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雪松 《中国西部》2012,(12):15-17
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时,我得知他班上有几个孩子早在幼儿园大班,就已经开始学"奥数"了。起初,我不以为然,继续按着我对教育的理解,让孩子逗留在本来就该属于他的"玩"的世界。没有什么比看到孩子开心更让我开心的事情了。可是三年级开学后的一次考试,给了我和儿子当头一击。至今,儿子放学  相似文献   

2.
贾楠  茅于燕 《中国西部》2012,(12):103-105
孩子会不会有社交障碍?提问妈妈:殷瑛我的儿子四岁了,在幼儿园上小班,他有两个好朋友,他们总是在一起玩并且儿子大部分时候做主角。由于他们玩的时候,有时不听老师的指挥,老师把他们分开,最后还是到一起,我希望儿子的好朋友很多,交往比较广泛,具有合作精神,请问这样会不会造成以后社交障碍?并且和更多的小朋友成为好朋友?  相似文献   

3.
<正>前几天去同事家,见两个小孩子玩得很开心,可是不知为什么,两个孩子忽然就厮打起来,一个抓破了另一个的脸,一个咬伤了另一个的耳朵,他们俩哭叫着扭作一团。大人们急忙把两个孩子分开,受了伤的小孩子哭得天翻地覆,发誓"再也不和他玩了。"大人们闲聊着,没多久,两个孩子的眼泪还没干,就又凑到了一起,起初还有些生疏,转眼间就开心地笑起来,大人说,小孩子"没记性",一回头的功夫,  相似文献   

4.
回家路上     
天快黑了,我才来到公交车站。离开车时间还有几分种,司机的小儿子坐在驾驶位子上玩着,司机正在车外和拎着保温饭盒的妻子说话:“叫你别来偏来,还把他也带来,这不,送来也没时间吃了啊!”车开了,乘客暂时只有我一人。温馨的家庭对话填补了车厢的空荡:女人絮叨着晚饭的菜式;幼儿园老师对儿子的评语;儿子说长大了要为爸爸买一辆车。还有刚才在家里熨衣服,儿子也要帮忙,结果母子都被烫了。听到这里,司机回了一下头看看妻子的手臂,嗔怪地说:“快搽药!这样的事情等我回去做吗?”“妈妈,爸爸怎么不吃饭啊?”依偎在妈妈怀里的小儿子忽然说。妈妈逗他:…  相似文献   

5.
前段时间,电视里热播某种英语电子词典的广告,江西的亲戚为了让其上初一的儿子学好英语,打电话托妻子代买一个。妻子看电视广告里说得确实很好,就上街去买了两个,一个寄往江西,一个给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用。两个小孩子拿到了这种电子词典后,都高兴得不得了,可是没过几天,都扔进抽屉让它睡大觉。问儿子为什么不用它,儿子说,跟英语课本根本不同步,哪有广告中吹嘘的那么好。  相似文献   

6.
流沙 《西部人》2005,(2):11
孩子两周岁了,该不该让他上幼儿园,权衡了许久无法定夺。我在纸上写了上与不上幼儿园的种种理由:假如上,他年龄太小,大小便无法自理,不会自己吃饭,不会确切表达自己的意思……然后他会不停地哭。假如不上,他仍然会怕陌生人,不和同龄人玩,不说普通话,无端撒娇……我无法取舍。于是,我不快乐。和同事说起孩子,同事说:“孩子啊,不能太宠爱了,要爱只能爱在心底,我的儿子,十八个月就上幼儿园了。”于是,定下来,让孩子上幼儿园。第一天,教室里已成为哭的海洋,所有的孩子都在哭。我和许多家长躲在教室的外面看,儿子也在哭,无助而无望地哭。此刻,他…  相似文献   

7.
大卫 《走向世界》2007,(22):93-93
西晋王朝最喜欢摆阔,皇帝司马炎带头,他光后宫佳丽就有一万多人。大臣们无法跟皇上比女人,相互之间就比钱财。当时可以上福布斯的有三人,一个是掌管中央警卫队的中护军羊琇,一个是晋武帝的舅父、后将军王恺,还有一个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散骑常侍石崇。石崇的老爸叫石苞,临死时,把财产分给另外几个儿子,惟独没有分给小儿子石崇,石崇母亲不明就里,就跟石苞理论去了,说老石你偏心眼,怎么不给齐奴(石崇小名齐  相似文献   

