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9 毫秒
1.
彭晓琼 《中国外资》2009,(2):118-118,120
法律英语是法律的英语载体形式,资产证券化法律英语既有传统法律英语特点,也有其特有的专业性法律英语特点。资产证券化法律英汉翻译涉及到资产证券化法律专业知识、资产证券化法律跨国比较、英汉语言基本功和翻译技巧等方面,资产证券化法律英汉翻译重要的是法律效力的翻译,而非仅仅是两种语言上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专利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专利资产证券化的动因入手,分析了专利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法律原理,指出了目前中国法律环境开展专利资产证券化存在的法律冲突与缺失,认为信托型SPV是最适合我国专利资产证券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资产证券化是近几十年来世界金融领域的最重大创新之一.资产证券化的产生是为了通过衍生金融工具的设计和出售,规避法律、会计的相关规定,从而达到特定的财务目标.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所涉及的会计、税收和法律等问题,是资产证券化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本文试从会计确认方面,即资产证券化是应当作为一项有担保的融资业务而作表内处理,还是应当确认为一项销售业务而作表外处理,来探讨在我国建立规范资产证券化核算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技术,判例法系的美国和大陆法系的日本、韩国等国对资产证券化交易进行了统一立法规制。中国当前还没有统一的资产证券化法律,仅仅是一些零散的试行性行政规定,这些规定在实践中面临着法律适用、法律空缺、法律冲突等尴尬境况。文章结合资产证券化的国际立法实践和资产证券化的立法趋势提出了中国资产证券化统一立法及其具体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技术,判例法系的美国和大陆法系的日本、韩国等国对资产证券化交易进行了统一立法规制。中国当前还没有统一的资产证券化法律,仅仅是一些零散的试行性行政规定,这些规定在实践中面临着法律适用、法律空缺、法律冲突等尴尬境况。文章结合资产证券化的国际立法实践和资产证券化的立法趋势提出了中国资产证券化统一立法及其具体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通过回顾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并总结了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存在的特点。之后,发现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存在的各项风险等,由此发现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中存在着立法不够、监管不足、对信息披露要求不严等问题,并提出了提高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市场流动性、完善资产证券化的法律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是以独立的特定资产为信用基础发行证券,并以该特定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偿付证券本金和收益的融资制度安排。进行资产证券化的资产主要是银行贷款、租金、版权专利费、信用卡、消费品分期付款等。自上世纪70年代肇始于美国在短短的时间内风靡全球,资产证券化已经成为了国际资本市场上重要的融资工具。作为一种融资手段,资产证券化最初主要是在经济领域分析和运用,因此大多数学者只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然而随着资产证券化运用的日益广泛和需要对资产证券化有关问题在法律上进行制度化,因此对其的法理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资产证券化法律关系的参与主体资产证券化从法学的角度来分析,实质上是由一系列以合同为主的法律行为来完成的。因此资产证券化可以看作是,以证券化的对象为媒介,以合同为载体,资产证券化的主体彼此之间建立起的债权债务关系。除了拟证券化资产的债务人外,资产证券化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有:1.发起人(originator or sponsor)证券化的发起人是证券化的起点,他可以是基础资产的原始权益人(originator),如:贷款银行、租赁公司。也可以是从原始权益人处购买应收款...  相似文献   

8.
为寻求资产发展新路径、优化社会资本资源配置,互联网金融资产证券化逐渐成为资产业务新的发展模式.但互联网的复杂性及不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使得互联网金融与资产证券化的结合在法律方面存在较多风险.本文通过研究其存在的法律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为互联网金融下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9.
资产证券化是突破了传统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新的融资手段和金融工具.其运作机制的本质在于风险隔离,而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正好符合其本质要求.但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框架内,资产证券化面临着诸多法律障碍.本文在对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资产证券化中的税收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产证券化是资本市场上创新性的投融资工具,作为投融资成本的税收直接影响着其效率的发挥.我国资产证券化实践只有零星个例,这与包括税收在内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有紧密关系.本文主要从资产证券化各交易主体出发,并结合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来探讨其存在的税收问题.  相似文献   

