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研究选取国内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1—2020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KMV模型对各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违约距离更大,抗风险能力更强;平安银行的违约距离最小,抗风险能力最弱。进一步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有效提高交易方之间的透明度来降低交易成本;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与所需要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呈负相关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有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比较小。在数字普惠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要利用好自身优势和特点,提升自身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13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利用2001--2012年的半年度数据,采用非平衡面板模型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风险承担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承担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第一大股东的政府性质能够约束商业银行的冒险行为;高管人员薪酬越高时,银行的风险承担越小;而董事会规模和董事会独立性等董事会治理因素并没有对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它不仅是指由于借款者主观违约不能如期偿还贷款本息,而使银行承担实际的违约风险,而且指由于客观原因造成借款者还款能力下降或信用等级降低,使银行面临的潜在的违约风险。加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致力于解决银行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冲突以及银行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进而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本文以我国10家上市银行2007—2010年的年报为数据来源,对上市银行治理机制对风险承担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对风险承担产生了显著影响,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风险承担越低;国有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性质与银行风险承担负相关;非上市流通股比例与银行风险正相关;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与银行风险承担负相关;高管薪酬没有对风险承担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VAR方法计算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行的信用风险,也称违约风险,是银行面临的非系统风险的一种,它是指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愿履行还贷付息协议致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一直是构成银行的最主要的风险,对信用风险的监控也一直是国际金融机构和各国监管当局关注的重中之重。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核心之一被归结为内部风险评级体系,它对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我国目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仍处在传统的定性阶段,至今尚不能定量分析信用风险,研究、借鉴国际大银行现代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可以量化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中首要的是防范信用风险,考察客户的现金流状况来度量银行面对的违约风险.房产商和潜在的购房者都需要银行的贷款支持,对于这两类客户群体,他们的违约风险中有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房价,商业银行是否更加倾向于较高的房价还是相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10家国内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研究是否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以及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对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以及产品创新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而对资本充足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流动比率具有一定影响,但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KMV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识别能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MV模型作为一种结构化信用风险度量和预测工具,在国外成熟市场已被广泛采用。本文选取了66家中国的上市企业作为样本,通过比较其违约距离,检验了KMV模型的信用风险识别能力;同时选取了25家ST企业三年的数据作为样本,通过纵向比较其违约距离,检验了KMV模型的信用风险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的信贷业务逐步壮大风险管理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信用风险是银行所面对的主要风险之一,因此也是银行进行风险监控的重点。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相关概念,从我国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没有能力或没有意愿按期还本付息而给贷款人造成损失的风险。传统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现代意义上的信用风险考虑到了风险环境的变化,不仅包括传统定义上的贷款违约风险也包括借款人违约可能性发生变化而给银行资产造成损失的风险。本文在研究目前较为流行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之后,提出BP神经网络预警系统来预警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中国34家上市商业银行2010-2019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SYS-GMM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与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认为,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增加会显著提高银行业整体风险水平.根据样本银行的类型进行分组回归发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由于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其拓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会显著降低风险承担水平;股份制商业银行或城市商业银行增加非利息收入提升了银行业风险水平,但只有城市商业银行通过显著性检验;农村商业银行开展非利息收入提高了银行业风险水平,但不显著,说明农村商业银行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较为审慎.鉴于此,文章从合理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优化非利息收入结构以及加强非利息收入业务的监管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无论是传统的表外业务还是新型的金融衍生产品,实际上均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本文通过比较我国5家上市银行与香港10家上市银行在年报中披露的表外业务信息,分析了我国上市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状况,并对如何度量表外业务信用风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07—2018年30家上市商业银行季度面板数据,首次针对不同方面的银行风险,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详细探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银行集中度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加剧银行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但会降低银行风险承担;(2)银行集中度的上升会导致银行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上升,但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不显著;(3)集中度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中具有调节效应,随着银行集中度上升,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更加剧银行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且会进一步减弱银行风险承担。本文采用不同的银行集中度变量并涵盖多种银行风险衡量指标的实证结果均稳健。进而笔者基于实证结果,在银行风险防控方面对政策制定者及监管部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信用风险是指由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同时也包括由于借款人信用评级的降低导致其债务市值下降而引起损失的可能性。[1]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面临着各种金融风险,其中信用风险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据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业危机的研究表明,导致银行破产的最常见的原因是信用风险;巴塞尔银行委员会资料也显示,银行面临的风险以信用风险为最高,约为60%,其次就是操作风险,约为30%,市场风险和其他风险如信誉风险等则较低,各占5%。信用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因此,建立模型对信用风险进行度量和预测是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4年49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分别从收益因素、风险因素及收益风险综合因素方面,分析非利息业务对于不同类型商业银行收益和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全部银行样本来看,非利息业务发展对于收益和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收益提高主要源于手续费和佣金业务,但对风险影响不显著;对于国有银行,非利息业务的发展在增加了收益的同时也提高了风险,收益提高主要来源为手续费和佣金,风险增加主要来源是其他非利息收入;对于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的发展对收益、风险和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都没有明显影响;对于农村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的发展降低了银行风险,且银行风险降低主要源于手续费和佣金业务,但对收益和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中首要的是防范信用风险,考察客户的现金流状况来度量银行面对的违约风险。房产商和潜在的购房者都需要银行的贷款支持,对于这两类客户群体,他们的违约风险中有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房价,商业银行是否更加倾向于较高的房价还是相反?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0—2018年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数据,构建变截距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利息收入占比与银行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上升可以显著提高银行绩效。就此提出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非利息业务、转变盈利模式,提升整体盈利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监管改革、银行竞争与风险承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面板数据,本文分析了资本监管约束条件下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首先采用基于Panzar-Rosse模型的H统计量衡量银行业的竞争程度;然后在1998-2009年政府对商业银行监管的改革变迁的基础上,运用静态、动态面板数据分析市场竞争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增加了信用风险,却降低了流动性风险;政府监管减少信用风险的作用受到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尽管监管对流动性没有直接影响,但市场化程度较高时监管会减少流动性风险.结论证实2006年以来政府监管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针对银行风险的监管改革应充分考虑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创新发展趋势,但其对银行风险治理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利用“文本挖掘法”判断银行是否进行了数字化转型,并以2011—2020年74家银行的年度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交叠DID模型,考察数字化转型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降低银行信用风险。考虑数字化转型程度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动态处理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时间越长,其对信用风险的抑制作用越大,但该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进一步将数字化转型分解为“数字化战略”和“数字化技术”两个二级指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战略”和“数字化技术”均能显著抑制银行信用风险,且“数字化战略”的抑制作用更强。机制分析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信贷集中度抑制信用风险。本文的研究对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和强化信用风险治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FDIC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所设定的概率分布,本文利用VaR方法对商业银行风险厌恶程度进行了测定,并利用我国上市银行2004~2008年间的财务数据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厌恶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可以反映其风险厌恶程度,风险厌恶程度在风险控制中得到充分体现.银行的风险厌恶程度越高,净资产回报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