8.
超级思维     
《发展》2014,(2)
正一个刚退休的老人回到老家,在一个小城买了一座房住下来,想在那儿宁静地打发自己的晚年,写些回忆录。刚开始的几个星期,一切都很好,安静的环境对老人的精神和写作很有益,但有一天,三个半大不小的男孩子放学后开始来这里玩,他们把几只破垃圾桶踢来踢去,玩得不亦乐乎。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于是出去跟年轻人谈判。"你们玩得真开心,"他说,"我很喜欢看你们踢桶玩,如果你们每天来玩,我给你们三人每天每人一块钱。"三个小青年很高兴,更加起劲地表演他们的足下功。过了三天,老人忧愁地说:"通货膨胀使我的收入减了一半,从明天起,我只能给你们5毛钱。"  相似文献   

9.
三十而立     
清秋 《今日重庆》2008,(10):1-1
三叔是农村人,我儿时常跟在他屁股后面一起玩。他小学只读了四年级,文化不高,个子也比我矮,但辈份比我高,不管是教我捉泥鳅、摸黄鳝,还是掏斑鸠蛋,说话的口吻总是居高临下,好像他的话就是“圣旨”,容不得我半点违抗。  相似文献   

10.
余热     
前几,多半由于糊涂,少半由于积习太深,我对那份不起眼的“工作”干得蛮认真。说“工作”,只是沿用习惯,就其属性来分,大约该归于孩子们的“游戏”一类。因为,其一,我玩得确实极其开心,和童年时代上树掏鸟蛋,下水逮均纠没两样;其二,谁也不管我,也没人要我管,我是独来独往,天马行空;其三,一粥一饭,一丝一缕,不足为虑,衣食温饱,比上不敢,比下略足。有道是好景不常,美梦难再。在现如今社会,一个人不请世味,秀才人情,难免出岔子。有朋友同我在一个单位“游戏”,他视我B复一日,年复一年,孜孜及玩,欲罢不能,便向我…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到伊尔库次克市去,是1957年夏季,那时候还是苏联的伊尔库次克州。那一年开始反右,高校有两个半月的放假。我就读于沈阳俄文专科校,班上有一个同学是伊尔库次克市人叫别柯夫。别柯夫要回去度暑假,邀请我跟他到伊尔库次克玩,也邀请同班的日本同学小宫纪元。小宫纪元的父亲(当时在我校任教)不同意他去,结果只有我同他走。我是这样想的,跟他到伊尔库次克去,比回福建家里还近得多,车费别柯夫要负责,不成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2012,(21):101-101
美国作家迪·恩·帕金斯有一篇著名的短文,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儿子走上前来,向我报告幼儿园里的新闻,说他学会了新东西,想在我面前显示显示。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把还不该他用的小刀,又从冰箱里取出—个苹果,说:“爸爸,我要让您看看里头藏着什么。”  相似文献   

13.
热心哥老张     
老张的老婆长得不高,性格却很要强。她跟老张吵起架来,一点也不示弱。老张吼,她就喊,老张发狠戳她两下,她会如法炮制,搂住老张咬上两口。老婆跟老张斗气,不为别的,说白了就是因为老张太热心,喜欢帮人办事。运种热心在老婆看来有些"狗拿耗子"的感觉。老张是个能耐人。虽说他的职业就是个玩方向盘的司机,但他玩得跟别人不一样。  相似文献   

14.
为苍老干杯     
鲁秦儿 《中国高新区》2014,(10):180-180
正有多少半道分散的夫妻,能同苦不能共甘的有之,能同甘不能共苦的也有之,可是他们却能不管是甘还是苦一路走过来,这份难得的坚持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不可得多得的幸福。周末跟老公去一家餐厅吃饭,在等待上菜的光景,无意中看到用餐的一对六十多岁的夫妻正在用两杯雪碧干杯,他们脸上溢满温暖的笑容。喝过雪碧后,男的夹了一筷子鱼到碗里,把鱼刺反复地挑干净了才放在女人的小盘里,女人欣然接受,甜蜜地吃起来。  相似文献   

