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新常态"背景下,党和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要求高等教育改革主动适应新形势。高等职业教育与传统综合性高等院校教育相比,起步晚、发展快,但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高职院校如何在人才培养上认清形势、明确思路、找到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径,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泉州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战略要地,在我国经济新常态阶段和战略转型期必将扮演重要角色。本文通过梳理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创新创业基本原理,认清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意义,探讨高等职业院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中的做法和意义,努力构建泉州高等职业院校创业创新教育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政府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一个全新要求,创新创业也是当前乃至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高校尤其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应积极主动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适应当前创新创业对教育的要求。高校拥有广大的校友资源,应该利用广大的校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将高校校友资源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办高校已有20多年的历史,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从长远看,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普及化任务仍相当艰巨,人们对多元化办学寄予厚望,民办高校发展前景广阔。针对我国当前教育现状,加强创业创新教育已成为民办高校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民办高校得以较好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创新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基于多年来对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调查和研究,民办高校创业创新教育开展得好坏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影响很大,学校领导重视,搭建校内外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创业创新教育,与学生所学专业有机结合,是提高民办高校创业创新教育实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创业教育:中国高等教育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它要求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给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本研究旨在引起高等院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文章认为创业教育正在兴起,其动因有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的推动、个人走出就业困境需求的拉动以及优越环境的助动,并认为我国高等院校要真正发展创业教育就要真正树立创业教育观念、要着重解决资金瓶颈限制以及要注重师资培养和实践性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如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适时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型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建设创新型国家现在已成为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使国土行业产生许多新发展与变化,如发展理念转变、自然资源部的成立及其部门职责的调整等。对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特别是本科高校应用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推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快速发展,以河北地质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通过分析该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两个培养理念与一个培养模式:加强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构建发展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多模式集成的“多目标导向分层分段”人才培养模式,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新途径与范例。  相似文献   

7.
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21世纪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走向,创业能力已是大学生应具有的基本职业素养,高等院校应成为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广西财经学院立足地方,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开放办学,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模式创新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了有机的创业教育链,把创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教育的训练无缝对接,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实施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改革,是我国"十八大"以来的国家战略,也是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提出的新要求。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首要一点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但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涉及高校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通过对人才培养要素和我院人才培养发展历程的分析,探寻我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途径,以期对我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对创业教育理念的正式回应至今,已有数年之久。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创业教育在我国发展仍然非常缓慢,影响了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意识的培养,削弱了我国大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探索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迫切需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任务是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基于5W1H分析法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融入专业教育,立足四个课堂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借助多元主体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层级化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高职学生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一直都是高职院校研究和实践所致力的焦点。本文论述了基于专业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分析创业教育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经验和自身教学实践,研究了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传统学科高等数学创新教育问题,分析了高等数学创新教育为什么要迫切突出创业教育、高等数学创新教育为什么能与创业教育相融合和高等数学创新教育怎么样与创业教育相融合三个问题,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等数学创新教育的新模式-高等数学研究型教学,为国际教育发展新趋势下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发展由原来的高速增长阶段向现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而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驱动力是创新,创新思想的重要来源是高校,在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愈发重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全体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素质教育。这就要求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和实践需要具有普惠性,要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需要以实践能力为本位。针对当前高校环境艺术专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指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目标是精,而不是广,即要求在某一方面具有很高的专业能力,又需要通过专业与创新创业的融合路径为毕业以后成为出类拔萃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徐巧 《全国商情》2013,(12):76-77
针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如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适时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型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理论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优势和问题,高校应从创新创业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体系、师资队伍以及扶持机制等方面制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创新创业是时代的主旋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时代,对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需要了解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剖析其成功经验,用创新的理念来构建高职院校得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我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全面展开并不断深入推进,但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果十分有限,凸显出创业能力培养的缺失。因此,应着重考察创新创业型经济所要求的创业能力的构成及培养的影响因素,以及国内外创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反思不足,并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改进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促进全国经济增长,各大高等院校愈发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促进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为主题,结合人才培养现状,总结了几点措施和运行保障策略,希望供相关高校参考,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时代之责。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中,具有思想导向、价值引领、心理调节、品行塑造等重要作用。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和贯穿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以“价值观念”“爱国责任”“工匠精神”“职业人格”“道德法治”等的培育为着力方向,通过构建合力育人格局、打造合力育人团队、丰富合力育人形式等,引领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学生成功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20.
新工科建设强调创新型、综合化的工程教育理念,这对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新能源利用概论我们从专题化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学等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