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小城镇建设中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发展小城镇及其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即通过将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再通过适于小城镇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因势利导,可以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前,"三农"问题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问题.顺利解决"三农"问题不仅能提高广大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也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三农"问题的现状,提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措施.主要通过保护农民的权利,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农"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与竞争力明显增强,农村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农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目前,中国"三农"发展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全面市场化、国际化发展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时期.文章指出,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国"三农"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二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三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五是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一、"三农"问题的严重性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个突出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农村以及农民生活水平,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三农"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三农”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了发展小城镇及其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通过将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并且通过小城镇的公共财政体制因势利导,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现状、困境、出路与对策,被称为"三农"问题.它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根本性的难题,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极大."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叹息与焦虑,引起了人们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如何用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并使之走上法制化的治理轨道,这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三农"问题的现状分析,提出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手段作为化解"三农"问题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国家财政"三农"支持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三农"支持政策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财力保障.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的推进和国家财力的大幅度增长,国家对财政的"三农"支持政策进行了重大创新,在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国在支农政策运用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规模不足,比例不高,结构不合理,宏观效率不高,县乡基层财力薄弱等.为进一步完善国家财政"三农"支持政策,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必须切实加大国家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倾斜力度,建立规范的支农资金管理机制,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化解乡村债务,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现代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8.
财政政策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芳 《中国市场》2009,(31):52-53
目前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滞后,面临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文章提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应当不倚不靠,自谋发展出路;应当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要按照公共财政取向支持发展壮大农村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9.
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政策举措,而农村建设的核心、重点和难点就是解决资金的问题。我们要不断探索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财政支农力度,转变和完善政府职能,不断加大支持力度,让农村能更多地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  相似文献   

10.
李素枝  于向辉 《商业时代》2012,(33):118-119
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三农"问题事关全局,本文将从农村公共财政的视角来探索三农问题和基层政府改革的相关问题。文章在对农村公共财政政策的历史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基层政府改革的成就与问题,最后阐述了改革对农村公共财政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解读我国的“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三农"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新世纪初,"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决定我国现代化成败的瓶颈问题.从世界上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来看,发达国家一开始都是从农村进行积累,运用各种手段把大量的资金、粮食和农产品工业原料转移到城镇,办企业修工厂,进而实现工业化.与此同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也随之转移到了城镇,成为城镇居民,城市化也就发展起来了.所以,"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是同步的,是同一个过程.工业化实现后,积累了大量财富,然后反哺农业,推动农业也实现了现代化."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给农业生产以各种补贴,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农民富裕了起来,基本上达到了城市职工的收入水平,农民问题也就随之而解决了.待工业化、城市化到达一定水平后,国家财政就向农村倾斜,向农村大量投资,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农村也现代化起来了.逐渐地城乡差别也消失了,工农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也得以实现.这样农村问题也解决了.从这些发达国家的建设历史看,其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是同一过程.在他们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问题首先得到了解决,进而农村、农民问题也随之解决了,没有出现中国这样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路是农村最根本的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证,是优化路网结构、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要求.是执政为民、建立和谐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和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3.
单新萍 《商业时代》2008,(7):85-86,55
统筹城乡发展,迫切需要发挥公共财政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支撑作用.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型的公共产品,迫切需要财政转移支付扶持其发展.本文从公共财政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理念出发,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公共属性及其对公共财政支持的需求,最后提出公共财政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领域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财政"三农"支持政策是国家一个重要的财政政策,也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近年来,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的推进和国家财力的大幅度增长,国家对财政的"三农"支持政策进行了重大创新,并取得良好成效,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对当前财政"三农"支持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几点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上期说到稳定中变化的2013年拖拉机市场,从2014年拖拉机市场的环境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市场会继续看好,2014年拖拉机市场是稳唱主调。一是我国三农政策稳定向好。从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反复强调了三农工作的基础地位。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由此可见我国三农政策稳定向  相似文献   

16.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点是如何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现农村经营制度的创新,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这一制度在规模经济、交易费用、外部性和不确定性等方面使农业预期净收益增加或预期成本的降低.其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我国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阶段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也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契机,水土保持是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以往"三农"问题突破口的研究分析,结合中国基本国情,从中国水土流失状况、提高农民收入、解放劳动力,加速城市化进程等角度,因地制宜提出水土保持是山地丘陵区"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保护山区农村的生态环境,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慧 《现代商业》2008,(8):12-13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方面是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另一方面也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形成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新目标、新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玲 《商场现代化》2004,(22):21-2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举世公认的巨大变化.但错综复杂的原因,使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还远远未达到理想的程度.为解决我们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本文从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建立统一城乡税制、完善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相关体制安排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孙开 《财贸经济》2005,(6):40-44
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提供,对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对于发展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从方式、范围和数量方面看,我国农村在各类公共产品的提供上存在着诸多矛盾,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三农"问题的解决.在构建农村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过程中,应适当增加各类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处理好体制框架建设与公共产品供给之间的关系,为县乡基层财政逐步解困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