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持有至到期投资被提前赎回的情况经常会遇到,目前会计准则的处理方法是在预计发生赎回时调整赎回当期期初的摊余成本,但是如果实际并没有发生赎回,那么期初已经调整的摊余成本就会面临调回的可能,这不仅会使核算变得非常复杂而且不合理。本文通过举例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张亚丽 《财会月刊》2012,(19):31-32
本文主要对可提前赎回债券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收入确认的调整时间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不应该在预计发行债券公司将部分赎回债券时调整期初摊余成本,建议应该在已经赎回债券的期初调整摊余成本,以提高可提前赎回债券摊余成本核算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彭凌 《财会月刊》2011,(9):34-35
持有至到期投资中可提前赎回债券其还本金额并非是到期一次性的,其摊余成本的计算在持有期间需要调整,本文就持有至到期投资中可提前赎回债券持有期间如何进行摊余成本的调整进行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4.
彭凌 《财会月刊》2011,(25):34-35
持有至到期投资中可提前赎回债券其还本金额并非是到期一次性的,其摊余成本的计算在持有期间需要调整,本文就持有至到期投资中可提前赎回债券持有期间如何进行摊余成本的调整进行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准则涉及摊余成本的账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而言,在对投资融资或具有融资性质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中都会运用到摊余成本的概念,具体表现为下列交易或事项:①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处理;②分期收款销售商品;③应付债券;④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分期付款。除此之外,融资租赁、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等会计处理也体现了摊余成本的思想。对投资人来说,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调整后的结果。用公式可简要地表达为: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应收金额-实收金额。从筹资人角度出发,摊余成本不再是一项资产,而是一项负债,这样摊余成本也可用公式简要表达为: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应付金额-实付金额。  相似文献   

6.
长期债券投资核算复杂且要调整期初摊余成本,理解难度大,本文选取中级财务会计教材中的案例,引入另一种计算思路,不仅可以简化求解,而且还避免了调整期初摊余成本。该方法会计核算的结果与教材一样,但是过程更简化、易操作、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7.
根据相关规定,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主要是债权性投资,且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计量,并按照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当期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实际利率应当在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确定,在该持有至到期投资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时间内保持不变。但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如果是附有可能提前赎回条款的债券,  相似文献   

8.
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要以摊余成本列示其价值,每期利息收入以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定。投资发生减值情况下,如何准确运用实际利率法客观反映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贷款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摊余成本、利息收入、利息调整的确定成为贷款账务处理的关键所在,在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提前赎回等因素的前提下,笔者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要以摊余成本列示其价值,每期利息收入以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定。投资发生减值情况下,如何准确运用实际利率法客观反映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制度》下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妥以摊余成本列示其价值,每期利息收入以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定.投资发生减值情况下,如何准确运用实际利率法客观反映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进行计量,而每期利息收入是以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来确定的,在实际利率确定的前提下,对摊余成本的准确理解和确认就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由于投资环境的变化,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出现减值的客观证据后,期末应当考虑计提减值准备。但在计提减值准备后,如果涉及的是债权性投资,后续期间会涉及利息收入的计算确认问题。对于计提减值准备后如何计算确认利息收入,目前常见的有两种方法:一是各期仍然按照期初摊余成本(不扣除已提减值准备)乘以原定利率计算确定;二是各期仍然按照期初摊余成本(扣除已提减值准备)乘以原定利率计算确定。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介绍了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终值计算法,包括两个终值计算公式及其应用.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终值计算法,是在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的基础上的不同于常规计算方法的又一形式.在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提前赎回等因素的前提下,利用它可以很方便地算出持有至到期投资任意一期期末的摊余成本.  相似文献   

15.
2006版会计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进行计量,每期利息收入是以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来确定的,其目的主要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切实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对实际利率法及相关问题的准确理解就是一个急需把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坤 《财会月刊》2010,(11):76-77
企业在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①扣除已偿还的本金;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从量化的角度来说,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可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应用实际利率法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时,摊余成本的计算是个难点。本文在阐述摊余成本内涵、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摊余成本的会计核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中T型账户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相似文献   

19.
企业在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后续计量时,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核算。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下列调整后的结果: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了金融工具摊余成本的核算,其中特别指出,金融资产摊余成本要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笔者尝试从其概念及计算方法角度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