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在中国具有举足重轻的地位,它的内容涉及政治治国、哲学伦理、品德修养、为人处世等,其中更是涉及一些精彩绝伦的教育思想.本文从教师道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采阐述<论语>中蕴含着教学思想,从而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提供积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论"与"语"两字在语义上的分别辨析,可以确认,"论语"即"议论,与人评说".基于这一认识,文章对<论语>各段"语录"的语境关系进行了整体梳理,认为<论语>应是孔子及其弟子时人对话有机整体的记录,可以称之为"潜对话体",而非学术界通常认定的语录体.于此,本文把<论语>前两篇放到特定的语境中予以相互阐释,对杨伯峻<论语译注>的某些疏解进行了质疑和重释.  相似文献   

3.
德政思想是孔子仁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出孔子的政治理想和主张."孔子之言政治,亦以道德为根本",这点可从<论语>一书记载的孔子有关"为政以德"的大量论述中得到印证.这些论述直接勾勒出孔子德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在孔子看来,德政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本文通过对<论语>的解读,从中探微孔子的"德政思想".  相似文献   

4.
肖江 《企业家天地》2009,(5):169-170
本文首先分析了<论语>中的信任文化,再分析了现代社会的信任文化的变化,最终指出中国依然需要信任文化和强化信任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货币银行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类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忽视了货币银行学的个性和实用性,割裂了货币银行学与其他课程的衔接性.针对以上问题,作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中<物色>一篇,在刘勰的创作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物色>从"物、情、辞"三者的联系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文学创作中人和自然的关系,不仅论述了物对心(情)的感发作用,同时也论述了心(情)对物的驾驭与升华功能,并将文学创作的语言表现问题(辞)置于主客体的交融互动中加以探讨,不仅说明了外界景物对于创作的关系,更将创作实践过程中主客体的相互联系阐发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7.
圆方 《西部金融》2010,(5):88-88
中国纸币是中国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钱币研究的重要内容.对纸币的定义有多种表述:<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纸制的货币,一般由国家银行或政府授权的银行发行."<中国历代货币>定义为,"由国家发行、强制通用的货币符号."而<中国东北地区货币>则称其为"用纸印制的货币符号的通称",包括的范围更广些.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管子>中的财政思想及管理方法,从中可看出国家干涉主义的初步模式.<管子>的这些管理思想在当时是有积极进步意义的,即使到现在他的一些理论和思想仍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对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和当时他在经济领域的考察的研究明显不足.文章认为,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司马迁在其不朽之作<史记>中将<平准书>、<河渠书>列入八书,并为古代的经济思想家和大工商业者专辟<货殖列传>,这就为中国的史学创造了一条必须记载经济活动的范例.本文从司马迁对商业都市经济的描绘及其重商观念、财富观念、流通观念、经营理论、货币理论等方面对司马迁的经济思想进行了深度阐析.  相似文献   

10.
<货币战争>一书的发行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书中的部分史实与观点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美联储和国际银行家的行为分析.道出了它们的本来面目与人们心中对它们的常识性认识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李薇 《嘉兴学院学报》2006,18(Z1):233-235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多半描写人采取行动的心理动机,发掘人在现代世界中进退维谷的处境.该文对其中篇小说<熊>的主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揭示其对现代社会所具有的启示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作品主旨、作家倾向、作品时空等几个角度比较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余华的《活着》,揭示了其对个体生存的共同关注,阐述了小说中反映出的对抗和忍耐两种不同的生存哲学。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阿瑟·米勒的作品《推销员之死》和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对美国梦形成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因素及美国梦造成的悲剧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特点和社会环境给人的精神带来的影响,从而启迪人们对人生价值、人类命运和社会前途予以关注与思索,以期使人类走向完善境界.  相似文献   

14.
美国作家奥尔特·凡·蒂尔伯格·克拉克的短篇小说<手提式唱机>从几个侧面描写了四个知识分子在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仍然痴迷于精神世界的畅游.小说颂扬了人性对美的渴望和追求,寓意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美.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金瓶梅》,是一部说不尽道不完的衰世奇书。本文仅从四个层面上进行了简略的论述:导论、性描写、骂语艺术、讽刺技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马拉默德的短篇小说《魔桶》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能更透彻的理解这篇小说。  相似文献   

17.
夏江宁 《嘉兴学院学报》2004,16(6):120-121,125
文章从温庭筠《商山早行》一诗入手。对诗中所涉及的“檞”字与“槲”字之争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并结合植物学、音韵与训诂学的方法对其是非正误进行较全面的考证判别,以求还其诗歌以本来之面目,同时亦对今世“檞”、“槲”二字混淆误用现象进行了适当纠正。  相似文献   

18.
借鉴经济社会学的研究成果,简要总结了我国二十余年制度变迁的人性化逻辑;指出了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单位制度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制度的转变,是一个合乎人性化逻辑的制度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特性和内容 ,以及教师素质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城>因其揭示人物的深刻性和讽刺艺术的独特性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剖析认识了产生这些人物的背景要素,并通过分析其特有的讽刺艺术,领悟出其表现手法的生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