11.
谭琦  张萍  熊婕 《金卡工程》2008,12(9):95-95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已进入了我国的金融市场,使得我国探索并积极实施资产证券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证券化本身的风险性和我国经济、法律体制不够完善,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有一些问题和障碍,使得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应用存在四个障碍一、证券化观念的缺乏;二、可证券化基础资产的缺乏;三、资产证券化运作中介机构的缺乏;四、法律政策等宏观环境的缺乏.  相似文献   

13.
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创新浪潮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发挥着风险转移、提高流动性、信用增强等创新功能.伴随着它的发展壮大,其中风险弊端不断暴露,风险隔离机制的构建成为资产证券化结构中的核心环节.SPV作为资产证券化制度的"妙笔",是整个隔离机制的枢纽.构建SPV需保持其独立的法律人格,并在严格限定的业务范围内活动.同时,需在发起人与基础资产之间建立起"真实出售"的防火墙,在发起人与SPV之间"防止实质合并",选择符合法律、经济标准的基础资产,用于防范资产证券化的外在风险.尽可能地使信用增强、信用评级的过程及结果客观公正,是对资产证券化本身的风险隔离提出的要求.唯有多管齐下,才能为资产证券化积极发挥效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我国信托型资产证券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及其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证券化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但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形式,证券化是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的.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与信托的组织形式,具有实现证券化目标的天然优势.我国的资产证券化选择了信托模式,但是源于英美法系的信托制度却与具有大陆法系传统的中国法律制度存在着冲突,因此导致了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实践中出现了理论上难以解释的问题.中国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解决,最终要通过信托法律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意义及实施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惠 《金融论坛》2004,9(3):33-38
本文通过研究国际上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认为不良资产证券化在交易结构、特殊目的载体、制度安排、定价、评级、资产管理等问题上都有着和一般信贷资产证券化不同的特点;不良资产证券化不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而且对我国商业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进度、提高不良资产回收率、改善信贷资产结构、提高盈利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作者提出为推动我国的不良资产证券化进程,需要加快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试点活动;从法律、会计、税收制度等多方面消除原有制度障碍,降低证券化交易成本;提高证券化产品的市场流动性,刺激市场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包括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基础资产的筛选和资产池的构建、SPV的组建、资产的转移等,其中对我国现行的法律规范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所提供的法律环境、尚存的法律障碍和法律空白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我国法律现状,对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法律的完善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案。  相似文献   

17.
资产证券化市场正日益国际化。站在某一个国家的角度,含有某些外国因素的资产证券化被称之为涉外资产证券化。中国的资产证券化要想融入国际市场,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资产证券化法律机制,高度重视涉外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适用,并根据证券化交易的特殊性实施特殊的外汇和外债管理政策。同时,政府的支持和涉外证券化基础资产的挑选也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变通模式的分析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模式选择是决定证券化技术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融资瓶颈问题成败与否的关键.依据证券化模式选择的原则,在目前我国提出的三种变通模式中,以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设立SPV的方案既符合资产证券化的条件,也能够满足证券化主体收益最大化所要求的资产规模和持续期,是目前法律框架下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9.
黄炜 《金卡工程》2009,13(5):208-209
以资产证券化的内涵,运行模式以及法律制度为落脚点,分析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资产证券化在金融危机中遭受质疑和约束。在相关国际金融组织及主要发达国家的努力下,资产证券化正在逐步得以恢复。要保障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资产证券化监管法律制度进行改革。对资产证券化监管的首要目标是维护金融安全,对金融效率、金融自由的追求必须符合维护金融安全的要求。相关国际组织及一些国家资产证券化监管法律制度改革的实践表明:金融安全是金融监管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