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彭琦 《新金融》2007,(12):31-34
商业银行的业绩主要取决于其经营效率和竞争力。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银行经营效率的整体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为清晰刻画出转轨时期我国银行X效率和规模效率变迁的轨迹,本文采用SFA随机前沿方法,构建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对银行X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对银行效率整体格局的变迁做出总结。本文认为,今后银行的业绩水平将更加依赖于经营效率和竞争力的提高,而“流程银行”的改革、治理结构的完善等一系列战略举措也正符合当前银行降低效率损耗,提升业绩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比了参数分析法和非参数分析法在测定银行效率中的优缺点,在考虑数据可得性和研究方法的可接受性之后,选择了DEA模型。但其C2R方法不能进一步识别相对有效单元,因此本文运用SE-DEA模型加以修正,重新得出了综合效率值,并对此进行了分析,说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牛艳梅 《云南金融》2011,(4Z):18-19
本文对比了参数分析法和非参数分析法在测定银行效率中的优缺点,在考虑数据可得性和研究方法的可接受性之后,选择了DEA模型。但其C2R方法不能进一步识别相对有效单元,因此本文运用SE-DEA模型加以修正,重新得出了综合效率值,并对此进行了分析,说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刘亚  杨大强 《济南金融》2008,(11):28-32
商业银行效率反映了银行的综合竞争力,是最具综合性的银行业绩评价指标。商业银行效率包括规模效率、范围效率、前沿效率(X—效率、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本文对国外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主要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当前,我国对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应积极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加快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了2001-2008年15家商业银行在考虑不良贷款情况下的效率值,并分析了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民生银行的效率值排名第一,并连续6次处于生产前沿;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值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抵御风险能力、资产规模、不良贷款率、产权结构等都对银行效率具有显著影响;GDP增长率、CPI增长率、货币供应量和资产配置情况对银行效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效率反映了银行的综合竞争力,是最具综合性的银行业绩评价指标.商业银行效率包括规模效率、范围效率、前沿效率(X-效率、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本文对国外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主要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当前,我国对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应积极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加快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叶仕良 《金融与经济》2015,(3):20-22,89
控制风险与提高效率是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面临的两大问题,本文采用随机前沿法(SFA)测算了2003~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并分析其动态变化及原因,然后研究了银行效率和风险承担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效率与风险承担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商业银行适度增加风险承担有助于提高银行效率;另一方面,产权制度和宏观环境对银行效率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效率的实证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竞争是开放条件下银行必须面对的生存法则,对即将与外资银行展开全面竞争的中国银行业来说,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是要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而竞争优势本质上是效率优势,也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增加收益.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1994~2002年的规模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引入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和Cobb-Douglas成本函数并对两者进行了假设检验,估计出了各大银行的规模效率;在此基础上指出,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长期存在的规模不经济,表面上源于规模大、人员机构多,实质则是隐藏于它们背后的国有产权制度安排和金融领域的长期垄断.  相似文献   

9.
在中介法观念的基础上建立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具有时序动态视角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06-2010年间我国16家上市的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中国有银行的经营效率明显低于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的经营效率,而中国农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表现尤为不理想,位于各上市银行之末;最大序差显示,16家商业银行中处于稳定发展状态的有6家,亚稳定发展状态的银行有8家,光大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这2家银行的经营效率变化较大,处于跳跃式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0.