15.
正9月1日下午,在宁波市海曙区广安养怡院初见虞水晶,很难相信她已经96岁高龄。从她那一头被梳理得一丝不乱的银发,就能看出虞水晶在这里被照顾得很好。她衣着得体,精神矍铄,跟记者对话时思维清晰,反应敏捷,聊到开心的地方,甚至即兴唱了一段完整的《红梅赞》,让人不禁竖起大拇指。虞水晶在养老院住了15年。"2003年,我老伴因为中风离世,当时儿子儿媳想让我跟他们一起住。但退休前我在社区是干调解工作的,知道婆媳同住容易引发矛盾,而我也不想给儿子儿媳添太多麻烦,于是2年后就搬进了养老院。"虞水晶说。一开始她住在闻裕顺福利院,后来又搬到了三市养怡院。2014年,  相似文献   

16.
苏原 《中国报道》2009,(7):52-53
前两天下班回家,在楼下碰到两个德国女孩。她们见我是中国人,便用磕磕巴巴的中文向我介绍《圣经》。十多年前旅居瑞士时,我就碰到过这种情况,也是同样朴实、和善的布道女孩。若是初到欧洲,我会很好奇。但久而久之,我知道了宗教和《圣经》在欧洲人生活中的地位:儿子在幼儿园吃饭前,阿姨都会领着小朋友感谢基督赐予饭食;儿子跟我一块玩的时候,嘴里时不时会蹦出一句“My God!”偶尔到外地出趟差,晚上睡觉前,随手就能在旅店的床头柜里摸出本《圣经》……  相似文献   

17.
林毅 《走向世界》2015,(17):116
5岁那年的除夕,我跟几个小伙伴在街上玩耍,有说家里买了猪头的、有说家里买了下货的、有说家里买了肥肉的,到我这儿卡壳了。小伙伴们一阵不友好的笑,让我霎时红了脸。回到家,朝厨房灶台上的那个篮子瞟了一眼,别说肉,连根猪毛都没有,我“哇”的一声躺倒地上打起滚来,哭着嚷道:“我要吃肉、我要吃肉,过年了,还不割肉?”爷娘四目相视,面带愁容,娘久久无语,惟有两行热泪簌簌而下,但还是强打着精神说:“谁说咱家不割肉了?这不是还没腾出手嘛,马上就去!”说着端起一个粗瓷黑碗就出了门,我立马止住哭声,从地上爬了起来,乐滋滋地跟在娘的后面去买肉。  相似文献   

18.
金庸的艺术     
我看书时间不长,一共哭过三次。第一次是中学时候,看路遥老师的《平凡的世界》,读到田晓霞因为采访被洪水卷走,孙少平伤心抽搐,泣不成声———当时我正躲在奶奶家度暑假,情不自禁地就抹了鼻子;哭的第二次正好我刚刚失恋,看见《战地钟声》里的女子跟她的情郎说“不管怎么样,我们永远都在一起”时,心念一动,想起因为吵架就离我而去的那个红纱巾女孩子,气愤异常,眼泪流出来时也不知道是因为憋屈还是难过;第三次是在学校上妇科课,女老师教得所有的男生哈欠连天,我坐在最后一排用极其认真和投入的神色翻看着《天龙八部》———当老师讲到“妊高症…  相似文献   

19.
案例一:用“鼓励”送儿子走进清华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她艺术的鼓励下,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而谁又能相信她的儿子幼儿园起,就曾被老师贴上“差生”的标签。当幼儿园老师告诉这位母亲说“你的孩子表现很差,别的孩子上课至少能安静地坐三分钟,他连一分钟都坐不住。”母亲没有失望,她将  相似文献   

20.
周安平 《中国报道》2008,(11):110-110
周末带儿子去柏林市郊的中国园玩,却失望而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