需要从总体上把握好就业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关系,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大力促进就业岗位的增加。"十五"计划纲要提出:"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采取非全日制就业、季节性就业等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提倡自主就业。""十五"计划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把就业工作的地位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认为,大力发展非正规就业,可以有效增加就业岗位,充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就业》2008,(1):21-25
让农民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让农民与城里人一样享受平等的就业待遇,这是我国农民世世代代的梦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就业.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去年初,按照国务院要求,劳动保障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四部委联合成立了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指导小组,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27个城市进行试点。一年来,各试点城市围绕“开发就业、平等就业、素质就业、稳定就业”的目标,开拓创新,积极推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久前在成都召开的全国推进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各地的实践经验精彩纷呈。这里仅刊登几位市长的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信息集锦     
我国应选择“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编的第17期中国国情分析研究报告认为,我国劳动力资源占世界总量26.3%,而资本资源占世界总量的3.4%,这就决定了中国应选择“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联合国计划开发署提出,创造就业的增长政策应根据不同国家国情的发展阶段,选择最具潜力的创造就业领域,实施有利于就业的激励政策和适当干预劳动力市场的政策.目前,迅速提高教育质量在我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已经保持了连续二十多年的经济高增长,但经济的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的同步增长。本文从产业的就业创造能力不足等三个方面分析原因,最终得出结论:只有提高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才能既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又不影响经济增长的步伐,实现就业增长和人均实际产出增长并举。  相似文献   

18.
王新建 《中国就业》2008,(12):50-5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古已有之,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作为民生之本的就业,在苏州经济发达、就业总量矛盾相对缓解的地区,如何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质量,让就业者享受职业生活的幸福,是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就业工作当前及今后值得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如何促进小企业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从某种程度上看,经济转轨到不到位,要看小企业发展得好不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果培育不好小企业,恐怕也很难培育出大的跨国公司,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企业发展比较迅速,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小企业吸纳就业和再就业人员的作用更加明显,面对21世纪,我国如何进一步提高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如何利用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就业的有效增长,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数量占我国企业总数99%,广大中小企业创造的GDP占全国的60%,提供的税收占50%,外贸出口占68%,提供了75%以上的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