田美玉  黄晴 《时代金融》2008,(12):60-62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有许多银行都纷纷引入外资参股,外资并购的交易额不断扩大,并购速度呈加速发展状态。本文运用现在主流的效率分析方法——DEA方法,通过分析2000年到2007年我国9家不同性质的引入外资参股银行的实际数据,计算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探析引入外资参股对我国银行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与股份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生产资源配置日益优化,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改革的成效总体上来看比较明显,无论是从单个年度的静态效率指标变化还是从动态的Malmquist指数计算的效率改进情况来看。都显示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从具体的各项效率指标的对比来看,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仍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单纯从每家样本银行的具体效率变动来看,也都呈现出波段式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是中国加入WTO十周年.十年来,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程度明显提高,保险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外(合)资保险公司46家,世界上主要的跨国保险金融集团和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已经基本进入我国.2009年,我国外(合)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458.02亿元,与加入WTO前相比增长了约4.7倍.本文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能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以及为投资者提供满意的回报,并关系到资本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借鉴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筹资效率、配置效率和治理效率三个维度的融资效率评价框架,以陕西省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熵值法对上市公司融资效率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发现目前上市公司融资效率整体水平较为低下、提升缓慢,建议从提高上市公司资金运营能力、调整公司资本结构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性变革,并藉此提升上市公司融资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选取16家上市银行2008-2013年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得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五个主要的效率指标:技术效率、技术水平、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变化。随后按照外资参股比例的高低分组,运用Tobit回归模型,研究宏观经济环境、公司治理等因素对商业银行以上五个效率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资参股比例较高的商业银行而言,较窄存贷差的宏观环境能凸显其技术优势;中等外资参股水平的银行需增加人力投入以获取效率提升;对于低外资参股比例银行,应扩大所有者权益,找到资金投入的合理规模。  相似文献   

15.
基于企业资源禀赋差异,在行业视角下利用共同前沿DEA方法对中国35个工业行业2008-2014年的环境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工业企业平均环境创新效率波动上升但仍然偏低;环境创新效率存在行业异质性,技术依赖型行业的环境创新效率最高,但能源依赖型行业的环境创新效率整体提升幅度最大;各行业效率损失原因各有侧重,需明确效率损失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6.
经济效益审计在企业乃至政府中的作用正逐渐显现,而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则是影响经济效益审计效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以经济效益审计方法为切入点,首先通过阐述经济效益审计的含义,引申出其方法与传统审计方法的异同;然后结合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的各种应用条件,对各种方法的具体使用进行详解;最后汇总概括本文主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X效率理论是近20年来在西方经济学界兴起的经济理论,它对于我国加强银行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银行业逐步对外开放,尤其是加入WTO之后银行业保护期的日益临近,银行业的改革也进入到了关键时期,如何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绩效和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银行业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提高银行业的成本效率,将是政府和银行业改革者面临的当务之急。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和成本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其结果。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examines equity accounting adoption by Australian companies before and after standard AAS 14 (1984), the first standard on equity accounting in Australia. To bypass a legal constraint, AAS 14 and its successor ASRB 1016 (1989) required that equity accounting of associates appear in supplementary disclosures (third-column or footnote) and not in consolidated accounts. Before AAS 14, extensive voluntary adoption of equity accounting occurred in consolidated accounts. Equity accounting adopters from 1971 to 1989 were matched in their adoption years with companies that could have used equity accounting but did not. Throughout, equity accounting adopters' EPS tended to be declining and equity accounting adoption tended to increase reported earnings. After AAS 14, adopters showed equity accounting via a third column if it increased reported earnings but in footnote disclosures if it reduced reported earnings. Leverage is associated with adoption before but not after AAS 14, perhaps because the standards required equity accounting in supplementary disclosures which had no impact on borrowing constraints, while no such restriction on equity accounting existed before regulation. Pre-AAS14 adopters tended not to be audited by large audit firms. Adopters after AAS 14 had higher ratios of investments in associates to total tangible assets; before AAS 14 they did not.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equity accounting being adopted opportunistically; there is limited evidence to support contractual efficiency motives.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个人所得税后续改革中必须考虑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扣除额宜实行分地区浮动制度,而扣除额的调整必须与扣除方式的改革相结合才具有实质意义。从目前的征管实践来看,加强个人所得税管理、有效控制税源是确保改革目标实现的关键。此外,单纯追求个人所得税的公平功能而忽视其效率的作用,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也不符合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rocess of banking integration in the EU15 countries and the Eurozone by testing for convergence in bank efficiency among commercial banks. We use a two-step approach: First we estimate efficiency by applying an innovative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that treats banks’ non-performing loans as an undesirable output. Second, we apply the Phillips and Sul (2007) panel convergence methodology to assess the convergence process in European banking. Our results indicate an overall decline in efficiency and no evidence of group convergence follow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However, we find the presence of club formation with typically weak convergence. The heterogeneity displayed by the transition parameters for the individual countries and the notable decrease in competition levels post 2008 highlight the impac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